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现代爱国观与传统爱国观具有若干原则差别。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爱国现具有了新的丰富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此,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初步探索和比较。 一 情感与理性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天然的民族情感,又是民族的理性和良知。它是长期以来人们民族意识和对祖国深挚的爱之情感的积淀,从而集中地表现了民族心理。作为一种情感,其中交织着感性和理性的因素,但不具有自觉的理性形式。人们经常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正是对传统爱国主义的一种生动写照。陈独秀就认为:“爱国  相似文献   

2.
吉登斯民主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登斯把其"交往理性"应用到情感领域中,提出了"情感民主"的理念。建立情感民主既是现代性的需要,又是积蓄坚持和恢复传统的动力和压力的结果。人类爱的情感经历了三步曲:激情之爱、浪漫之爱和融汇之爱,融汇之爱是迄今为止情感民主的最理想形式。吉登斯倡导要通过变革,实现亲密关系向纯粹关系、信任关系的一系列转化,以达到情感生活的民主化,这是亲密关系变革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3.
实践理性:基于广义视域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理性在实践领域的体现,实践理性以如何使存在合乎人的理想及人的合理需要为关切之点。在形式的层面,实践理性主要表现为正当性原则,其内涵在于合乎一定的价值原则或实践规范。在实质的层面,实践理性则表现为向善原则,其要义在于行动或实践过程合乎行动主体或实践主体的合理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同时意味着价值(善)在实质意义上的实现。行动与实践过程同时涉及手段与方式。就行动和实践过程中的手段、方式而言,实践理性又具体展开为有效原则,其内在的要求在于合乎实然(事实)与必然(存在的法则)。正当原则与向善原则主要从价值的形式之维与实质之维体现了理性与实践的关系,有效原则更多地从手段、方式、程序上展示了理性的实践形态。在以上视域中,行动和实践的理性品格,主要便表现为行动和实践过程本身合乎社会规范、体现合理需要、依乎存在法则。以求其善为总的指向,正当原则、向善原则、有效原则彼此相关,从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正当与善的交融、目的与方式的互动等方面展示了实践理性的具体内涵,并实际地统摄、引导着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
丁媛媛 《南方论刊》2022,(1):107-109
本文通过剖析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分析了以五四精神涵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指出爱国应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应是具体而现实的以及爱国应站稳人民立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青年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分析思考与路径探析,以期为五四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爱国情怀涵育提供理论借鉴与现...  相似文献   

5.
井星  李娜 《南方论刊》2020,(12):110-112
当前,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较高,但其在行为表达上却存在着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同时,也面临着理性爱国自我教育疲弱、理性爱国家庭教育片面、理性爱国学校教育内容滞后、理性爱国社会教育环境失序等困境。新时代下,大学生走出理性爱国困境的关键在于实现个人自我教育、家庭启蒙教育、学校引导教育、社会安全教育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讨论徐继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首先必须确立几个原则,即:第一,抵抗侵略是爱国,但盲目排外决不是爱国;第二,对外投降是卖国,但理性外交决不是卖国;第三,对外开放也是近代爱国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依据上述三个原则,徐继畲不是卖国者,而是爱国者。因为在鸦片战争中,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尽职尽责的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他在担任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抚,主持厦门、福州的对外通商事务期间,在处理福州英人欺侮民人、葡属黑人淹没罗吐和含壁杀死杀伤民人。尤其是英国传教士等租住神光寺等事件上,持的是一种理性的“两不偏袒”的稳健态度,依法办理。以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无什么大的不当;他还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为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讨论徐继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首先必须确立几个原则,印:第一,抵抗侵略是爱国.但盲目排外决不是爱国;第二,对外投降是卖国,但理性外交决不是卖国;第三,对外开放也是近代爱国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依据上述三个原则,徐继畲不是卖国者,而是爱国者.因为在鸦片战争中,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尽职尽责的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他在担任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抚,主持厦门、福州的对外通商事务期问,在处理福州英人欺侮民人、葡属黑人淹波罗吐和含璧杀死杀伤民人,尤其是英国传教士等租住神光寺等事件上,持的是一种理性的"两不偏袒"的稳健态度,依法办理,以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无什么大的不当;他还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为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人际对待,常常是以对待者与被对待者双方的理性本质存在为基础,他们的对待是对等的、相互的。而理性者对于诸如智障、植物人之类的无理性能力者的对待,却因被对待者失去理性能力而变得不对等,但这种不对等并没有使被对待者失去被合理对待的"权利",原因就在于人们不是根据理性原则而是根据情感原则——具体来讲是爱的原则——来对待无理性能力者,爱的原则时常无视被对待者的具体条件规定而对其合理对待,它因而具有对待对象的更加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雷丽萍 《理论界》2010,(6):104-105
吴耀宗是近代中国基督教界的杰出人物,青年时期是一个理想的唯爱主义者。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他顺应现实,放弃了非武力的唯爱原则转而支持武力抵抗,并投身救亡运动,是在现实中达到了爱国与爱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放晓 《理论界》2013,(11):39-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其中在个人层面,首先强调的就是爱国价值观.事实上,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永恒主题,在当代中国是有着长期稳定性和广泛凝聚力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爱国价值观为我国公民确立了基本的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具有凝聚、协调、激发等价值与功能.伴随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践行爱国价值观面临严峻考验及挑战,对爱国价值观的培育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爱作为文明之母,是解读人类文明的一把钥匙。法制文明同样建立于人类之爱之上,是人类之爱发展的产物。爱与法制文明具有特殊的关系,法制既为人们提供理性的爱的行为规范,又平等地和强制地将爱施与人们。爱与法制文明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人类之爱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推动的结果又是被法制强迫的过程,法制的发展强化了人们之间的爱的联系;爱的发展也促进了法制文明的发展,使法制在整个人类共同体范围内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为人所有,情感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情感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要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情感呢?第一,教师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教师对学生之爱是特殊之爱,是对接班人之爱,对人才之爱。这种爱虽非父母之爱却又是最理智、最自觉之爱。爱是人的本能,是人的一种需要,因为人类的社会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始需要,另一个是高级需要。在原始需要…  相似文献   

