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一诗的开头写首:“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尽管这个“我”总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在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个“你”却始终伴随着“我”,歌唱着《我自己的歌》。在惠特曼之前,从未有哪个美国诗人像他这样如此重视过自己的读者。文章从诗人戏剧性地表现“我”与“你”的关系中,探讨这首诗中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创作特点,从而窥视美国现代长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并不悠久的美国诗歌史上,以一部《草叶集》著称的惠特曼(1819—1892)和一生留下一千七百七十五首短诗的狄更生(1830—1886)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某些评论家分别称他们为“美国诗歌之父”和“美国诗歌之母”。但两位大诗人并不相识,且互不影响,各走各的路。惠特曼有拥抱全人类的精神;终身隐居的狄更生却视发表诗作为拍卖灵魂,从来不愿向公众表明心迹,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两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人比作一件武器,那么,挫折就是块磨刀石,经过它的磨砺,武器就会变得锋利。美国有一位诗人,名叫惠特曼。他一生只写了一部诗集《草叶集》,这本集子第一次出版时,没有人来买,第二版时只有11个人来买。但惠特曼并没有灰心。之后,他用毕生的精力来充实这本集子。年复一年,诗集  相似文献   

4.
惠特曼美国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最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美国朝气蓬勃的“新大陆精神”。惠特曼的诗作大都收在他唯一的诗集《草叶集》里,这部1855年7月初版的集子问世时仅收诗12首;以后重版不断补充,及1892年诗人临终前出第九版也是最后一版时,已是近四百首的厚...  相似文献   

5.
华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第一位赢得世界声望的美国诗人,在美国文学中,对惠特曼有这样的评价:人们把惠特曼比作一座山,你不喜欢可以绕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学有其优秀的传统,其中之一便是它的浓郁而鲜明的民主色彩。由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这位杰出的民诗主人。他一生致力于宣传:“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的民主主张。为了民主,他的“笔底和舌尖”发出了“隆隆然愤怒的雷声和风暴。”他是一位战士,是一位高举民主大旗,走在历史前面的战士;他是一位歌手,是一位唱出时代最强音的歌手;他是一位鼓手,是一位无怨无悔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鼓手。《草叶集》便是惠特曼强劲的民主心声的写照,因为它有“毫不含糊的明确性,”这明确性来源于诗人鲜明的政治立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我自己的歌”译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5年7月4日,一本在美国诗坛是划时代的著作出现在书店里了。这就是现在为世人所称颂的伟大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的《草叶集》初版。它以崭新的面目(无论是形式或内容)出现,却并未引起什么注意而是几乎无人问讯,备受冷落。这是惠特曼自己出资,自己也参加了排印的薄薄一个对开本。他寄了几本给当时美国文坛的名流。他们大半把它搁置起来不予理睬,诗人惠蒂埃甚至把书略一翻阅就轻蔑地把它扔进了炉火;只有大文豪爱默生被深深感动了,给惠特曼写了那封著名的热情洋溢的信:“这是美国至今所能提供的一部结合了才识与智慧的极不寻常的作品……我因它而感到十分欢欣鼓舞……我从中找到了无与伦比的内容用无与伦比完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向你伟大事业的开端致敬……”。后来为了某些原因,爱默生收回了他的热情,但是从今天看来,他的寥寥数语仍然是《草叶集》的最恰当、最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生当明清之交的彭而述(1405—1665),是河南邓州彭桥人,他文史兼治,著作甚丰,计有《读史外篇》、《读史新志》、《明史断略》、《读史亭诗集》、《禹峰诗集》、《读史亭文集》、《南游文草》等史论、诗、文十二种。遗憾的是除《读史亭诗集》(残卷)存邓州市图书馆外,余皆不可得。其诗作在当时是有相当影响的,有“江北十子”之美誉。他在《一松亭》诗中说:“海内传佳句,羞称庆历人。”这当不全是作者的自诩之辞。彭而述经历丰富,交游广泛。他于明末,初仕晋南。在李自成下北京前后,他北上燕赵,东游齐鲁,南下吴越,盘桓荆襄。入清后他提学两湘,巡…  相似文献   

9.
殷夫(1909—1931),浙江象山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早期的优秀诗人.他的诗作,继承并发展了由郭沫若开创的现代中国革命诗歌的优良传统.他以自己的诗歌为战斗武器,唤醒和鼓舞了人民的斗争信心和革命热情,有力地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殷夫的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包括译诗),小说、随笔,以及戏剧集《小母亲》等.作为殷夫文学创作最优秀部分的红色鼓动诗,大多写于一九二九年以  相似文献   

10.
战后美国诗坛上,被称为“要打破庞德和艾略特重组现代诗歌领导权”的诗人威廉·卡·威廉斯(1883—1963)确实取代了庞德和艾略特,成为“左右其他诗人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图书奖(1950年)、波林根奖和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的政府任命(1952年)、普利策奖和美国文学艺术院金质奖(1963年),以及不少大学文学博士头衔的授与,使他“声誉和影响至今有增无减”.评论界确认,威廉斯力图“实现惠特曼用本国原料造就美国自己诗学的理想”,称他是“惠特曼传统的主要代表”.如果说惠特曼在十九世纪中期冲破保守派仰承欧洲文化的重重阻力,以他用美国题材和人民语言反映美国民族精神的创作实践,开始了真正美国自己的文学,威廉斯则在本世纪前半个世纪顶着新古典主义狂澜汹涌的欧化潮流,全力开拓美国题材和本土语言的美学价值,坚持了诗歌的民族化方向.惠特曼和威廉斯是美国诗歌民族化道路上两个遥相辉映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娱乐世界     
数字诗集趣 王顺才 宋代著名学者邵康,写过这样一首颇为有趣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巧妙地运用10个数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朴实而美丽的乡村风俗画。  相似文献   

