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再制造逆向供应链协调的奖励与奖惩机制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设计了政府的奖惩机制,建立了7种情形的决策模型,研究了5种情形下激励机制对于引导回收商提高回收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制造商对于回收商的奖惩机制不能有效协调逆向供应链;政府对于回收商或制造商的奖励机制均能有效协调逆向供应链且效果相同;政府无论给予制造商还是回收商奖惩机制均能有效协调逆向供应链;政府给予制造商比给予回收商奖惩机制更能调动制造商和回收商的积极性;奖惩机制与奖励机制在引导回收商与制造商的作用方面相似,两种机制下的均衡价格相同,但受到奖惩机制的回收商或制造商的利润与奖励机制相比有所减少,减少量与奖惩力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建立了集中式决策,无奖惩机制的分散式决策以及奖惩机制下考虑制造商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对三种情况下决策变量的求解与比较,分别得到了闭环供应链的回购价、批发价、零售价及回收率。研究表明:与无奖惩机制下的分散式决策情形相比,政府奖惩机制能有效引导制造商降低新产品价格、提高回收率、增加闭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利润,同时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利益;奖惩机制下主动回收废旧产品的制造商利润增加,不回收的制造商利润降低,有效引导了制造商的回收积极性,同时回收商与零售商利润的增加也提高了她们参与闭环供应链的积极性,进而使得整个闭环供应链的成员企业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政府奖惩机制和税收-补贴机制对于提高逆向供应链回收率的有效性,运用动态博弈论方法建立了逆向供应链的三个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即无政府介入、奖惩机制下以及税收-补贴机制下逆向供应链的决策,并比较了三种情形下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三种情形下回收率都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奖惩机制下的回收率最高;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利润都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奖惩机制下利润提高的幅度较大;制造商的回购价格随着奖惩力度和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单位补贴和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下降。通过对两种机制决策结果的比较发现,奖惩机制对引导逆向供应链成员积极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比税收-补贴机制更有效。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政府引导的电子类产品逆向供应链奖惩机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电子类产品逆向供应链的政府奖惩机制问题,讨论了奖惩机制的最优参数。建立4种情形的决策模型并比较了它们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奖惩机制下逆向供应链的回收率提高;奖惩机制下回收商的利润大于无奖惩机制情形的利润,回收商的积极性提高;适中的目标回收率水平和较大的奖惩力度搭配能够增加制造商的利润,提高制造商的积极性;奖惩机制下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提高,新产品的销售价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零售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奖惩机制问题,分别建立了四个博弈模型: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惩机制;政府对回收商实施奖惩机制;政府同时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实施奖惩机制以及同时对制造商和回收商实施奖惩机制。研究表明: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惩机制、政府对回收商实施奖惩机制以及政府同时对制造商和回收商实施奖惩机制三种情形下零售价、回收率和批发价相等,且总利润相等;政府同时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实施奖惩机制与其它情形相比,废旧产品的回收率较低,批发价较高,且总利润降低,但四种情形下零售价相同;当政府同时对制造商和回收商实施奖惩机制时,若制造商承担的回收责任较大,则闭环供应链成员都能从奖惩机制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健康发展,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受到各界的重点关注。本文针对制造商、电商平台、第三方回收商等多个主体构成的逆向回收供应链,探讨碳限额政策与政府补贴奖惩机制并行下对逆向供应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回收价格、碳排放量、碳减排努力的影响,构建四种不同回收模式利润模型,得到不同回收模式下的最优回收价格和减排率,分析碳限额、消费者回收渠道偏好、拆解成本、碳交易价格、产品再制造比率对回收价格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渠道偏好会影响回收价格和制造商碳减排率;针对污染型产品,政府应采取高的碳价格对制造商进行惩罚;此外政府政策是把双刃剑,政府补贴既可以提高企业碳减排率,同时也增加了逆向供应链总的碳排放量,且政府补贴对双渠道回收模式有更明显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7.
奖惩机制下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问题。为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设计了一个奖惩机制。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三个决策模型并分别比较了三种情形下制造商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只有回收再制造具有成本优势时制造商才自愿回收废旧产品;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降低、新产品需求量增加;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不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提高、新产品需求量减少;针对有无回收再制造成本优势情形,分别给出了奖惩机制下制造商利润大于无奖惩机制情形下制造商利润的奖惩力度和最低回收率的临界值;本文结论能够为政府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奖惩机制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集中式和分散式闭环供应链的决策,比较了基于回收率与回收量的奖惩机制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研究表明:基于回收率的奖惩机制能有效提高回收率,并起到降低新产品价格的作用;只有目标回收率低于一定水平时基于回收量的奖惩机制才能提高回收率;基于回收量的奖惩机制较基于回收率的奖惩机制情形下回收率随奖惩力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小;基于回收率的奖惩机制较基于回收量的奖惩机制更能有效引导闭环供应链提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存在第三方回收商的闭环供应链中,研究了制造商规模不经情形下,政府奖惩机制对其合作策略的影响。分别构建了制造商仅与零售商(回收商)合作、制造商与零售商和回收商都合作以及均不合作四种合作策略。研究发现:制造商与零售商或回收商均存在合作动机。但是其合作动机的大小则与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系数及政府奖惩力度有关。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系数较小:当政府奖惩力度较小时,制造商倾向与零售商合作;当政府奖惩力度较大时,制造商更倾向与回收商合作;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系数较大,制造商总是倾向与回收商合作。此外,无论制造商与零售商或回收商合作总是有利增加旧产品回收总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动态博弈方法研究政府引导下制造商生产单位产品的节能程度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由制造商、回收商及消费者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的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模型,讨论了政府如何设置最优节能程度来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均衡。同时通过利润补偿机制对供应链进行协调。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提高能源节约水平,政府应设置基准节能程度;回收率随着政府制定的基准节能程度增加而增加;在政府制定相同的基准节能程度下,集中式闭环供应链比分散式闭环供应链的节能程度高;在政府制定相同的基准节能程度下,制造商利润随着政府制定的基准节能程度增加而提高,而回收商利润随着政府制定的基准节能程度增加而减少。为了提高回收商积极性,探讨了利润补偿的协调机制。算例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12.
债券的流动性与违约风险都是影响债券溢价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在违约风险最为突出的公司债券定价中却很少考虑两种风险相关性关系的影响,这与发达市场实证经验不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两种风险相关性,通过对Copula函数刻画的不同相关性结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风险变化分析,以及对中国短、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检验均发现,流动性与违约风险的相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对债券利差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股市5分钟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了Fama-French25个股票组合的已实现跳跃波动率的主要成分(规模、均值、标准差和到达率等),实证分析表明:(1)已实现跳跃波动的主要成分可通过线性和非线性(交叉项)形式预测大部分股票组合的超额收益率.(2)已实现跳跃波动率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线性方式解释股票组合的横截面收益.(3)已实现跳跃波动率可能是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规模因子和账面市值比因子的背后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存在老鼠仓时的投资、消费与风险溢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存在老鼠仓情况下市场各方投资、消费策略进行建模.做仓机构投资者偏好向老鼠仓消费的转移将导致其增加投资并减少消费;同时老鼠仓引发的资产价格变动将影响投资者对于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导致投资者之间对于资产收益率的信念产生不一致.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将提高均衡时市场的风险溢价.最后,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较好地规避了"股权溢价之迷".  相似文献   

