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课如何设疑、解疑和留疑呢?设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种:1.拟问设疑:是老师自问自答,宛如和学生进行娓娓动听的谈话,使学生在思考中听课。如讲地球的形状时,老师边讲边问:"地理的形状像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地球的形状呢?"通过学生回答后,开展讨论式教学。2.推理设疑:老师在讲课或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提出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而扣住"教眼",恰到好处地设疑,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历史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怎样才能让课堂提问达到有效的最佳状态呢?关键在于把握好几个"度".  相似文献   

3.
尽管思品课教材编设的内容联系了学生实际,思品课的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但是,相当多的老师还是习惯以下面的方式演绎课堂:"我讲,你听","我想讲什么,你就听什么","我怎么讲,你就怎么听","我问,你答,而且一定要答到我设  相似文献   

4.
尽管思品课教材编设的内容联系了学生实际,思品课的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但是,相当多的老师还是习惯以下而的方式演绎课常:"我讲,你听","我想讲什么,你就听什么","我怎么讲,你就怎么听","我问,你答,而且一定要答到我设定的答案上来"等.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要创设物理情景、激发情感、巧妙设疑.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做呢,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尹大煌 《科学咨询》2008,(20):86-86
化学课堂教学设疑就是通过设疑对学生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一直以来,课堂设疑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设疑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而扣住"教眼",恰到好处地设疑,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历史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那么,在教  相似文献   

8.
课余时间,在与老师们谈到学生的时候,谈得最多的的就是"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群学生真笨,我讲了多少遍了,怎么还不会呢?","问他们懂不懂,又说懂了,可一考就错","我还真没有见过这么笨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要创设物理情景、激发情感、巧妙设疑。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做呢,我提出几点建议:一、创设物理情景。制造良好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任何学科的教学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理论较强的、也比较抽象的物理科来说,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备课时要下大量的工夫,因为老师是一个创设者,这节课的好与坏这跟老师实施的教学方法、步骤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尽量的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环境中感悟物理知识的神圣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课堂教学设疑就是通过设疑对学生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一直以来,课堂设疑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设疑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滚雪球”式教学,简单地讲就是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学生再自学、再交流、再讨论,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解。整个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以交流讨论为特色、以教师精讲为补充。其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设疑导入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导入新课,其形式要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引起巨大的反响,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创新.创新精神是指人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集中反映了人的人格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性;敢为人先的挑战性;顽强拼搏的坚韧性.如何结合现实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贵在疑、学贵在问"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终合体现.作为最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不仅要学生多积累与训练,还需要老师做好穿针引线的领路人.对学生作文的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么,语文老师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讲评课呢?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设问的误区,未能充分发挥教学设问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何"利用课题巧设疑;利用课文关键词句、段落设疑;根据课文重点、难点设疑"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素质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对于解题教学,常听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都懂,下课自己做题就很糊涂,缺少解题思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呢?我想一方面总是老师讲思路,学生被动听,形成了思维定势,学生缺少自己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听多动少,学习效率低。怎样转变学生的这种状况呢?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在学生中开展说题活动,在活动开始时老师先做一些示范,说题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通过具体题目给学生做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情景教学能从实例加强师生思想交流,有的放矢地解决思想理论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社会,情景教学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陈述法"为"设疑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循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教师沿着学生的想法解疑释惑,既摸清了同学的思维走向,有的放矢地解决疑难问题,也开拓了教师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实施研究性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创新的新理念呢? 一、巧设疑问,唤醒研究学习欲望,树立研究意识 教师适时地在教学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及思维盲点处巧妙地设疑,使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研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语文教改是口号喊得最响,花样最多,结果最令人尴尬—始终跳不出耗时低效的怪圈。其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教改在很多时候只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纵使有,在高考指挥捧的指挥下,也收拾的无影无踪了。不少老师把自己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在课堂上老师不敢让学生越雷池半步,自己也不敢有半点懈怠:勾勒要点,设计练习,“密授”解题要诀。他们始终坚信:只要老师讲得完整,讲得透彻,讲得生动形象,学生就能把语文知识理解透、掌握好,语文能力就自能形成了。所以潜意识里十分崇拜讲,“满堂灌”…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直观激趣、听曲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老师,你们为什么要家访呢?""咣当"一声响,随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中年妇女闯了进来,劈头就问:"哪位是谢××的班主任啊?"所有老师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忙迎上去问:"我就是.怎么了?"妇女抓住我的手,顾不得坐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