12.
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1931年11月27日,赵景深在徐志摩去世之后,写了《志摩师哀辞》。文中记叙了1926年春天作者访问徐志摩的情景,在谈诗时,“问他对于自己的诗所最喜欢的是哪一首,他说是无题。”(《新月》四卷一期)《无题》收入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这首诗为什么被作者自己喜欢,我想大约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性灵与诗魂。全诗以“朝山人”自喻,抒写为了攀上那“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周焕灵 《南都学坛》2006,26(3):74-76
《女神》与《草叶集》的诗歌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惠特曼侧重于对废奴制的表现和对欧洲各国反封建斗争的回应,而郭沫若则着力于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且比惠特曼暴露得深刻、彻底;惠特曼对理想世界的描绘具有空想主义的色彩,郭沫若的理想世界尽管也恍惚朦胧,但却因社会主义色彩的注入而显得光彩炫目;惠特曼对人与劳动的歌颂虽然也不抽象,但因在“博爱”光环下却缺少对人的阶级分析,郭沫若对人和劳动的歌颂完全是把自己融入人民之中,而且高唱“劳工神圣”的颂歌。惠特曼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颂扬了科学技术给美国带来的科技文明,郭沫若歌颂那种使现代科学、技术、物质文明得以迅猛发展的飞腾喷涌、狂叫不息的“力”;惠特曼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意在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与美国人积极向上的创造力,郭沫若的自然风光诗力图表现自然和我的融和,在歌颂自然中跳动着强烈的生命、火热的情感和无穷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张船山的政治诗和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船山(1764—1814年)名问陶,学仲治,四川遂宁人。清乾隆时曾授翰林院检讨,嘉庆十五年选授山东荣州知府。后因病罢官,流寓吴门,于嘉庆十八年卒子客舍。他十五岁时就能写诗,随着阅历的加深,他的诗愈写愈好,与当时的名诗人李调元并峙西蜀,驰誉海内。袁枚在致洪亮吉书中说;“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船山)诗犹未见耳。”《遂宁县志》称他的诗“生气涌出,沉郁空灵,于从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时人推崇他,有“青莲再生”的美誉。他一生写的诗,总数当在四千首以上,经过删  相似文献   

15.
一小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四”之后不久,以冰心一九一九年冬天写作《繁星》为其开始的标志。一九二一年以后,写小诗的人逐渐多起来,小诗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发展;一段时间内风行诗坛,成为“新诗运动最早几年”中“最流行的诗”之一(梁实秋《新诗的格调及其他》)。到一九二三年底,宗白华《流云小诗》出版,“小诗渐渐完事”(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相似文献   

16.
一、议论诗的存在是文学史上的客观事实如果说,以抒情为主的诗,是抒情诗;以叙事为主的诗,是叙事诗;那么,以议论为主的诗,可不可以称它为议论诗呢?苏轼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清人纪昀说:“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而集者强收入集。”他还问:“千古诗集,有此体否?”陈迩冬先生反驳说:“这首诗实是好诗,也就是我所说的新诗。正因为‘千古诗集’中无‘此体’。它把‘无理’写出了哲理,有禅偈的机  相似文献   

17.
《古诗归》、《唐诗归》,晚明时影响很大,以至当时有“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之说(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钟惺》)。清朱彝尊对此书甚为不满,但也不能不承认它的影响:“《诗归》既出,纸贵一时”(《明诗综》卷六六)。对于这样一部有重大影响的选本,清初之后渐被冷落,《四库全书总目》甚至说,该书“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点逗一二新隽字句,矜为元(玄)妙。又力排选诗惜群之  相似文献   

18.
沈祖棻先生、程千帆先生是我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时敬重的老师。他们最初写新诗,是在20年代末,开始产生较大影响,是30年代前期。当时,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几位青年诗人汪铭竹、程千帆、孙望、常任侠、艾珂、滕刚、章铁昭、绛燕等先生于1934年9月组织了土星笔会,创办了司人刊物新诗半月刊《诗帆》。这杂志共出版了17期(第3卷6期稿件和程先生的新诗集《三问》书稿交印刷厂付印时,正值战火波及而下落不明)。它既无创刊弁言,也无休刊致语,但从“土星笔会”的取名,也可推知其诗风。大家知道,法国象征派前驱魏尔伦的第一本诗集名为《土星人诗集》,在卷首诗中引述了古时智者的说法:每人在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罗厄尔(1917—1977)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主要的诗人之一。他以诗集《人生素描》(1959)在美国当代诗坛掀起了一场风靡一时的“自白”热。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众多异端诗派中贡献独特的“自白派”的发起人和领袖。  相似文献   

20.
惠特曼散论     
惠特曼以其诗《草叶集》而蜚声世界文坛,至今已130多年,犹历久不衰;而评论家对惠特曼及其作品的研究,也从未终止。 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末叶世界性的民主诗人,有的人把他誉为美国的但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