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所共有的一种特殊句型,有其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英汉存在句式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其差异体现在主语、动词以及句式结构等方面,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认知因素、中西方思维差异及语言本身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郭滨  林春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60-161,159
本文对比研究英汉科技文体中的被动句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是19世纪产生于西方,至今仍在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女性主义虽流派众多,但都主张性别平等。纵观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女性主义的性别平等经历了淡化性别差异、强调性别差异、消解性别差异三次嬗变。  相似文献   

4.
在词汇习得研究中,运用迁移理论和英汉对比语言学探讨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并针对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不同语言间交际的日益重要和不同语义对比分析的迫切性 ,讨论了如何从语义学角度对英汉语音义、词汇义以及句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旨在为如何找出并讨论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点方面作些努力探究。英汉语义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科学地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和语言教学 ,也有助于新语义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爱》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女性主义研究者视为一篇女性独立宣言。简.爱也成了女性个性解放的典范。但20世纪美籍印裔的著名女学者佳亚特里.斯皮瓦克却将其置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对其进行审视,发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种族问题,并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式阅读。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87-92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赛珍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切关怀遭受封建殖民统治和性别压迫的旧中国妇女的命运,并从人道主义出发,不断思考中国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自我实现的问题。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带有明显的后殖民主义特点,这也是她的作品不被西方女权主义所认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爱与死,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宋朝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时代的共同主题。本文比较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同与异,首先,东方“爱”的含蓄与西方“爱”的直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东方“死”的浪漫与西方“死”的沉重形成强烈的反差。通过对这两部不朽的作品之比较,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鲜明差别。  相似文献   

10.
爱与死,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宋朝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时代的共同主题.本文比较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同与异,首先,东方"爱"的含蓄与西方"爱"的直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东方"死"的浪漫与西方"死"的沉重形成强烈的反差.通过对这两部不朽的作品之比较,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鲜明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对比并讨论了英汉比喻性习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朱厚敏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42-143,162
本文对英汉社交称谓用语的差异与文化背景的相关问题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十年(1999-2008)发表于我国国内学术期刊上的英汉对比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国内英汉对比研究在过去的十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这一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人员知识结构等方面。因此,要保证英汉对比研究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研究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 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巴金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家》,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还为作者和中国现代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作为巴金的创作“发祥地”的巴黎,近两年来,连续翻译并出版了《家》和作者的另外两部作品。法国报纸称誉作者是“介于托尔斯泰和亨利·詹姆斯之间”的文学大师,是“中国的左拉”。《家》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持久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思想成就之外,显然同它的卓越的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作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的巴金同志,在《家》这部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限于篇幅,这里只就几个主要方面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写于一九三一年,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一九二○年旧历年底到一九二一年中秋节前夕之间。二十年代初期的旧中国,是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互相交织并激烈地斗争着的年代。一方面,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是封建势力占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西方的各种新思潮有如“不尽长江滚  相似文献   

16.
常见的几英汉修辞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元 《云梦学刊》2001,22(4):116-118
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对我东方文化的渗透之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反资产阶级思潮的极端阶段的“革命”文艺作品却处处体现西方文学艺术作品的印迹。是文艺发展中必然的异曲同工,还是无形影响?本文从对比东西方作品着手,从创作手法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别了,司徒雷登》及其英译文为例,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形合、意合的特点,认为形合、意合是语言的基本表达手段或组织法则,不仅发生在句法层面,同样也发生在形态和语篇层面,而在各个层面上,都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相似文献   

19.
对《新青年》中刊载的王尔德、易卜生和卞而生等作家的五部女性主义戏剧进行解读,发现这些戏剧都是通过构建内在视域体现女性的生存场,通过创作女性的感性形象感动女性读者,让女性在对象性的材料中获得自我观照,从而形成一种对超越性存在,即女性命运的领会,由此实现作品存在。  相似文献   

20.
依据有无形式标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意念被动句与形式被动句两类 ,而形式被动句又可分为若干小类。有的句子被动意义不是很明确 ,通过对其意义的讨论 ,可以深化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