14.
荀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正义理论,其基本结构为:仁(爱)→利→义→礼(规范)→乐(和)。其中正义原则是其枢纽。围绕这个中心议题,荀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制度规范(礼)的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利益冲突源于仁爱中的从自爱出发的差等之爱;而正义原则(正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则源于仁爱之中的超越差等之爱的一体之仁;故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根本还是仁爱,其直接根据则是赖以建构制度规范的正义原则;社会正义的最终目标在于社会和谐(乐)。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师德的重要性,顾明远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师德的核心就是师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爱是为师的根据。那么什么是师爱呢?师爱内涵丰富,师爱的内涵有很多解读方法,但我觉得要想理解教师的爱,必须从三方面理解,那就是师爱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广度,指的是爱的对象,包括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内在统一;深度,指的是爱的品质,体现在把最爱给予最需要的学生的深刻性;力度,指的是爱的能力,体  相似文献   

16.
爱的本质是相爱者由于通过自我牺牲而实现与对方的和合,于是从这种和合接受一个新的自身存在的过程,而使它得以可能的文化基础是精神的自否定、自我反思和理性.一种爱的宗教就使爱绝对化了.而在东亚传统中,一种爱的宗教是难于被理解的.因为在这里,爱尚未成为人性中的直接现实;"仁"的经验也与爱在形式上存在本质的区别.这是由于在传统的自然思维中,精神之自否定、自我反思和理性的严重缺乏;要使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就必须克服这种自然思维的专制.  相似文献   

17.
韩文乾 《理论界》2013,(3):53-54
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和国家更需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各个国家的人民更需要不断强化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必须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以爱国为己任,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胡杰 《江海学刊》2015,(2):131-138
私法容忍义务是公民之间的一种基本法律义务,其之存在以公民对权利的合理理解和妥善行使为前提。私法容忍义务的证成需要借助于权利的社会性、主体间性以及权义关系等范式。私法容忍义务的概念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的实现,推动人际关系的理性化。对私法容忍义务的设定应当遵循必要性原则、谦抑性原则以及损益相抵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理性视域中,道德自由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是理性的;二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理性的普遍特征。其中第一个条件属于道德上的预设,即在道德中我们必须预设人是理性的;第二个条件要求道德原则和规范以人为目的,并且必须是可普遍化的。只要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理性的普遍特征,那么它就是人类理性自我立法的结果,因此只要人承认自己是理性的,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他的道德自由自然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生存     
哲学离不开人的生存 ,人的生存活动不断地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而哲学又提供给人类生存的智慧。哲学的“爱智”是爱人类生存之智 ,哲学发展史就是对不断发展的人的生存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历史。所以 ,哲学是从总体上对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生存方式等进行理性思考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