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榷盐,亦即食盐专卖,是中国历代王朝经常推行的一项财政搜刮政策。封建国家往往垄断食盐经营,建立一整套制度、则例和法令——即所谓“盐法”,对食盐的产制、收储、转运和销售进行全面、严密的控制,使盐业走上一条由国家干预而畸形发展的道路。在国家专卖的过程中,食盐流通(运销)领域形成了一种严密而特殊的制度——粜界制。这种制度又称为“引岸制”、“引界制”,它严格限定食盐的销售区域,规定盐商只能把各种食盐分销于特定地界,相互不准逾越。即所谓“凡行盐以商,商有世业,行有地限。其转输于各省者,先纳课而后领运,各按应行之地,随时价而销售之。”  相似文献   

2.
明代太仓库额定岁人的类项呈逐步增长的主流发展态势.这与内库、地方财政、民运、盐法、田赋征收等财政方面的重要制度变革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太仓库岁人类项的发展历史表明,从初期到末期,明代财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3.
盐历来是古今中外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资料,它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盐的产地辽阔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盐业产销史。千百年来,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不断制定管理盐的生产、运销的盐制、盐法,管理盐的生产和运销。内蒙古盐湖很多,盐、碱、硝的储量也十分巨大,是我区的资源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灵州盐池,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池盐生产地之一,典籍记载西汉时已设有“盐官”。汉唐以来池盐生产与行销已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规划之中,而且与北方的军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宋夏对峙时期,西夏着力经营池盐,宋夏间战争与池盐的贸易胶着进行;明代是宁夏池盐生产与行销最为细密的时期,诸如盐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明朝实行的盐法开中与灵州池盐的行销、多边中盐与灵州盐池的军事保护等,它直接与陕西三边军镇军队的驻守和战争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清代北方战争结束了,以食盐为军队军费开支的历史随之结束,池盐的生产与流通相对宽松。在池盐行销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商人的介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灵州盐池,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池盐生产地之一,典籍记载西汉时已设有“盐官”。汉唐以来池盐生产与行销已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规划之中,而且与北方的军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宋夏对峙时期,西夏着力经营池盐,宋夏间战争与池盐的贸易胶着进行;明代是宁夏池盐生产与行销最为细密的时期,诸如盐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明朝实行的盐法开中与灵州池盐的行销、多边中盐与灵州盐池的军事保护等,它直接与陕西三边军镇军队的驻守和战争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清代北方战争结束了,以食盐为军队军费开支的历史随之结束,池盐的生产与流通相对宽松。在池盐行销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商人的介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代西南地区各地土司兵参加中央王朝组织的军事战争活动,不仅维护了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而且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但在政治制度、财政经济、社会危害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代实行海禁,这在以前历代王朝是不曾有过的。它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明代海禁的原因、实施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晏是一位有头脑的实干家,由他推行的盐政改革,在管理、运输、销售和价格等方面都很有创意,其结果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收入,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由于刘晏改革盐法利用了商人和市场的作用,虽然其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但客观上使得国家不得不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繁荣,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维持并无根本冲突。国家经营和管理盐业,还在客观上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为维持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局面,需要很高的费用,历代的经济改革无不从属于国家财政及政权统治上的需要。中国历代的改革都是发生在政权政治危机来临之际,而在和平时期,多采取无为而治,并不过多地干预民众的生产生活,也不过多地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9.
盐利乃明代户部财政收入之大宗,但是,成化至正德间,权豪势要不仅“占中卖窝”,而且全面插手支盐、买补、称掣等盐法各环节。对此,户部一方面采取了在司纳银以开卖正盐、称掣余盐并令本商交纳余盐银、派员与边方监督纳银或粮等措施,以应对破坏,同时,通过改变商灶关系,以及商灶交纳盐课的方式、形态和地点,不得已对盐法进行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0.
明末财政危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财政危机到了明末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财政来源的大量流失、财政支出沉重,国库空虚。追本溯源是其财政体制的缺陷和历代管理僵化所至,明朝的灭亡与它的财政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清朝的财政制度有着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库价、京解与帑银这三大盐课银分配去向的分析,可发现以下四点:在明代财政体制从实物向白银货币转型的制度背景下,开中法的实施形态从在边纳粮、在司支盐演变为在边纳粮、在司支银;伴随在司纳银制的实施,晚明还出现了在部纳银的新规制;户部为了追求白银收入,加强了对盐商的管控,边商、纲纪商人和纲商的身份皆呈现出劳役性的特点;晚明两浙为保障盐课收入而强制商人登记以获取专卖权的纲纪制度,是明清盐法从官专卖向商专卖制转变的更早的标志。   相似文献   

12.
