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文艺"中国梦",需要我们坚守文化立场,尊重具有开放性的普世价值体系,扎根本土文化,广大文艺工作者具有这种文艺自觉才是中国文艺作品走向东西方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文艺"中国梦"在当下似乎有一种流于形式的倾向。有些作品往往将"中国梦"的思想涵义简单化、庸俗化,甚至不少人还奉行"印数第一"、"票房第一",紧盯市场亦步亦趋,这些都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会成为古老文明向现代文明成功转型的范本,而且它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梦"相通,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实现互利共赢美好生活的政治宣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将拓宽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发展的视野,也将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途径。"中国梦"既是和平世界之梦,也是和谐世界之梦。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梦",不仅将惠及每一位中国人,也会极大地惠及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9-34
伴随着学术界对于"中国梦"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深层次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大体上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解读模式:形式与内容关系、继承与发展关系、目标与手段关系。这些解读模式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中的地位与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探讨"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和把握"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研究与讨论陷入混乱状态,促进彼此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梳理对于中国梦的理论建构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梦体现为价值表达上主体性的彰显。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仅是对我们国家追寻目标的"形象的表达",还是对价值主体的需要、利益、特征的展示。中国梦体现为价值导向的集体主义。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权利与责任。中国梦体现民族复兴的价值目标,民族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根本价值目标,其提出体现了中国现时代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徐毅 《理论界》2014,(7):15-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理想,也是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作为一位理想主义政治家,作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也有他自己为之而奋斗一生的"中国梦",即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具有质和量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梦"的质就是"中国梦"的阶级性,是我们认识"中国梦"的起点;"中国梦"的量是指它的实际发展的阶段、程度和水平,使我们对"中国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的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保持"中国梦"特定质的量的限度,也是"中国梦"在道路、理论和制度等方面的阈限和范围,并使我们能正确地对待当前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7.
卢诚 《南方论刊》2013,(8):7-8,14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时代化的一次伟大飞跃,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我们要读懂"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站在茂名发展角度,就是要用"中国梦"释放茂名做大经济总量、打造滨海新茂名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需要呼唤"红船精神",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灵魂坚持走中国道路,以民族和区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国精神,以国家独立与进步为己任凝聚中国力量,作为"红船精神"的价值指向,为实现"中国梦"指明路径选择、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今天,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依然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不仅是国内近期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它也成为了世界舆论场的热点,许多国外学者,尤其是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梦"产生了浓厚兴趣。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提出背景、内涵与期待三个方面。他们对"中国梦"的解读代表着世界对中国认识的反应。全面把握"旁观者"的看法是建构"中国梦"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礼运大同"是中华文化原创期集先秦各学派理想主义的最早系统表达,并在以后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持久生命力。近代以来,它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顺应人类发展趋势,批判传统、判断西方、展望未来,并成功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对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中国梦"既坚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和民族特色,又为它的实践确立了宏伟目标和路径选择。中国传统理想主义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更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精神。"中国梦"是一种思维范式、价值取向和求索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健康发展树立了一个理想主义维度。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作为培养践行"中国梦"生力军的医学院校,责任重大,培养出的医学生,肩负维护"健康中国"的重任。医学院校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强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青年医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国家、社会要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促进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历程与实践经验,揭示了中国梦想孕育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支撑中国梦想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着重弘扬和培育独立自主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3.
坚定道路自信,让梦想照进现实。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接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自信,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舒隽 《云梦学刊》2016,(6):133-13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路线,是指导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我们党94年来不断克敌制胜、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充分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生动历史。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党的兴衰成败。新的形势下,中国梦凝聚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愿景和旗帜方向。毛泽东群众路线解答了中国梦"为了谁""依靠谁"和"如何做"的核心问题,为其指明了根本的价值追求、夯实了根本的群众立场、提供了根本工作路径,因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阐述了人类历史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对"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思考视角。"中国梦"强调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国民素质进行审视与重塑,对于探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有着与"美国梦"不同的特定的内涵,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史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中国梦",它们构成了"中国梦"的前身。"中国梦"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大国和平崛起,将以更积极、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体系。"中国梦"倡导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中国梦"告诉世界什么,为世界贡献什么,让世界改变什么,这是"中国梦"面向世界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所在。"中国梦"的风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断完善和成功推进密不可分,只有具备标本意义,被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认可和借鉴,"中国梦"才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前苏联的兴衰已经成为历史,前苏联的梦也已经落下帷幕。今天,在中国崛起话语中的"中国梦"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未来中国的期望,一如当时雄心勃勃的前苏联。然而,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却为中国梦的实现笼上一层阴影。如何重构公民对于社会和政治的信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梦想,实现了现代转换,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统一,"中国梦"的实现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是其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继往开来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徐艳玲  秦秋 《东岳论丛》2019,40(2):5-13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向度。纵览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大多数人会囿于"国家"和"民族"的视角,但事实上,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大叙事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有着放眼全球和构建和谐世界的大视野,有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愿景,有着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走向和平繁荣的大目标。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不仅是一个中国式命题,也是一个全球式命题:在"中国梦"的内涵方面,它的表述、核心主题和所秉持的价值观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在"中国梦"的国际话语传播方面,它一方面呈现出国际社会在其理解上的多维性和地域差异性,另一方面因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仍然处于弱势,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话语陷阱和话语误读,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歪曲、抨击和丑化"中国梦"的情势,因此应不遗余力地提升和强化"中国梦"的国际认同,并不断更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模式,优化传播内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范式和传播概念,实现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播策略的科学化;在"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方面,其全球性更为明显,它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要有"筑梦"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实干精神,它用巨大的发展成就为世界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和平和文明的多样性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它用不断成功的实践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模式的借鉴,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