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察汉诺门罕旗考略何玲,张志忠一、察汉诺门罕旗之历史沿革(一)察汉诺门罕名号之由来。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应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的邀请,三世达赖索南嘉措(1543一1588)率领随从爬山涉水赴青海湖边与俺答汗会晤,措涅嘉措与其同行...  相似文献   

2.
<正> 在蒙藏关系发展过程中,蒙藏封建主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权斗争,围绕真假六世达赖喇嘛展开的斗争,是比较突出的。这一斗争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自宗喀巴创建格鲁派之后,格鲁派之僧众戴桃形尖顶黄色僧帽,人们称为黄帽派,清代称之为黄教。传到锁南嘉错(1543—1588)时,蒙古俺答汗(1507—1581)派人赴藏邀请索南嘉错到青海于1578年6月在仰华寺相见。锁南嘉错赠俺答汗“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咱克喇瓦尔意为转轮王,彻辰汗意为聪睿汗王)俺答汗赠锁南嘉错“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1)(瓦齐尔意为金钢,达喇意为救世,达赖蒙古语意为大海)即三世达赖喇嘛。自是,始有“达赖喇嘛”之称,并以黄教为纽带,促进蒙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的塔尔寺(藏语称为“衮本强巴林”,即十万佛身慈氏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由于它修建在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又地处藏汉、藏蒙来往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在历史上备受蒙藏僧俗上层领袖和中央皇朝的重视,成为蒙、藏交往关系中的一道重要桥梁。早在一五七八年三世达赖喇嘛与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在青  相似文献   

4.
俺答汗(1507—1583)亦译称阿勒坦汗(Altan khan),是蒙古著名的中兴之主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巴尔斯博罗特在达延汗统一漠南、漠北以后掌管着右翼三部,即鄂尔多斯、土默特、喀喇沁三部。他死后,其长于衮必里克(《明史·鞑靼传》称吉囊)“与其弟阿勒坦汗二人为首,率右翼三万人”。嘉靖初年衮必里克(1506—1550)到了河套地区(包括现今陕西北部),成为鄂尔多斯部的领袖。此后不久,俺答汗离开了河套地区,移居到现今呼和浩特一带,成为土默特部的领袖。在衮必里克死后的嘉靖二十一、二年前后,是俺答汗威势煊赫时期。他北征大漠,西蹂青海,东蹠察哈尔,南迫长城,控制了蒙古右翼地区。  相似文献   

5.
三娘子考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妻三娘子,是明末蒙明关系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明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死后,她为保持丈夫生前建立的蒙明和平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她多次出现在明代汉文史籍中。奇怪的是,在蒙文史籍中却不见三娘子其人,难怪张尔田先生在他校补的《蒙古源流笺证》中,曾经做出“三娘子此书无见”的结论。汉文史籍说三娘子名“克兔哈屯”,又名“也儿克兔哈屯”。但在蒙文史籍所载俺答妻妾中,却根本没有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隆庆五年,明朝册封漠南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从此,俺答汗便以顺义王的身分主持漠南蒙古右翼与明朝的封贡互市事宜.俺答汗死后黄台吉嗣顺义王爵,其后扯力克再嗣,至卜失兔嗣封,顺义王共嗣袭四代,历七八十年.自俺答汗之后,顺义王的嗣封问题就成为明蒙关系中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正> 俺答汗(1507—1582,亦称阿勒坦汗)是十六世纪蒙古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戎马创业,消除封建割据,使蒙古地区出现了相对的和平安定局面;他开发漠南,使这里农、牧业生产,城镇建设,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十六世纪后半期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不拟对俺答汗作全面评论,仅就他在蒙汉、蒙藏民族的关系方面所做的历史贡献,简略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正>仰华寺(1577—1591)是一座在蒙藏关系史、格鲁派(黄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寺院,由于存在的时间短暂,其寺址究竟在哪里,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是一个尚待破解的谜.省内学术界也很少有人论及.今年6月,笔者在《青海省志·唐蕃古道志》审稿会上,听到有的学者说,公主佛堂就在今共和县恰卜恰乡的加拉村一带.为探求文成公主进藏的佛堂遗址,笔者于今年7、8两月,两次走访了加拉村,经过实地考察,访问,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加拉村上古城遗址很可能就是明万历三年(1575)修建,万历五年建成.万历十九年(1591)毁于兵燹的仰华寺.现就仰华寺的寺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教正.(一)近年来学界对仰华寺寺址的认定主要有两种说法.青海湖西伏俟城故地说.初见《青海历史概况》(初稿):“万历三年,俺答子丙兔以‘焚修为名’,实欲建立统治中心,采木兴工,在青海湖西岸原吐谷浑伏俟城故地,修建佛寺,信奉黄教,两年后竣工,请求赐寺额,‘赐额仰华’”.①后见樊保良同志的《略论俺答汗对历史上中国民族关系的贡献》一文中也持此说:“为迎接索南嘉措,丙免在青海湖西北的察卜  相似文献   

