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李复威先生授课时,曾将中国当代文革后文学爱情小说的发展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即:爱的回归、美的呼唤、情的失落,性的掘起,欲的沉迷。实为精辟之论。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性小说”并非一直就有的,它从爱情小说中分离同来,或者说爱情小说逐渐被“性小说”所取代,时  相似文献   

2.
论苏曼殊对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情僧”苏曼殊是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翻译和再创作的小说《惨世界》在中国侠义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爱情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成熟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他的身世、他的侠义小说、他的爱情小说、他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论述他与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之间的渊源及对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处女作《玩笑》不仅是一部“政治小说”与“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哲学小说”.对于小说中蕴含着的哲学思想,国内外学界主要从存在主义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然而细读文本,我们可以管窥到许多新的哲学理念,主要包括感伤主义哲学﹑矛盾哲学以及精神生态哲学.全面解读这些新的哲学思想,将为我们深入地理解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能加深我们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一种积极超然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后,文学创作经短暂复苏,以火山喷发之势席卷全国。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当时的小说创作很快形成了一股“爱情热”。这是对“四人帮”假道学伪禁欲的惩罚。另外也因为“爱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关心的,最易披露精神世界的部分。爱情也是一面镜子,能够真实而微妙地反射出社会的、政治的、感情的、命运的色彩”。(《中篇小说的兴起》《小说创作谈》人民文学出版社80年版第47页)所以许多小说都以此为题材。对外交往的扩大也促进了这类题材的创作。 这时期的爱情小说以一系列不曾有过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我国当代短篇的人物画廊里增添许多不可磨灭并给人长久启迪的倩影。  相似文献   

5.
掌故小说大家——许指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民国通俗作家中,如果说张恨水以言情小说见长,李涵秋以社会小说取胜,程小青以侦探小说知名,不肖生以武侠小说赢得时誉,而徐忱亚则因《玉梨魂》等小说被人们目为衷情小说巨子……那么,许指严则是一位十足的掌故小说大家。许指严(?——1923年),名国英,字志毅,别署砚耕庐主,又字弹花阁主,江苏武进人。他的小说大都以“许指严”为笔名,取“志毅”之谐音。1919年,在上海《小说新报》发表长篇小说《京华新梦》时,则又以“指严”署名。他生平著述小说约40余种,什九属于掌故性质。因此,他逝世时,有人这样认为:“指严死,掌故小说与之俱死。”①。确是反映了部分实情。  相似文献   

6.
论子君的悲剧刘迎秋鲁迅的《伤逝》是一部以青年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了“五四”及其退潮时期婚姻爱情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男主人公涓生对往事的回忆与追悔,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涓生与子君从热恋到同居,到终于破裂酿成悲剧的整个过程。小说自始至终充满着凄...  相似文献   

