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艺术家的审美心理一方面与作为人类的审美本能相一致 ,一方面又与他所处的现实环境状况相适应 ,这两方面构成艺术家身上的社会心理反映。在文艺创作上 ,“完满自觉的创造”是一种自由创造 ,它把自由与必然真正统一起来 ,把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方面与历史的精神方面真正统一起来 ,从而实现人类精神创造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哲学视角看,“主体间性”包括六个方面:物理学研究的“物理学家眼光中的自然”;库恩的“集团合理性”;从“纽拉特之船”看科学的经验基础;从实在论与非实在论之争看主体间性;按照戴维森“三角测量”的观点来理解科学实验;从相对论看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客观性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哲学视域里“精神”的本质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反映”而形成的思想结晶。“反映”活动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对信息简单感知——“反应”、对信息抽象加工——“反思”以及对信息创新重构——“升华”。这样复杂的“精神”内质结构可以划分为“情感世界”“理性世界”和“意义世界”,这三个“世界”具有丰富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和现象,归结起来无非是物质和精神两大类,也可以称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然而,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莱曼德·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却提出了宇宙由“三个世界”组成的令人注目的新理论。这不仅引起了西方哲学界的热烈争论,而且也引起了我国哲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个新理论作一些分析评价。 (一) 在波普看来,宇宙可以区分为下列“三个世界”:“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行为的动作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波普:《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5.
构成民族精神的某些群体性特征,实则是很男性化的。它在作家海泉艺术世界中,突出地表现为某种以男性话语为精神主体、弥散男性性格元素的“游牧精神”,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原生态文化氛围和草原民族本真的生命存在形态。尼采格外强调“艺术家现象”和“男人现象”对理解艺术的重要性。从其“生命意志”论角度来理解海泉的男性话语世界是一个契入点。就作者文本中体现出的生命意志的极度膨胀、生命本体论的人生及诗学观等等,即可见出作者写作本身就是“男人 艺术家”的组合现象。作者笔下一个个“远征”在路上的现代亦或古代骑士,隐喻着一个男人成长的故事,他们为游牧文化基因中那些永不安分的生命活性元素所催动,选择“远征”并“只能这样”。在他们的身后,有着游牧民族父辈文化的教诲与草原母性文化无言的支撑、牺牲和铺垫。  相似文献   

6.
从“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精神世界韩贞全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文豪,通过其“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向世人诉说什么?对此人们的评论不尽相同。拙文主要从“三部曲”的人物心理分析入手,试管窥夏目漱石的精...  相似文献   

7.
汉语尝试态助词“看”的产生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态助词是中古新产生的一个词类,仅有“看”一个成员.尝试态助词“看”用于句子(包括小句)末尾,表示一种尝试的状态.尝试态助词“看”的产生,从语义上看,是由于其本身用法的不断泛化以及词义本身的特点所造成.尝试态助词“看”在语义方面的直接来源恐怕是“观察”义,而非“测试”义.从句法形式上看,“看”构成“V看”式后,其用法更加泛化,进而使“看”的客体发生变化,其客体不再是客观、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未知的事件或抽象事物.从语用上看,语言经济性原则以及人类认知的驱动也是尝试态助词“看”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上,熊猫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看”字,说:“请小朋友们各说一句能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话,但不能出现‘看’这个字。”“我先说。”小猕(mí)猴站起来说“,清晨,我们望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指着小鹿桌上的乒乓球说:“咦,这是什么蛋呀?我没见过。”小山羊说“:瞧,小猪坐得多直呀!”小兔说“:熊猫老师,你干吗老瞅着我呀?”小狐狸说“:我坐在窗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树上的小鸟。”小猫说“:刚才我瞪了小老鼠一眼。”小狗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书,让我好好儿读。”熊猫老师笑了“: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你能再找出几个…  相似文献   

9.
“事情本身”意味着黑格尔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意识本质主义的,“物质”则似乎表明马克思看待世界的方式是物质本质主义的,而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思想家赋予“事情本身”这一“首先由黑格尔提出的术语”以新的内涵,力图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看待世界方式的基础上型构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即现象学看待世界的方式:该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既非意识本质主义,也非物质本质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乃是世界本身.不过,现象学家看待世界方式或现象学看待世界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切入世界本身以型构我们所意欲的理想世界?这一问题让我们又重新意识,甚或认识到了马克思基于物质之看待世界方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读图”语境下,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一是由“我看”向“他看”的转变,使审美的“建构”先于审美的“发现”;二是由看“图”向“看”本身的倒转,使审美之“看”本身呈现为复杂的结构性存在。基于此,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过程中的“看”——谁在看、看什么及如何看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我们认为“读图”语境下的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问题式己发生转换,这为审美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1.
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分析《墙中门》的主人公昂内尔.华莱士的由非本真存在回归到本真存在的精神历程。认为华莱士短暂的人生历程是一部本真自我的回归史,同时也揭露出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奴役是暂时的,最终回归人本态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泯灭 ,信仰的危机 ,酿出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是如何正视理想的存在。理想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社会的一种精神性存在。理想的思维形式、思维内容、思维价值等是客观存在的。理想的主体、理想存在的社会领域、理想存在的时代都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业竞争愈加激烈,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大幅上升,坏账损失率在不断增加,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盘活企业的流动资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它作为继承、发展和创造新的审美成果的重要手段,作为整个社会教 育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精神文明建设赋予美育以更 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刻的涵义。通过开展美育活动,培养和加强人的审美观念、审美修养,实现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的小说创作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的文学触须能够通过人物外在和内心矛盾冲突两个纬度,从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中,对“人心世界”进行解构,创造富有精神内涵的鲜活人物,表现人心和人性的复杂和深邃,建构世俗生活中人的心灵景观,寄予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意义追问。  相似文献   

16.
近代湘人精神世界有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向,其转折点在1895年。之前,湘人精神世界被保守意识、忠君意识和偏执意识充斥。此后,开放求新的趋向、追求民主的趋向以及理智自知的趋向日趋勃兴。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教育应是符合人性的教育 ,它应使受教育者生命更健康、人格更完美、个性更突出、心灵更自由、与世界更和谐、生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宁的、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天性 ,通过生命体验和潜意识的发掘 ,使学生不仅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智慧 ,而且获得“人格之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汉书·律历志》以音乐为本体,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天人思想体系。它把宇宙、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整个世界,从社会制度(礼)到精神情感(乐)、从外在世界到内在身体,都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像人的个体生命一样鲜活灵动的整体,而这个整体中跃动的心脏,则是音乐。这既是一个完全艺术化的形而上学,也是一个可以落实到实用法则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宗教间相遇不可避免;不同宗教、不同人对宗教间差异性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宗教多元论是回应宗教差异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混合多元论、理性多元论和灵性多元论分别指向人的不同构成部分,即躯体、头脑和心灵;相应地,它们也指向终极实在的不同维度,即实在的存在、智慧(逻各斯)和喜乐维度;而人的成长则朝向实在的这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