9.
和硕特蒙古从1637年固始汗率部攻占青海开始,到1717年拉藏汗被杀为止,中经四代,统治青康藏高原长达八十年之久。在这八十年间,对藏族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宗教文化以及与清王朝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拟就喇嘛教格鲁派与和硕特蒙古相互建立关系的根源做一些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蒙古各部接受佛教,可以追溯到元代。元朝可汗推崇藏传佛教(喇嘛教),尊奉萨迦帝师,但蒙古人出家为僧的很少,信仰者多为贵族,尚未普及到民间。1368年,元室北徙,原始的萨满教浸淫漠北,数十年间,佛法渐灭,仅在西部瓦喇的佛教活动,余绪尚存,只是势力衰微,不为明廷所重视。瓦喇佛教的作用与意义在于存佛法之一息,接续承传,“是使蒙古民族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再度——或更进一步的——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元亡210年之后,佛教终于在蒙古民族中复苏,1578年俺答(阿勒坦)汗于青海湖畔迎达赖三世,东蒙古各部渐次皈依,但在图们可汗之左翼诸部,卡尔玛宗等(红教)旧派活动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1.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的寺院。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17代孙阿勒坦汗(俺答)曾在此居住,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2.
由于藏地敌对各派对蒙古各部王公势力的争夺,藏地宗派间的“红黄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蔓延至蒙古地区。但林丹汗的宗派倾向是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军事目的的,而不是相反。如果历史上林丹汗确曾改宗红教,这也是与当时其兵败后西进青海及意图与尊奉红教的却图汗和藏巴汗结盟的情势有关。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占据青海、图谋西藏的政治动机。林丹汗尊红教毁黄教的形象是后世蒙藏格鲁派史家“红黄之争”的特定历史阐释模式塑造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论17世纪蒙古编年史所谓转轮王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轮王的概念是随着黄教的传入而逐渐为 1 7世纪蒙古史家所接受的古印度的政治历史概念。1 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作者们依据俺答汗拥有的转轮王的尊号 ,借鉴元代成吉思汗、忽必烈曾被说成转轮王的先例把他们加以神化 ,其目的就是为了抬高俺答汗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固始汗应格鲁派领袖之请,于1641年底出兵西藏,消灭第悉藏巴政权。从此,西藏地方开始在和硕特汗王的直接统治之下。随着固始汗的病逝,由于种种原因,和硕特汗王对西藏的统治权逐渐转移到格鲁派领袖身上。和硕特部最后一位汗王———拉藏汗尽管在1705年重新夺回西藏统治大权,但由于其举措失当,最终导致1717年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兵败被杀。拉藏汗的被杀,标志着和硕特蒙古对西藏75年统治的结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藏族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始建于藏历第十二个甲子的已丑年,即公元一七○九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当时,清统一了中国,而位于西北的蒙古各部则互争权势,争战频繁。其中信奉佛教格鲁派的厄鲁特蒙古素与西藏有着密切联系。继而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统治了西藏之后,广泛地与周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统治阶级相结合,扩展其势力。当时,清政府为了稳定广大藏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牵制散居在新疆、青海一带地区的厄鲁特蒙古诸部,积极采取“兴黄教以安蒙古”,“以教固政”的政策,扶植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分封了五世达赖和固始  相似文献   

16.
雪域天籁──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及其情歌评述郭弘六世达赖洛桑仁青·仓央嘉措(1683—1706?)是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西藏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首领,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他的情歌,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蒙古语青色的城。该城曾被明朝政府命名“归化”,又以归化城著称。因史籍记载芜杂,关于呼和浩特建城命名的年代一直有多种说法,比较为人公认的说法是建成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是年底或翌年春命名。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及一件珍贵文物得到重视,这个说法似不可靠了。 达颜恰原著,后经无名氏修补的《Erdeni tonumel neretu sodur》(即《俺答汗传》)记载:“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即壬申,隆庆六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刺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阁及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Huhe—hot〕。统辖了十二部土默特大国”。《俺答汗传》成书  相似文献   

18.
岳天雷 《殷都学刊》2010,31(1):29-36
明嘉隆时期,西北边疆频繁遭受蒙古俺答汗侵犯,京师屡次戒严,局势岌岌可危。针对这一局势,高拱于隆庆后期执政后,一方面大力整顿边政,提高明军的防御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俺答孙把汉那吉降明之机,力排众议,采纳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建议,实施以抚为主、以战为辅的谋略,最终迫使俺答称臣纳贡,平息以赵全为首的叛乱势力。"俺答封贡"的实现不仅解除了有明以来的西北边患,使汉蒙民族和谐相处长达30余年,而且也得到了明清政治家和史学家的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全名为普惠洛桑仁青仓央嘉措,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又称黄教)的领袖之一。他在西藏政治史、宗教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十八世纪蒙藏封建主围绕着对他的立废、真假之争,在西藏曾卷起了激烈的政治风波,这就更显出他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随着藏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对仓央嘉措的研究引起了中外藏学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一些报刊、杂志不断刊出有关研究仓央嘉措的论文,但是,由于可证资料的不充足或其他原因,研究水平仍停留在原来的地步。至今对他的身世缺乏全面的了解,甚至在许多人的脑子里,仓央嘉措仍然是个神秘的历史人物。尤其对他的族属及教派信奉等问题,史家  相似文献   

20.
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明廷震恐,堂堂京师几于沦陷,这一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不仅反映了当时明朝政治、军事上的腐败无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战争,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定居民族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深刻地暴露了明朝奉行的对蒙政策的严重错误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里,民族之间的和平,是要经过怎样的剑与火的洗礼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