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信息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者形态。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资源内容和形式的极大丰富,信息和教育资源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前,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着有效资源少、共享性差、建设标准混乱、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必须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人才的培养,完善和规范信息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建立相应的信息教育资源建设的评估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湖南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更是捷报频传。"将不在勇而在谋",深刻思索湖南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原因,关键因素之一是得力于"谋"——战术。择要认真分析湖南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所采用的战术:令出如山;自上而下;有效扩张;"充电""淘宝";上山下乡;借势起飞;四面突围;单项突进;校企合作;域外交流……既是一个个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鲜活典型,一例例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战役的精彩战术,更是一条条加速教育信息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多元的社会主体和利益格局提出了各种可能的社会生活模式.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的强势崛起,博客、微博等的碎片化传播,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冲击波,使社会的整个价值系统历经强烈的震荡.价值认同、思潮引领离不开大众传媒的符码化运作.理想的传播体系,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提供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同时又包容个性、差异性,其话语取向是开放的、多样的、可接近的.  相似文献   

5.
在处理少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创建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建国之初,国家顶层设计中推行的一系列涉及民族问题的重大举措,如民族识别,少数民族人士参与国家高层领导,建立民族自治的政治制度,兴办民族大学,民族出版社,创制民族文字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提高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地位,实现各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大家庭的建设与团结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伴随着这些举措的实际操作与推进,国家与地方民族也形成密切的互动与认知,最终形塑了少数民族在在现代民族国家中的国族身份以及国家与民族的双向认同。  相似文献   

6.
陈伟军 《学术论坛》2013,36(1):169-173
阅读必须通过各种载体才能进行,它与媒介技术密切相关、相互推动。手机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愿望,阅读的范围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更大更广。手机阅读培育游移视点、多文本切换,开辟了新的文化空间和表达场域。手机实质上已成为移动的"全能娱乐信息媒体",在文化建构、感知形塑、价值传播及意义创造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施模式,如美、英、法等国,这些国家既有适合自己国情、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有对教育资源、教育对象的良好管理与应用,并形成了以地区、管理、资源划分的模式,达到了优质资源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有利结果。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12):228-234
以媒介赋权为研究视角,从媒介赋权概念的前提性基础出发,梳理底层群体对自我认知存在的现实问题,发现媒介赋权对自我的认知和形塑存在着过程化凝滞,并通过教育自我以追寻自我的价值并挖掘自我存在的意义,来破除自我向上流动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媒介赋权是提升底层群体自我效能的外在条件,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底层群体能动地重塑自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外在驱力发挥其实际效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文化属性相对于意义的其他来源占有优先地位。文化情境是政治认同孕育的源泉与土壤,管窥专制型政治文化、全能型政治文化、消费型政治文化、民主型政治文化对政治认同的文化预制,省思审问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文化应对,提出宪法爱国主义之文化主轴、中国梦的共筑之文化引领、主体叙事确立之文化归宿是形塑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开放性与实用性是中国民间宗教的基本特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民间宗教的上述特征形塑与先秦时期频繁、剧烈的文化冲突有着直接的相关性。那个时代激烈的文化冲突过程中形成的“求同存异”的宗教文化整合策略和知识人的“祛魅”等等因素直接导致了中国民间宗教的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宗教的特征有以下三点:从宗教发展史来看,中国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从民间宗教崇拜的偶像来看,信仰的神灵具有多样性,即信仰体系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特征;从信众的信仰态度来看,具有明显的实用理性主义特征。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形塑的“轴心时代”,中国民间信仰上述特征的形塑与先秦频繁、剧烈的文化冲突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往互动实践的出场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路径与表现形态,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与历史演进的有序化、层级化特征。其中,作为网缘式的网络人际互动交往实践形态的出场,无疑是人类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与形态的顶层制序,形塑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崭新格局。网络人际互动创制了人类交往实践新的技术规则与逻辑、新的人伦规则与逻辑、新的经济化规则与逻辑、新的网络习俗与逻辑。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着人类交往实践的新型权力关系,建构了人类交往实践活动崭新的“意义—权力”场域。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思想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出的真理性认知。生态危机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并且使之成为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构成。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开展有关生态文明观伦理形塑研究,既迫在眉睫,又有其合理性、可行性和不可忽视的实践价值,探索现实中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出发点和生态伦理教育应当达到的高度,从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生态文明伦理形塑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1940年宁波鼠疫“敌机散毒”是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首次细菌战实战试验造成的罪行,近年来引起学界关注,产生了一批梳理先期史料和发掘新史料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历史真相是人类记忆呈现的真实。有关1940年宁波鼠疫“敌机散毒”之历史记忆,大致由1940—1941年间宁波当地的新闻报道、医疗卫生人员工作报告等的初始记忆、1949—1950年间伯力审判后宁波鼠疫受害人和鼠疫防疫工作人员的控诉记忆和20世纪60—80年代亲历者的“三亲”访谈回忆不断形塑而成。“敌机散毒”这一层累之记忆史绝不是臆想、编造或虚构,可为确证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荆蕙兰  刘东 《江汉论坛》2022,(7):100-109
近代汉口开埠后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开启了城市现代化进程,报业也随之产生与兴起。近代汉口现代化过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人口的空间性集聚、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复杂的空间地缘环境是影响报业发展与兴起的重要空间因素。同时,近代汉口报业也通过构绘城市空间想象、推动城市空间生产、扩大城市职业空间和重构城市空间交往,不断扩展汉口城市空间范围、塑造城市空间形态。近代汉口报业与城市空间的双向互动,不仅赋予了汉口报业独特的发展指征,同时也强化了汉口城市空间的都市性与现代性,推动了汉口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汪湛穹 《河北学刊》2022,(5):131-138
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以对帝制意识形态的悲剧性解构为学人所重,事实上,其“姊妹篇”《万民安》对民间意识形态的悲剧形塑,更值得重视。从近人董康《曲海总目提要》所存剧情可见,《万民安》视市民聚义为伟大史事并加以集中表现,旗帜鲜明地阐发市民阶层利益的合理性;剧作者为葛成这样的小人物极言英雄节义,以表达底层社会之诉求。要之,《万民安》专为一事(市民聚义)一人(市民领袖)而设,其主旨在于倡言万民之义,而非替皇朝官宦辑录清忠义谱,由此形塑了典型的民间意识形态。对《万民安》形塑民间意识形态的方式加以考察,有助于理解中国戏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为《万民安》剧作者及其剧作文学史地位的确认提供了一种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8.
“城市更新”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的城市更新既借鉴了西方现代城市更新理念的合理养分,又立足于新时代的特定时空场域,具有新的本质内涵,突出表现为三重基本规定。以新发展理念为理念先导,以人本、生态、公正、民主、安全为价值引领,是新时代城市更新的基本特质;把规划、建设、管理等不同环节,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空间统筹起来制定决策,妥善处理留—改—拆、提质与增量、上级统一规划与基层精细治理的关系,进而辩证施行,是新时代城市更新科学实践的基本要求;通过空间治理和形塑来促进住宅、社区、生态空间等更新和提升,是新时代城市更新有效落实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行农村教育资源重组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提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基本思路 ,并重点讨论了合理调整农村教育网点布局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嫦  任东升 《天府新论》2014,(4):130-133
传媒"自塑"和"他塑"是建构一国国家形象的两种不同方式。一国国家形象是"自塑"和"他塑"博弈的动态存在。在价值学视阈下,"自塑"和"他塑"都涉及到两个评价过程,是否满足他国受众的需求是决定价值关系是否存在的关键。"自塑"较"他塑"而言建立价值关系难度更大,"自塑"要注重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