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思想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教育,是解决贫困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教育,要与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及和谐校园建设同步实施相互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教育,只有在国家、社会、高校、高校教育工作者和贫困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培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发现,经济贫困使得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强、自我封闭孤僻、敢为性较低、社交能力差、焦虑情绪重、嫉妒心理强等非健全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要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社会、高校、贫困学生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显示,他们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良好。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水平较高,但利用社会支持的主动性不够。家庭和学校是贫困大学生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学校主要给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物质性支持,而精神性支持较少。开拓除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会支持来源,吸引和开发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解决贫困生问题,是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剖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大。在重视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在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在正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基础上应采取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深化心理研究、提供救助等措施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整体化方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学锋 《天府新论》2004,(1):139-141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特殊群体。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应当由较单纯经济援助转化为综合性的教育援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系统化主要包括贫困大学生的认定,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援助和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德育功能三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及成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贫困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从学校、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探讨了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经济贫困致使许多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思想贫困以及精神贫困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贫困大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探索出适合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作为高校校园里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它是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往往会产生虚荣、自卑、封闭、冷漠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贫困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调适,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正确面对就业的压力,尽快适应当前的社会,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9.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7,28(4):123-125
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自我封闭、焦虑忧郁、忌妒心理、自暴自弃等几种表现。高校可通过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贫困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积极寻求社会对贫困生的支持和帮助等“爱心措施”激励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经济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和社会脆弱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社会支持网络在规范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人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本文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渠道来源,社会支持的性质,揭示社会支持网络在贫困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亚地区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亚诸国家近年来面临贫困化加剧,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贫困导致中亚地区移民人数增多,犯罪率上升,腐败加剧,环保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中亚地区产生贫困的原因有很多,解决贫困问题已成为中亚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否则,将可能造成地区不稳定等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2.
农民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民贫困的根源不是源于农村和城乡之间内在的经济基础差异,而是源于凌驾于农村和城乡物质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源于产权制度的缺失、结构制度的差异、保障制度的偏颇、财政制度的歧视、法律制度的失灵、传统文化制度的禁锢。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孙芬  孙其昂 《阴山学刊》2004,17(2):76-78
城市贫困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社会和政府应对贫困问题予以高度关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建立社会公平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支持政策和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贫困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为不同研究视角提供了理论构建与实践检验的时空场域。围绕着贫困的性质、动因及治理形成了各具特色但又相互关联的研究理路:"经济溢出"视角将贫困视为低水平的发展,认为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够通过涓滴效应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带动该区域整体实现反贫困;"社会公平"视角将贫困视为对受贫者的不平等待遇,从群体的自身素质及社会网络中寻找贫困的动因与治理方式;"政策实践"视角则将贫困视为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从扶贫政策的项目内容、瞄准机制与资金绩效等环节对反贫困政策实践进行绩效评估与改进修正。基于上述视角的评述,这里提出一个可谘反贫困本土化研究的新理论视角,即"国家治理"视角,建议从扶贫理念、制度安排和官僚组织运行三个层面观察国家所构建的"反贫困"社会改造工程,探索扶贫背后的国家治理理念、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国家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trong differences in the rates of youth poverty 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 Rather surprisingly, it is found to be high in Scandinavian countries, and relatively speaking, lower in Mediterranean and Anglo-Saxon countries. This somewhat unexpected finding prompts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s an appropriate measure of youth disadvantage. Instead of considering poverty rates we consider the length of recorded poverty spells, taking into account explicitly the temporal sequencing of the episodes of poverty. Us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Household Panel, individuals ar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of poverty permanence, each reflecting severity of social disadvantage. Based on these categories we implement a generalized ordinal logit model to assess the variou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disadvantage among youth. We find that cross-national patterns differ from those found in previous studies. In particular from our findings it does not result that poverty is highest among young people in Social Democratic countries. Our analysis shows important gender differences, though they are not the same across the countri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For some countries it turns out that being a woman i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long-term poverty. As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s, young individuals’ living arrangements matter.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研究工作的主力军,其思想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调查发现,青年教师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有弱化趋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存在一定功利主义倾向等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导致这些思想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对青年教师政治思想教育重视不够的原因,还有青年教师自身思想不成熟、生活压力大等方面的因素。对此,高校应提高认识,创新教育机制,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贫困现象与反贫困实践的经济学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反贫困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两国的贫困现象在总量规模、地域分布、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问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但基尼系数又有某些相同之处。我们通过对中美两国进行西部开发、税收政策与措施、政府间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及对外援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旨在转换、拓宽观测问题的视角 ,以期相互借鉴 ,从而得出对未来反贫困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镇贫困问题探源:从穷人经济学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全面扩大,我国城镇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穷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指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双重短缺及由此导致的穷人行为的有限理性特征,导致了城镇贫困的产生。解决城镇贫困问题必须着眼于提高穷困群体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9.
张文 《学术月刊》2012,(4):122-128
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宋代对城市的重视程度远甚于乡村,由此造成社会保障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无论是用于备荒的仓储,还是济贫的机构,大多位于城市,进而造成宋代救济资源的分布重城市而轻乡村的倾向。在这一格局影响下,宋代对乡村的社会保障思路也以救济重度饥荒为主,贫困问题以民间自我保障为主。从结构分析的角度看,宋代乡村社会保障模式呈现出一个三层结构的同心圆:第一层是亲属保障圈,即建立在血缘认同基础上的民间自我保障系统;第二层是邻里保障圈,即建立在地缘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保障系统;第三层是政府保障圈,即建立在政府职责基础上的政府保障系统。面对乡村的贫困与饥荒问题,亲属保障圈首先发挥作用;当这一保障圈保障能力不足或失效时,则邻里保障圈开始发挥作用;当上述两层保障圈都失效时,则政府保障圈开始介入,对乡村贫困问题尤其是饥荒问题进行干预。宋代所创设的这一乡村社会保障模式影响深远,此后的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时期,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