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是培育高质量人才的摇篮,也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在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的背景下,微信作为一种较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呈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与活力。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大学生使用微信获取信息的时间阶段、消息内容和使用行为三方面对大学生群体使用微信的特质与偏好展开研究,分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微信。  相似文献   

2.
[提要]媒介环境学者认为任何媒介都不是价值无涉完全中立的介质,媒介自身拥有一套由语法和编码规则组建的符号系统。人们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媒介符号环境的限制,以符号系统定义的方式感知和思考问题。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所构建的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得出微信的媒介偏向主要表现在空间跨越、多感官延伸以及场景融合,并产生了技术追慕下人文失衡、感官全面延伸与截除下的“文化痉挛”、场景融合下“后区”前置等文化、社会和交往情境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应用日益普及。作为自媒体的新产物,微信以其新颖的功能和强烈的互动性,成为大学生群体手机的必备软件,并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展示自我和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微信朋友圈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合理利用这一媒体,积极探索新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大学生光棍节网络购物存在流体验现象。网上商店应促进网络购物者流体验的产生,并利用流体验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具体地说,网上商店应塑造光棍节网络购物的浓厚氛围,增强购物网站的远程呈现力及互动水平,增进购物网站的购物导航能力与反应速度,通过对流体验的引导,促进网络商店所预期的消费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如今,大学生作为网购市场中最庞大的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消费方式,他们在大学阶段养成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也影响着以后的消费行为,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将直接影响网上购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研究.从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入手,通过对影响因素,大学生购物的行为特点,消费偏好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探讨,找出了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大学生实现网上购物的解决措施,最后对网上购物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当前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心理结构,分析其深层次原因,研究随机抽取福建地区250名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量表编制、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心理结构由网购强迫性冲动、网购强迫性行为和网购后的负面情绪三个维度构成;(2)编制包含13个项目的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CSOCSS),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达0.8以上,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与SCL-90的强迫分量表的测验间相容效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高校公共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减少校园事故的发生,从个体安全素质、环境因素、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与群体因素5个维度出发,构建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编制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分析发现,该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根据该体系建立的结构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各影响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强化校园行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机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编“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调查问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网购的可信性、便利性、有效性以及风险性是影响大学生网购动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可信性因素;个体差异对网购的不同因素存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倾向在网上购物,但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女性消费者的网上购物意向也表现各异.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一个女性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女性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感知网上购物安全、网购经验及参照群体对女性消费者网上购物意向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因素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参照群体的影响最大,依次是感知网上购物安全、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网购经验作用最小;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和感知网上购物安全三者之间还相互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购物中信息搜索的感知价值对购物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对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信息搜索阶段的感知价值如何对购物意愿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具体的电子商务网站为例开展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建立了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运用SPSS软件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和假设。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信息搜索阶段的感性感知价值对购物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说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在信息搜索时的体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意愿。  相似文献   

12.
微信是一种即时的多功能通讯工具,也是一种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社会化媒介,更是一种网络营销 手段,其传播学方面的正面意义与社会价值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在对网民的行为文化影响方面,微信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文章将从传播形态、营销方式等方面,就“微时代”网络行为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提要]关联行为在行政诉讼中的性质定位影响行政判决的实效性和行政纠纷解决的彻底性。立法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实践中主要有“尊重型”“另案处理型”“证据附属问题型”和“一并审查型”等做法。将关联行为视为证据并进行证据审查忽视了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它本身的不确定性又将可能使关联行政主体逃避司法审查,造成当事人权利保护漏洞,不值得提倡。对关联行为进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更符合权利保障的基本观念。从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和证据审查关系来看,将关联行为视为行政行为并进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可涵盖证据的审查。从行政判决形式来看,将关联行为视为证据并进行审查时,相关的判决方式较为局限,一般仅为撤销判决,从而作用亦较有限;而将关联行为视为行政行为并进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则可适用各种类型的行政判决形式,更有利于行政纠纷的实质解决及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维护。故应将关联行为定性为行政行为并对其进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及丰富相关审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化时代引发的诸多变迁中,社会空间的生产变革具有独特的意义。区别于工业社会的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呈现出独有的空间特征:缺场空间的“脱域”特质,蕴含网络权力逻辑的流动性,兼为民主政治领域和私人交往领域的赛博空间。微信朋友圈从空间的视角维系和重塑了网络社会的社会关系,并在其发展中不断生产着社会性的空间,塑造了个体化趋势和圈子文化并存、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属性兼备、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融合与再生产的社会空间。微信朋友圈以中国化的方式生产出本土性的互联网公共空间,彰显了网民的能动性,创造了别样的空间生产逻辑和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要]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是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共同的哲学主题,他们也同样聚焦于辩证法的本体论批判这一角度。然而,费尔巴哈只专注于本体论批判这一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而未能领会辩证法与本体论的互释性,只是依据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思辨神学”本性的认定而完全抛弃了辩证法。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在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颠倒”,不仅重构了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而且揭示了本体论的辩证本性。在这样一种批判与建构的过程中,马克思刺破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并且充分阐明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最终实现了对辩证法的真正扬弃。  相似文献   

16.
作为自媒体的新宠儿,微信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受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伴随校园“微浪潮”的兴起,给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诸多冲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以树立微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升思政教育者的微素养和微能力为根本,以构建微体系为着力点,将微信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相似文献   

17.
微博与微信作为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社交网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即时通信软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微博微信的用户作为问卷的调查对象,其中主要的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的理论与前人得出的结论,分析微博与微信的用户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增强了其使用意愿,验证两款软件在用户使用行为中存在的区别.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微博与微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交流方式、娱乐方式、商业活动、获取新鲜事物等各类不同因素的用户需求.因此,未来微博与微信的发展渠道应主要依据用户实际需求着手完善,从而既满足用户需求又使社交软件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其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课题组开展了以问卷方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目的、行为道德、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从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规范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加强校园网建设及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摘要]论文运用《金钱心理问卷》和《不道德工作行为情境问卷》,以923名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金钱心理特征,并比较不同金钱心理类型人在不道德工作行为可能性上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与金钱冷漠型、金钱崇拜型和金钱排斥型相比,金钱不满型的大学生更容易在职务便利、外部机会的情境下发生不道德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