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 在人类思想史上,有一种奇特的现象:主张理性的哲学和主张信仰的宗教既相互反对又相互结合。更为奇特的是,哲学和宗教的这种既反对又结合的关系的中介,恰恰是“神”(或“上帝”)。对神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二者的互不相容,对神的共同认识则导致了二者的目标趋同。最后,经过两千多年的争斗,哲学神与宗教神各自吸收了对方的合理之处,二者终于相安无事,共同指导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行为。  相似文献   

4.
姜华 《北方论丛》2003,1(1):14-16
以汤因比、雅斯贝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充分肯定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高度弘扬了人的主体创造能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不仅是历史的产物,人亦是历史的创造。并且,他们在肯定历史就是由少数杰出人物推进的同时,也承认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把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片面夸大人的主体能动性,具有历史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正> 历史哲学在人类知识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就其研究的范围、内容、性质而言,它既有历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即必须以历史本身作为自身的对象和前提,又具有哲学的特性和功能,即不能满足于对历史表层的审视和描述,而只能是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把握历史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人与神     
近来,耳闻目睹一些事情: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寺庙古刹获得修缮。这是好事。但求神拜佛一类现象在有的地方一时“热闹”了,有的青年男女也虔诚地恭行跪拜大礼,同时出现了宣扬用宗教信仰主义来解决严肃的人生观问题,把上帝说成是善和美的化身,是生活的至高无上的主宰。而借“科学幻想”之名,宣扬荒诞离奇的鬼怪神仙,这样的事情也时有所见。这些都使得一些青少年的身心受到有害的影响。这使我们想起了列  相似文献   

7.
古小明 《江淮论坛》2004,20(4):65-6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一般理论和学说,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一般理论形态的把握。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的为人的哲学,它以实践为基本范畴,对人的各种生存状态、活动方式和历史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揭示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意识、人的活动与人的异化,人的自觉与人的解放等之间的现实关系,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高扬了人的主体性。随着人的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所处地位问题应得到切实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四年八月底九月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两人决定合写著作。他们合写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神圣家族》。《神圣家族》主要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清算他们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同时也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观点。《神圣家族》  相似文献   

9.
论朱熹哲学在王夫之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朱熹哲学在王夫之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屠承先清朝经学家唐鉴在谈到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时曾说过:“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诋殊途,归宿正轨。……先生之学宗程、朱于是可见矣。”(《清学案小识》)此语虽并不全面,但却从一个方面道出了王夫之哲学与张载哲学及...  相似文献   

10.
1  通常,历史哲学(philosophyofhistory)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分支。一个分支是对历史研究进行哲学分析,即对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逻辑的、概念的和认识论的概括;另一个分支是试图在事件的进程中,或在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质中发现某些意义或重要性,它超出普通历史著作的可理解性之外。在当代文献中,这两个分支通常分别被称为“批判的历史哲学”和“思辨的历史哲学”,有时也被称为“分析的”和“统观的”历史哲学,或“形式的”和“实质的”历史哲学。二者的区别类似科学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区别。  思辨的历史哲学指对历史的一…  相似文献   

11.
<正> 孟德斯鸠(baron de la Bréde et de Montesguieu,1689~1755)是一位视野广阔的思想家,他的著作融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和哲学于一炉,对西方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对孟德斯鸠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我国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似乎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探讨。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孟德斯鸠的历史哲学思想作一次初步的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史上,瞿秋白曾是介绍和宣传辩证唯物论的前驱。特别是他指出的研究社会和任何事物必须注意其矛盾和因果关系,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认为“符合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等看法,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都起过重大的作用。在瞿秋白短短一生中,他研究的问题极广,包括政治、经济、革命理论、思想文化、语言文学等,其中,历史哲学是他思想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观的突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显著特点。走出中世纪的历史趋向,日渐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变革救亡的时代旋律,使近代哲学家一开始即注目于历史领域。从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直至五四时期的胡适,都曾形成了各自的历史哲学,而中西文化的冲撞、融合这一点的理论背景,则不可避免地在后者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印痕。本文拟以中西哲学的合流为历史前提,对胡适的历史哲学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不是把宗教视为一种外在于人且强加于人的异在之物,而是把宗教视为人的内在精神,人离不开神,神也需要人来展示自己。真正的宗教是人绝对精神的体现,是建立于善、正义之上的普遍性东西,宗教的使命就是使人成为理性的自由存在者。宗教与法律、伦理一样,都是人的精神产品,又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因而人才是宗教、法律和伦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国家是人、神、法的现实一体化,是现实自由之神。  相似文献   

15.
孟海泉 《学术探索》2007,20(6):20-24
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主要探讨所谓分析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重点涵盖四组基本问题,即历史学中的"史实"真理性问题、解释问题、预言问题和客观性问题,质言之,历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文将这四组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同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中共同的基础性问题。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历史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就是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对实践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战场.在当今哲学界,人们或把实践看成是主观客观化的活动,或具体化为生产活动,或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力图从葛兰西的文本出发,解读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包含三个维度:历史、人和关系.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和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叶适的历史哲学与功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适的历史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人心”,他认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三代以上是人心所止,春秋以来人心渐失,而战国以后则是背心离性了.他以道德、义礼、智巧来区分前代与后世的差异,确实很不科学;他将历史的发展描绘成是一种倒退的趋势,可概括为道德衰退论.他强调"人道为主,不求天道”,实际是忽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代之以道德标准.他的历史哲学又与功利思想密切联系.在义利王霸问题上,叶适以为三代行王道,后世以霸道.他以先王之道兴废来讨论王霸关系,认为管仲是破坏王道的始作俑者,商鞅李斯等人继之,于是王道衰败,人心散坏,争霸求利,世道衰坏而一蹶不振.但是,叶适并非完全放弃功利之说,而是要求在实行王道的基础上来求得功利,因此是一种王道功利论.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活动,人们只有通过读解哲学惯用的语言符号的意义,才能理解哲学家们所创生的思想,也只有通过哲学语言才能使其思想理论得以展现并被记载、保存下来。从中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史来看,不同时期的哲学语言标示出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而哲学语言引领、反映、记载着中西方哲学思维及哲学发展的历程。可以说,哲学语言的历史就是哲学思维和哲学理论的发展史,哲学语言是哲学历史发展中"不变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萌芽于古代社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人本主义是文化哲学形成的标志;二十世纪初以后,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文化哲学逐步演变为世界哲学的主流。“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同西方现代文化哲学的斗争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韩民青 《学术研究》2001,46(1):13-21
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可称为"三大人类哲学",它们的兴起是近年国内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赖以形成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如何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在准确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积极建设这些关于人类研究的哲学学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