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胡伟希 《社会科学》2013,(10):106-115
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作为人之精神性存在的历史,称为"纯粹历史"。人类由于有"自我认同"的需要而使纯粹历史成为可能。纯粹历史不是以往人类历史上的种种活动与事件的客观记载,而是关于人的精神性存在之真实叙事。纯粹历史区别于通常的历史在于它是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历史。纯粹历史以人类生活之意义作为历史验检之尺度,其叙事标准是历史中的"道义";纯粹历史坚持历史之"未完成性",人类历史之前景在于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将实为理论反思产物的"纯粹意识"作为终极的存在,早期海德格尔则将前理论的"实际生活经验"理解为最终的源泉."纯粹意识自我"是生活的看客,而"实际生活经验自身"则是置身于意蕴世界中的历史性个体."纯粹意识"试图外在地构造一切意义和真理,而"实际生活经验"早已生活在意蕴和真理之中."纯粹意识"是超时间的永恒在场,而"实际生活经验"则是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动荡.  相似文献   

3.
面向哲学本身:对“纯粹哲学”的现象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现在分化出了许多部门哲学,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理论"繁殖"能力.哲学和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关于哲学自身的方法论反思则相对被忽视.哲学本身的合法性在部门哲学看来是不成问题的,无须反思.这种状况使关于"哲学本身"的研究处于一种理论无意识状态.因此,面向哲学本身,研究"哲学作为哲学"的"纯粹哲学"就是当务之急."纯粹哲学"的研究需要各种部门哲学发生"现象学转身",使部门哲学研究关注"哲学本身"的合法性问题.纯粹哲学对各种部门哲学理论进行"现象学悬置",对"哲学本身"进行现象学的追问,使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哲学的"纯粹性"和哲学本身的合法性."纯粹哲学"研究要求我们必须对哲学作为哲学的"哲学本身"进行研究,建构哲学本身独有的"纯粹世界"、特有的"纯粹方法"和哲学研究的"纯粹哲学"主体.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哲学"作为有意义的话题,不是纯粹的学理性创作,而是要在历史的叙述中确定其问题域。"当代中国哲学"一方面离不开中国近代以来寻找文化身份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又只能在中、西哲学不同的演化逻辑中找到自己的哲学叙述方式和哲学语言。"当代中国哲学"只能在历史中确定其叙述的始端和视阈,在历史的接受中为自己的存在意义寻找理由。当代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与自己的文化身份相适应的哲学形态,更需要属于自己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研究所纠结的问题,其实也是现代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普遍的方法论问题。出于"中国儒家重伦理"的历史认知,周作人呼吁在学术上应学习希腊"纯粹求知"的"科学精神"。如果说"回到鲁迅"已成为一种共识,那么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回到周作人"也是必需的。道德不仅是认识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周作人的悲剧不在于他的道德学说,而在于他未能真正履行自己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6.
张岚 《天府新论》2007,(Z1):161-162
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与现状来看,由于个人征信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相关立法的缺失,使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我国应通过制定《消费信贷法》,尽快建立个人征信法律制度,以培育个人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先秦诸子一样,"文"在《荀子》中仍以修饰增采的泛义出现,但《荀子》对"文"有着特殊的关注。它不单肯定了人对声色味臭之类官能追求的合理性与无限性,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情事俱尽"、"情文代胜"的观点,具有鲜明的"贵文"思想,比孔子的"文质彬彬"说与"尽善尽美"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这些思想是从礼中总结出来的,但客观上对纯粹文艺的独立与自觉有先导之功,并长期影响着后世的审美理论,这一点,至今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异化它的一般的哲学含义是指主体(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最先从哲学上详尽阐述异化问题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用异化表示绝对精神在自我运动中向着对立面的转化,他认为绝对精神突破纯粹概念(逻辑学)的领域而转化为自然界,就是纯粹概念的“异化”或“外在化”,意即纯粹概念转为与自己不同的反对方面去了。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说明人是怎样创造上帝的。费尔巴哈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21,(5)
"概念"一词在康德的思想体系中具有特殊意义。概念是一种普遍表象,是意识展开其综合统一功能的结果,意识统一性的先天必然性决定了概念在形式上的先天性。但形式上的统一须以直观的杂多为材料,因而一般概念往往落实为经验性概念;与经验性概念相对,还有纯粹感性意象(数学概念)、纯粹知性概念(范畴)和纯粹理性概念(理念)这三种纯粹概念;由此而有概念的划分。任何概念都须有对象,以实现其客观有效性:数学概念的对象在纯粹直观中被先天地给予,而范畴的对象则须由后天的经验性直观获得;理念的对象不能在经验中达到,然而仍有必要设定其"客观实在",以引导人类知识道路上的探索。对康德"经验"概念的理解也建立在以上论述上。  相似文献   

