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与其它叙事类艺术形式相比,电视剧呈现出一种线性的结构特点,即:横向的叙事结构,指电视剧的连续性特征;扁平的角色矛盾,指电视剧线性结构在人物关系设置上的体现;滚动的冲突铺陈和连环的悬念设置,指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物的矛盾纠葛“高潮迭起”,而每一集都是“请听下回分解”的“小收煞”。电视剧结构的这种线性特征既满足了其长度上的要求,也满足了电视剧观赏的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上,戏曲电视剧是电视剧的叙事优势和戏曲的抒情魅力相结合的产物。在叙事模式上,立足于将戏曲艺术的叙事平淡、抒情夸张和电视剧艺术的叙事讲究、抒情内化的特点和谐统一起来,把“情”作为两种艺术的契合点,多种艺术因子的独特组合为叙事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戏曲电视剧叙事模式的选择和选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符杰祥 《东方论坛》2006,4(3):37-41
1990年代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叙事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为两种相对而生的叙事形态:围困式与突围式。围困式主要表现为“家”与“情感”两种象征意象,突围式则体现为社会突围、情感突围、文化突围三种方式。女性叙事形态变革的背后纠结着复杂的动因: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理论的介入,中国自1980年代末女性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新提出,电视剧女性从业人员的大量出现。同时,女性形象的特殊叙事结构也充分体现出女性意识表述的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叙事与女性主义叙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剧作为中国百姓生活中最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消费娱乐方式,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作用及“社会神话”功能。不过,在电视剧的叙事中充斥着种种女性的刻板印象及有意无意的性别歧视,因此在电视剧叙事中积极倡导一种女性主义叙事批评,揭示存在于文本内外隐含的男权话语及“符号暴力”,是当代文化批评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艺术的真正魅力和娱乐的快感均来自有别于日常生活状态的疏离感,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的陌生化是中国历史电视剧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叙事视角的多元化使历史题材电视剧充满了陌生化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6.
柳词:生命诗学的另类话语——文学史潜流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风抹月的真性情是柳永词的内在生命力。柳词选择俗文学话语为其表达方式,如“裸体语言”、线式叙事语言等,丰富、提高了文学叙事的表现力。柳永游离于传统的“情志”边缘,促成宋人诗词“志”与“情”的分工。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后,电视剧创作出现空前繁荣,这是市场经济直接推动的结果。过度依赖市场使电视剧创作正在成为金钱和技术的奴婢,媚俗观众成为电视剧创作普遍的审美选择。在电视剧叙事策略上,没意味叙事的泛滥,正在推动电视剧创作走向肤浅化和泡沫化。我国电视剧结构模式虽然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适合我国观众欣赏口味,但是,这种结构模式缺乏艺术张力。当电视剧高度繁荣之际,必须对其保持清醒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浓郁的史诗品格.为本民族树立起时代艺术的纪念碑。它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为叙事的主导视角,于宏大叙事中塑造了民族史诗英雄群像,它所蕴含的悲剧意识、崇高格调,达到了历史和审美的双重超越,显示出高超的审美品位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海外移民传承着中华文化,并对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荧屏上出现了一系列以海外移民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其中的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主要是通过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等方面体现出来。而“共同体叙事”“根性文化”以及“家国想象”是海外移民认同中华民族的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文学叙事游离于意识形态的“跟风”和文学的“轰动效应”,别具一格地形成了“梦醒说梦”的叙事图谱,它在叙事的结构模式、文本形式、视角定位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面目,其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是“梦醒说梦”:“梦醒”就是“终极目的的缺席”:“说梦”就是“谎言虚设的在场”。在“梦醒”与“说梦”的二律背反中建构了史铁生的“过程即目的”的叙事悲歌,在实践理性上,既拯救了小写的“我”,更召唤了大写的“我们”,在当下的欲望化叙事和消费性叙事中奏响了清醒的“思想清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托妮·莫里森的获奖小说《心爱》的叙事技巧作了尝试性分析,尤其对“镜像结构”、“拼板式叙事”、“时空的交错”以及“小说时间”等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引起我们对当代小说叙事手法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染坊》的叙事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大染坊》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之作。整个故事以主人公陈寿亭的传奇经历为线索,洋溢着振奋人心的抗日救亡爱国热情,这种成功得益于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本文从紧凑匀称的整体结构、迭宕起伏的情节悬念与彼此呼应的情节关联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它的叙事特征,指出其作为主旋律电视剧的不懈追求与艺术价值,以期能对当今电视剧创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红日》的改编,成功地设置和运用了两件道具——《三国演义》和皮夹克,把叙事主体“三大战役”连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这两件道具在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冲突的安排、全剧的组织结构和深化作品主题都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传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两汉时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空间化”叙事结构观念。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杂史的叙事结构思想基本承史传而来,发展轨迹与史传基本上也一致,但作为从史传到小说的过渡性文体形式,在叙事结构上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迁,这种变迁进一步强化了古代“空间化”叙事结构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士兵突击》作为国内电视剧产业的精品,其成功的原因有多种,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该剧自身的文本叙事结构的独特性,其叙事结构是一种"树形结构"。在整体"树形结构"的构建下,具体又分为单线叙事和环形叙事结构的深入组合,通过"循环衔接"式结构、"层层递进"式结构、"励志延展"式的空白结构的有机穿插,实现了该剧文本叙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未曾有经”是汉译佛典中最重要的叙事文体之一,它在内容上以神通故事为主,旨在通过神奇叙事来彰显佛教伦理之善,并形成了特定的文本结构。这种文本结构以及相关的故事情节或类型,曾对中土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一书不愧是电视剧叙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它立足于深广的学术视野,有着坚固的理论支点,能够在多学科比较中确立电视剧叙事的艺术特质,从而建构起严谨的电视剧叙事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叠印、变焦镜头作为电影蒙太奇语言,具有“空间畸变”性组合特征,其叙事功能不在于组织情节、结构故事,而是要凸现主体叙事意图和意念,制造“间离效果”。叠印空间不属于线性空间而是不同空间的“垂直性”并置,旨在强化镜头空间自身的表现力。变焦镜头则表现为展平空间,使观众产生局外感和距离感,进而制造出独特的心理冲击力。“空间畸变”性组合具有悖反性,既为电影叙事提供了特殊的表现机制,又给电影叙事带来了许多意外因素、偶然性“干扰”。  相似文献   

20.
《左传》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和开篇,对于中国叙事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引申出如何看待“文史不分”与中国叙事传统的关系问题,以全知叙事、纯客观叙事和限知叙事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结构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辨析;认为《左传》的叙事并非以“文学性”的实现为目的,而是担负“史”的功能,其“文学性”的实现是一种历史的发生,也是一种解释的迁延;同时,在叙事上摒弃了单一的记事或记言的旧制,以“言事相兼”为手段,真正实现了中国历史记叙从账簿似的大事记向以写人物活动的历史叙述的转移,将中国史学记叙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文史互见的基础上,发见了中国叙事的“由史入文”、“允文允史”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