明代云南刑法原则和刑罚手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随着中央政权在云南统治的深入和云南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联系的加强,明代云南刑法原则和刑罚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中央王朝对云南治理的加强,云南与内地各方面差距减少。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赋役折银不仅牵涉王朝白银财政体制的形成、一条鞭法的推进、国家与社会的转型等重大问题,且直接关联着田赋、盐课、徭役和上供物料等不同税收类项,以及会计、征收、解运、贮藏等多个环节。京师银库是连接基层赋役折银和国家白银财政体制的关节点。对京师户部、工部和皇帝等所属的银库所贮上供物料的类项、数量以及库藏间分配关系等的探讨,有助于弄清明代白银财政体制如何通过中央各部财权博弈建立的过程,从而在国家白银财政管理制度层面推进对一条鞭法的研究。隆庆、万历年间的上供物料,经历了从区分本色、折色到区分本色折银、折色折银,以及从皇帝专属到皇帝、户部和工部共有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一条鞭法下的上供物料折银与中央各部的财权博弈紧密相关,但户、工二部从皇帝内府分割的财赋需奏报皇帝,说明皇帝才是中央财政的最高决策者,而派无定数、轮年折征和折率不定,意味着朝廷内部并无财政集权,而是实行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14.
清朝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历代专制王朝的集大成者,清代法律制度较之前代法律更加成熟、完善。"失时不修堤防"是《大清律例》中的一条法律,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正式入律以后,历代基本因循,明代将之列入《工律.河防》,使该条法律规范更加明确。清代律文直接沿袭明代,在社会情况变化的前提下,以例、事例、则例等法规形式进行补充,构成相互关联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青海地区由莽莽古原发展到今天,是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共同积累开发的。历代王朝,包括中央王朝和在青海或青藏高原建国的地方王国,对这里一直实行着有利于本土的特殊政策,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政策以及社会和法制等方面,无不贯串着“从俗从宜”的原则。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下述三方面条件决定的:(1)这里历来是多民族地区。这里的族系构成及社会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有异于其他地区。(2)这里历来是边陲地区。无论从历代中央王朝的实际管辖情况看,还是从曾经雄据祖国西疆的吐蕃王朝对这里的管辖情况看,都是如此。(3)祖国地域辽阔,情况多样,社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历代王朝帝王谥号、庙号、年号等习惯称说的问题,概述其一般规律及一些特殊情况;批评了当前一些影视、曲艺作品中出现的对历代帝王的称说错误;解释了《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在对历代王朝帝王称说的收词、纪年表等方面存在歧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盐课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关键地位,用于腌制鱼鲞的鱼盐也被纳入严密的控制之中。由于鱼盐可以随鱼鲞自由地流通,这就引起了各运司,特别是鱼鲞的主产地淮、浙两运司在鱼鲞贸易及鱼盐管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反映出元代盐法的地域性差别,同时,盐司之间在鱼盐管理上的矛盾最终会上诉至中央,对这些矛盾的处置及相关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也引人注目地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央与运司之间的关系。对鱼盐管理制度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元代盐法的整体特征,并启发我们思考经济政策制定与变革过程中尊重地域性差异与政策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儒学教育是指根据中央王朝政府政策法令办理的、以统治王朝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教条为内容的各级教育。明代土司地区儒学教育在官学、书院、社学等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其缘由有三:一是中央王朝极力推行,二是地方官吏积极配合,三是各地土司主动创办。明代土司地区儒学教育的发展,对当地社会稳定、教育发展、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明代盐法之演变与盐商之变化为主题, 硏究明代盐法制度的产生,进而说明其发展的演变以及时代的环境,同时分析其社会的经济构造和明代各时代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宋代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纸币的年代。在宋王朝统治的三百年中,纸币一直在流通着。但由于统治者贪婪掠夺,大肆滥发纸币,使纸币价值严重贬值,以至有不少思想家主张废除纸币,改行金属铸币。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反对,主张改进发行办法,让纸币继续流通。这两种意见一直僵持着。不久,宋王朝灭亡了。进入元王朝后,我国纸币的命运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