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27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破坏。日本也遭到沉重打击。1931年工业产量比1927年减少34.5%,重工业有近一半米开工,失业者300万,农产品价格锐减,造成农民大批破产。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为了转嫁危机损失,缓和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占东北三省的战争。1937年秋,经济危机再次冲击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新的经济危机威胁和重新瓜分世界,日本开始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由此可见,日本侵华为经济而起,对华进行经济掠夺就成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根本目标和侧重点。占领中国大半国…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青岛的殖民统治与掠夺傅清沛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的棋盘上,夺取青岛被确定为优先战略目标之一。青岛的特殊性在于:第一,青岛地处平、津与上海之间,居于咽喉之势,在战略上地位显要;第二,青岛水深港阔具有军商两利;第三,做为日资企业集中的... 相似文献
3.
1937年 7月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实施全面战略进攻 ,日军攻占厦门、广州、香港、福州和海南岛等地后 ,实施“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战略 ,在工矿企业、农业、金融、商贸等领域实施全面的经济掠夺和统制 ,给华南地区的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矿业被分割为两块:以西南七省为代表的西南大后方和以华北华中地区为代表的关内沦陷区。中日两国政府分别在两地大力发展工矿业作为支撑战争的必备条件,这两个地区成为中日两国战时经济对峙的区域。两地工矿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华北沦陷区的经济地位及日本统制掠夺之特点居之芬1997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60年祭。在60年前,日本所以要发动这场赌国运的大规模侵华战争、甚至不惜扩大为太平洋大战,其主要目的是要侵占和征服大而弱的邻国———中国,侵占她广袤...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武装侵占我国东北,使东北农业经济遭到野蛮摧残。据不完全统计,损失总数达,一百七十八亿五千零六十四万八千二百二十九元之巨。1933年国民党政府调查辽宁三十四县、吉林十县、黑龙江十二县的报告中说:“各地粮食已被劫掠殆尽,牲口亦几乎绝迹,各地农民之损失实不可胜计。”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儒家思想在沦陷区的异化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在"以华治华"侵略策略的指导下,日本侵略者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利用.伪满的"王道政治"理论、华北伪政权的新民主义、汪伪的"和平"谬论与东亚联盟理论,都是日伪在恶意吸纳、篡改儒家某些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或完善的侵华、奴华理论.儒家思想在沦陷区的异化是多种因素相互纠集作用的结果.除了日伪别有用心的扭曲外,也与儒家思想自身的积弊及其模糊性、普遍性,沦陷区特殊的社会环境与民众心理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伪满时期 (1 93 2 - 1 945 )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对中国东北实行全面统治 ,而且对其占领下的中国东北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殖民掠夺政策 ,致使东北的能源资源遭受到严重的洗劫和摧残。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黑龙江地区资源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对黑龙江地区的土地、矿产、森林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广大中国农民和劳工带来了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25日是香港历史上的“黑色圣诞日”.在一万五千多英军抵抗18天之后,时任港督杨慕琦宣布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从此,香港开始了3年零8个月黑暗的日占时期.沦陷期间,日军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对香港进行了残酷的统治,而且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给初步繁荣的香港经济造成惨病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12.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把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把中国列为重要的侵略目标之一,为达到永久占领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之目的,大力推行“满洲移民”政策。为此,日本制定了“满洲移民”的完备计划,对东北的土地进行残酷掠夺,致使大批中国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历经苦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3.
日本侵略者对广东的经济掠夺与经济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略者对广东的经济掠夺与经济统制黄菊艳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此后潮汕、珠江三角洲和琼崖地区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广东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对这些地区的工业、商业、金融业实施全面统制和经济掠夺,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纳入其战争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北的中资造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以旅顺船坞局和东北造船所为代表。同期,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沙俄手中接收了旅顺船坞局和大连造船厂。该时期东北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日资造船厂。伪满建立后,日本迅速控制和吞并了整个东北的造船工业。该时期东北的造船厂主要有营口造船株式会社、丹东造船厂、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西森造船所等,上述船厂都为日资,它们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物资。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造船工业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对东北船舶物资的侵占和日伪政府对造船工业工人的压榨与盘剥来实现的,它是中国东北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通货政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中所进行的货币侵略活动,是与其经济掠夺手段变化过程相联系的。因此,无论日军或日本政府派出机构在华中实行什么样的通货政策,都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货币的某些职能,对沦陷区及其周边地带进行物资收刮,从而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本文根据史实,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点,将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通货政策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多层次地透析了其政策演变的实质及其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一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华北沦陷区最初使用的货币是早已在其控制地区进行流通的“朝银券”,而华中的战端是从“八一三”事… 相似文献
17.
日伪统治时期,棉花作为重要的军需产品,其种植和生产受到日伪当局的高度重视.作为具体的增产目标,1933年,伪满洲国制定了20年棉花增产计划;1937年以后,日伪进一步加强对棉花的掠夺,重定棉花增产对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确保棉花供应,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指定的植棉地点,必须强行种植.对完不成棉花出荷的棉户,施以酷刑,棉农售棉时更是百般刁难,压等压级,克扣极为严重,棉花从生产到分配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棉农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农业改良 ,目的是为了实现新桂系军阀地方自治和满足抗战前线的物质要求。抗战时期的广西农业改良 ,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发展了广西农村生产力 ,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 ,发挥了西南大后方对前线的支持作用。另一间接后果是启动了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开端 ,成为日后广西农业现代化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日本的军票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军费支出 ,寻找物资供给以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以及为了打击法币、削弱中国的抗战实力 ,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中、华南占领区 ,发行了军用手票 ,即军票。军票自始至终无任何准备金和无充分物质基金保障 ,其发行也对中国的抗战和广大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