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有为先生的<叠用符刍议>认为中国人使用叠用符始于金文时代,并且考察了西周至汉代的使用情况.其实,叠用符的使用可以上推至商朝的甲骨文时代,汉代以后中国人还一直在使用它,直至现代社会,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使用的实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应该将其收入现有的标点符号系统中来.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辉煌成果,文章从“实践与成就”“思想与方法”“地位及影响”三方面论述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等著作是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实践及成就。郭氏的甲骨文字考释思想及方法总结有六:古代社会研究与甲骨文字考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跨学科综合考释甲骨文字、借助字形分析考释甲骨文字、结合辞例内容考释甲骨文字、利用汉字演变特征考释甲骨文字。他的许多观点及研究对甲骨文字考释影响深远,甲骨文研究的百年间取得的成就多与郭沫若的探索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3.
姜太公钓鱼     
《新少年》2020,(1):64-65,71
商朝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青铜器也在匠人的手中渐趋精美,还创造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甲骨文。商朝之后的朝代是周朝,享国长久,且备受儒家推崇。  相似文献   

4.
繁简之争,自古有之,且从未停息。这是构成汉字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一个内部因素。从古代汉字到现行汉字,其间,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后一种字体基本上都是对前一种字体的简化。显然,其总趋势是由繁杂难写向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这是汉字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繁化现象也从未消失,由简趋繁则构成了汉字发展的支流。正字法是指使用文字的规则,是文字规范化的结果。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正字。商代文字以图象为主,字划复杂。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代君主盘庚把都城从毫迁到殷,进行了一系列的复古改制,中兴了濒于崩溃的商王朝。随着经济的中兴,文化也得到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汉民族思维的角度出发,利用甲骨文的构形特点分析汉字的构形理据,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充分明了汉字构形理论,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分析汉字构形理据中的文化因素及对其多元化的解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性。运用甲骨文构形来展开汉字的理据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的传授。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形体一直被认为是按照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轨迹在演变。但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这一演变过程却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分类标准不统一;第二,篆书与金文的承传关系不准确;第三,小篆的地位被误解。本文认为,只有将这三个问题厘清,才能对汉字形体演变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编码的线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码是解决甲骨文与计算机"对接"之间矛盾的惟一可行的方法.但目前汉字的编码方式、传统的以部首为主的汉字结构模式和甲骨文"象形"的思维定势难以适应甲骨文编码特点,为此笔者提出甲骨文编码"线性结构"的观点.以甲骨文最小的构形单位"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解析甲骨文结构,归纳出独立性、相触性、交叉性和对称性四个甲骨文线性结构特征,作为提取码元之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甲骨文编码方案,码元和键符使用很少,但却能全面涵盖甲骨文字,检索应用起来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8.
"帝"的甲骨字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帝"与"(礻帝)"的甲骨字形的发展与其异体字。经分析,甲骨文"帝"(■)字有三个部分:(1)"■"可以理解为木匠用来画方形的一种工具(巨),它与四方有关;(2)"木"指位于地心的通天树;(3)上部的一条或两条横线表示"上",即天的意思。甲骨文"(礻帝)"字的异体常表现在(1)部分。商代(礻帝)的祭祀也和后来文献的祭祀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变化,是由其所掌握的经济权力为主导的,这种变化也可以从早期的汉字中解读出来。汉字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即时的汉民族观念,研究汉字就可以获得女性地位变化的信息,从而了解不同社会状态下的女性生存环境,认识汉字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说“娘”     
"娘"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用于人名。它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是不同的字。南北朝时期,"娘"字有了"母亲"及"少女之号"等意义。自唐以降,二字逐渐混用以至合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示"母称"则成为主流。但随着汉字的简化",娘"表意逐渐丰富,将表示"母亲"的"孃"并入其中,最终获得了"正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梦想成真     
甲骨文"梦"是一个会意字。整个字形的原始含义是,人睡在床上以手指目,表示睡眠中目有所见。至于人在清醒时,目有所见,甲骨文字形是一个突出大眼睛的人,即"见"字。到了周代籀文讹变即楷书"■"字,战国时出现简体字,汉代更广泛应用即"夢"字。今天写作"梦"是新中国成立初,国家第一批汉字简化根据草书楷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一、最早的汉字近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有关早期汉字的资料。有一种是原始社会晚期仰韶文化遗址里陶器上的记号,这种记号有的类似甲骨文。下而是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外口缘上刻的记号和甲骨文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史说汉字     
2009年11月16日,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祥地河南安阳开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入藏文物4123件、辅助展品1058件,不仅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更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脉络,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相似文献   

14.
作为象形文字的一种,汉字的形成和构造往往带有深刻的寓意。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地位,从汉字的构造,尤其是带有女旁汉字的构造,可以略见一斑。文章单从字的构造视角,对这些女旁汉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妇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汉字经历了许多次变革,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楷、行、  相似文献   

16.
信仰夜郎竹教的濮越诸民族称为夜郎系民族,使用夜郎系文字。例如,綦江东溪碑1号符为女性性器符号,进而转指天母大神。夜郎系鳛文字乃哈拉帕文之源与甲骨文之母。鳖国文字是类汉字形态。红岩碑研究的重点是集诸本进行校勘。"反字岩"古文字可能是另外一个系统的夜郎系文字。夜郎人看图说话的文化传统一是走向开明大夜郎国形意图语,一是走向有着具象特质的先甲骨文字体。开明大夜郎国形意图语充分展示了夜郎人思维的具象性。开明大夜郎国形意图语是夜郎王进行殖民统治的信息交流工具。印度河印章文字和开明大夜郎国形意图语都来源于夜郎先民的创造。甲骨文是受5000年前先甲骨文字体的影响而形成的,是为中国汉字的上限,汉字理当更名为"中国字"。夜郎系文字有着完整的文字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上溯字源、分析汉字的造字法,从教学的角度看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乏,有些汉字的构造方式难以弄清,再加上古代汉字隶变、现代汉字简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汉字造字法的分析就难免出现一些穿凿附会的说解.关于"萨"字的构造,笔者就从可以找到的书籍中发现了几种相互矛盾且难以成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也释"去"     
本文从"去"的甲骨文初形出发,辅以"出"、"各"等甲骨文字形体为旁证,释"去"为从大从口的会意字,其上方部件"大"是正面人形,下方部件" "是坑坎或房坑,所表示的内容是人离开穴居之所或坑坎,本义为"离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清理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传承演变的历史轨迹,必须对同一个单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构形系统中的形体进行历时认同。对汉字单字进行历时认同,应该兼顾形体传承和职能这两个原则而以形体传承原则为中心。根据形体传承原则进行历时认同的方法,可以总结出四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西周册命礼的"右者"是为协助受命者行礼而设置的,与三礼等古文献中"摈"与"傧"的职责绝不相同.古文献的"傧"字孳乳于甲骨文中的"宾",与"摈"的含义不同.从文字结构方面分析,甲骨文、金文中的"右"与"宾"并非同源,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所以不能等同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