15.
褚宏睿  冉伦  张冉  李金林 《管理科学》2015,18(12):47-57
在前景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引入回购和缺货惩罚因素研究了3 种情形下报童最优订货量问题; 通过证明给出了特定参数条件下前景理论报童最优订货量与经典报童最优订货量的明确关系,进一步给出了前景理论最优订货量与回购价格及缺货惩罚价格的函数变化关系.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说明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考虑公司融资决策参考依赖特征及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行为,构造相对杠杆这一新的财务杠杆度量指标重新检视了财务杠杆在资产定价中发挥的作用,并将中美市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较于实际杠杆,相对杠杆能更好地解释股票溢价,在中美市场均表现出对股票收益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在中国市场账面相对杠杆的股票溢价解释能力较弱,而在美国市场账面相对杠杆仍与股票收益显著正相关;在中国市场过度杠杆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明显强于杠杆不足,而在美国市场两者表现出较为对称的影响;同时在中美市场以不同方式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中引入相对杠杆定价因子所得到的定价模型能显著提升原模型的定价能力,有更好的定价表现.  相似文献   

17.

We consider a single-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such that the due dates are assigned to each job depending on its order, and the lengths of the intervals between consecutive due dates are identical. The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he total penalty for the earliness and tardiness of each job. The early penalty proportionally increases according to the earliness amount, while the tardy penalty increases according to the step function. We show that the problem is strongly NP-hard, and furthermore, polynomially solvable if the two types of processing times exist.

  相似文献   

18.
各国央行包括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和变动就是基准利率风险.基准利率的变化势必要导致金融资产定价的变动和风险溢价.本文通过自回归模型AR测算随时间变化的利率跳跃次数,确定基准利率跳跃的概率,利用伽马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测算基准利率跳跃的时间与幅度,根据利率跳跃的概率、时间和幅度确定基准利率跳跃风险溢价,建立基于时变跳跃次数的基准利率跳跃风险溢价测算模型,并利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7天回购利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创新与特色:1)通过自回归模型AR测算时变的利率跳跃次数,测算利率发生跳跃的概率,确定基准利率跳跃风险溢价,揭示跳跃次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反映历史利率跳跃行为对未来利率跳跃行为的影响,改变现有研究以常数跳跃次数测算利率跳跃概率、无法真实反映利率跳跃的频繁程度,导致利率跳跃概率及利率跳跃风险溢价测算不准的弊端.2)研究表明,现有研究的常数跳跃次数仅仅是本文跳跃次数测算模型在参数ρ、γ等于0时的特例.3)通过利率跳跃的概率、时间和幅度确定基准利率的跳跃风险溢价,解决基准利率跳跃风险补偿的测算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名校学历到底有多重要? 为了克服过往“名校效应”相关研究中任务异质性和业绩难衡量的难题,考察名校和非名校基金经理职业经历和业绩的区别,结果发现: 名校毕业生首份工作是基金行业的概率较高,从进入职场到首次成为基金经理花费较短的时间,以及首次当基金经理时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大,收取的管理费较多,所在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 10 的概率较高. 名校基金经理在平均业绩上没有表现得较好,但他们的早期职场仍更加顺利,这更可能是信号效应的结果. 在职场后期,是否毕业于名校对基金经理升职降职或加薪减薪均没有显著影响,业绩和能力才是决定基金经理后期职业发展的因素. 这些发现表明名校学历只是入职的敲门砖,而它本身并不足以成为升职加薪的决定因素. 研究丰富了基金研究中关于基金经理职业发展的文献,对于客观理性看待“名校热”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