10.
张庆 《南方论刊》2007,(12):33-34,22
基础规范是凯尔森"纯粹法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规范秩序之有效性的根本理由,熟悉凯尔森有关基础规范的论述对于理解纯粹法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编译自凯尔森《纯粹法学》(HANS KELSEN,PURE THEORY OF LAW,University of Califorlia Press,1967)一书中论述"基础规范"的一个关键性章节(第34节)。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林军 《兰州学刊》2004,(6):245-247
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三农"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也对"三农"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三农"问题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袁芳霞 《兰州学刊》2005,(1):276-277
艺术家不可能摆脱历史、时代及自身个性的影响,"看"到纯粹的客观形象, 创造出纯粹客观的艺术图式.他们没有"纯真之眼".要想创造接近自然的视觉图式, 就要努力抵制知识的腐蚀力, 恢复"纯真之眼".  相似文献   

13.
凯尔森在"自然法学说"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左右夹击中提炼且论证了"纯粹规范"的自主性,并基于此批评马克思陷入了"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双重混淆:一方面误将"法律的现实"视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误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视为"现实的科学"。但实际上,凯尔森误解了马克思展开"资本逻辑"的理论坐标与表述形式,同时,由于他将康德的先验方法引入实在法时否定了"应然"层次的客观性,因此无法为"纯粹规范"确立恰当的逻辑形式并陷入了"规范非理性主义"。通过考察凯尔森"规范逻辑"的内在困难可以发现,在处理"特殊的对象"与"特殊的逻辑"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基于"生产一般"的抽象所构造的"资本的逻辑"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反映了人的生态位,即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生态责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为人"与"为自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直接"为自然"(利他),最终"为人类"(利己);没有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和互补的,具有相同的中心,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劳丹在自己的科学哲学中提出了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学进步的合理性模式和科学研究传统的理论。其中包含着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不过 ,劳丹的实用主义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不同于纯粹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6.
德国与法国作为纯粹经济损失不同立法模式的代表国家,在两者极具差别的表象下面,仍存在一些共同的核心部分。正是这些共同核心之处,使我们看到了纯粹经济损失规范模式上"殊途同归"的希望,而欧洲私法统一运动的发展无疑将促成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蔡梅良 《船山学刊》2007,(4):133-135
唐代柳宗元在永州流放期间,写出了不少以旅游景观为特色的佳作名篇,并形成了"观游"可以纯粹身心,"观游"应"以我为主宰","观游"是"为政之具"和独特的"观游"审美思想等.这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对于当今永州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4,(3)
宋明理学呈现出"两极游走"的理论走向,宋代理学本以其形上超越性著称,至朱熹极言"理在事先",遂立理学"形上绝对"、"纯粹超越"之"极";明代以"反理学"面目出现的气学、心学本意在纠此"偏执",然至罗钦顺以"万物生长收藏"为"理",王艮、李贽言百姓日用之"理",则又立"形下绝对"、"纯粹经验"之"极"。在宋明理学"游走两极"理论走向的借鉴之下,徐复观之"形而中学"秉持和发扬了"执两用中"的儒学传统,在探求现代新儒学转向之途时,或可作为展开的向度。以此路向展开的儒学,其实就是"生活儒学"。  相似文献   

19.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逆反、不听话了。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呢?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给孩子输送爱的养料。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7,(3)
"纯粹理性"作为康德批判哲学的关键概念,随着康德哲学思考的深入发展,它的内在涵义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故本文以康德三部批判著作内在思路的不断深入为背景,在阐明康德思想变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梳理"纯粹理性"这一关键概念之具体内涵的拓展和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