7.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它描写的是“五四”时期一对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小说意蕴深厚,形式特别,不仅在鲁迅所有小说中,也在当时众多同类题材小说中独放异彩。因而自1925年诞生以来的大半个世纪里倍受人们关注,研究者甚多,论文叠出。从研究的兴奋点看,《伤逝》的爱情悲剧根源及其思想主题一直是过去人们探究的焦点。但其论者多从“黑暗社会”、“经济压力”、“个性解放思想局限”以及“知识分子缺陷”等社会学层面入手作出解读,这既流于表面,也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复杂意蕴。这一状况随着新时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开辟新的史料来源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准备结合分析小说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对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一)“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其意为浅陋之辞.这与小说在今天作为一种叙事体文学的名称,意义几乎没有共同之处.然而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成名于本世纪40年代上海的女作家。她的小说选材是平凡的,多以“恋爱、婚姻”为题材,而她爱情小说的内在意蕴却是深远而不平凡的。这些意蕴主要包括:1.浓厚的悲剧生命意识;2.对复杂人性的深刻发掘;3.执著于世俗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吴宓认为小说不是生活的消遣,而是人生的表现,赋予了小说对个人、社会和世界以厚重的文明教化功能。他从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流派那里吸收“写实小说”的概念,把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作为小说主旨追求的目标,强调小说对真、善、爱等终极价值的张扬。依此为标准,吴宓展开了对中外“写实小说”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对人性异化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一部美国当代爱情小说<廊桥遗梦>加以介绍分析,揭示了飞速发展的科技工业与灰暗失落的人类温情之间的矛盾,从而探究小说中消极浪漫主义的深刻表现,揭示出更深刻的悲剧主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国爱情小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外国爱情小说中,既有长篇名著,也有不少中、短篇佳作。这与那些宣扬色情的文学垃圾有着本质的区别。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坚决扫除那些污染人们耳目、灵魂的黄色脏货。同时又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方针从优秀的外国爱情小说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叙事性决定了在诸多文学样式中它是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电影中的优秀之作大多是由小说改编成的。研究小说史应该关注小说在电影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既有探索性、趣味性又能满足大众的情爱心理期待的爱情小说是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对于作家是名利双收的事,“触电”几乎成了普遍现象,但中国当代作家大多对电影表现出高蹈的鄙夷姿态。  相似文献   

14.
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通过潘红霞、“幸福”和拓女子三个人物的各自不同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纯精神上的完美的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作者对理想爱情和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弦的小说,开拓了新时期“爱情小说”的新领域,已经为评论界所公认。而小说中出现的一组悲剧女性的群体形象,则更使张弦的小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内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异彩。他常常用理性之笔,透过这类悲剧女性对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意识进行反思,同时又对悲剧女性自身的弱质进行公允的揭示,张弦在走过一段漫长的曲折生活历程和思索过程之后,终于以他的小说,小说中所出现的悲剧女性群体形象,在新时期小说坛上占有独特的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早期“乡土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继“问题小说”之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以描写农村生活和乡土回忆为题材的小说流派 ,其中存在着朦胧的现代意识。这不仅指现代社会意识 ,也指现代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晚清溢美型狭邪小说中的"谪仙"结构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溢美型狭邪小说中,以“罪谪—历炼—回归”为特征的“谪仙”结构有着较为鲜明的呈示。文章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从文学创作的发生、青楼文学的书写传统以及小说创作主旨三个方面对“谪仙”结构与溢美型狭邪小说的“联姻”进行思考,借助于“谪仙”结构这一特定视角,揭示晚清狭邪小说与前代文学之间的承继关系,还原其历史的真实面目,以期更为完整、准确地把握溢美型狭邪小说的内在特质,并对作家的心路历程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三言”中的爱情小说之所以家喻户晓 ,深受民众的喜爱 ,是与其小说中所体现的当时民众的思想和情绪密不可分的。通过小说中所描绘的一幅幅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画面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庶民的情感世界、生活愿望和理想追求。同时 ,这些小说在“情爱观”的认识上、表现手法的灵活上以及描写层面的多样上都有它接近庶民意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一个动人的恋爱故事”、“一篇出色的爱情小说”,这是解放后绝大多数文学史专著和评论文章的作者对唐传奇《李娃传》的看法.基于此,他们又指出作品所写的是男女主人公“真挚的”、“坚贞不渝的爱情”,称赞女主人公“心地崇高”,“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爱情”,并进而开掘出小说的“一对社会地位贵贱不同的青年男女,经历千辛万苦,赢得爱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澳大利亚著名原住民作家吉姆·斯科特的获奖小说《心中的明天》第一章为例,通过分析文中出现的吟唱仪式和死亡之鸟的神话传说这两种澳洲原住民的文化形式,说明澳洲原住民的“梦幻”世界观是作者建构原住民身份和抨击殖民统治者同化政策的认知基础,读者只有了解作者内化了的“梦幻”世界观,使之成为作者——文本——读者互动的认知桥梁,才能理解文本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握作品的主旨,体验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