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儒家文化的复兴在今天被频繁提起,乃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亟需获得一种持续支持的精神支柱,以凝聚整个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凝炼成为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也由此构成中华民族民族性的核心要素。重拾文化传统是儒学复兴的现实诉求;新教伦理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为重新认识儒家文化和复兴儒学提供了外在推动力;而儒家文化本身,也具有解决现代社会病的良方妙药。复兴儒学与其说是对文化传统的复兴,还不如说是对中华民族民族性、民族精神的复兴,其根本意义在于寻回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意义,提出了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应从传统文化中进行民族文化精神、工艺美术品格和民族元素、设计伦理、中国设计品位的审美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正处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复杂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技术创新与文化环境重建。文化环境对技术创新系统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约束作用,同时二者相互适应和调整。中国国际性企业文化既要汲取、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博大智慧,又要具有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统一、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特征。要改良和重建民族文化中对企业国际化竞争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必须博采众长,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臣民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顺从思想和"官本位"思想,造成臣民文化中人的主体性被抑制。公民文化是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以参与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只有以公民文化为价值取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完善法制和民主政治思想,发展市场经济,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合理借鉴与吸收西方公民文化,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写意性的文化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绘画凝聚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艺术的智慧,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中国绘画高度的精神性、写意性特征.中国绘画传达的"妙趣、神韵、意境"与"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常引申出不同层次的精神理念,给人们以丰富的回想余地并对"写意精神"不断超越,彰显了民族绘画艺术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文化哲学及其绘画"写意精神"也是世界文化发展源泉,因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写意精神"对建设现代中国文化,促使现代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同步具有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儒学思想中的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和民族凝聚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仍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入探讨了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孝文化思想精华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价值是教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传统社会心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基本文化精神和历史个性 ,赋予了一个民族的独立和特色 ,传统教育的发展虽然忽视了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具体研究 ,但我国教育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墨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精神的感悟。水墨动画作为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的产物,承载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对水墨动画的解读,离不开对民族审美意象的分析,也离不开对水墨艺术精神的解读。通过对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与内在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希望立足传统文化,力求运用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进一步挖掘和推广本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早就已经死亡的结论。文化保守主义者注重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坚心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做见证,但也存在着根本不承认中国现代文化是整体的"中国文化"之组成部分的问题。"马魂中体西用"论指明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生命整体",明确肯定这一"文化生命整体"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文化启蒙运动使儒家文化历经了两千多年来最为复杂、严峻的考验,启蒙思想家们以否定的方式猛烈地抨击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文化结构.但已经渗人中国民族血脉的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因为短期功利而受到颠覆.尽管如此,当"后五四"时代的来临,启蒙主义的式微,五四作为一个民族记忆和传统精神,在历史分期里我们真正反思的时机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念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前提。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经济建设间存在诸多矛盾。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借鉴西方现代价值观念,才能成功地建构与现代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与现代经济的关系 ,并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整合传统伦理 ,在现代经济关系中实现价值转换 ,从而建构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的伦理精神 ,这是本文给予的回应和提供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协调、不对称的一面 ,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有积极的纠偏矫正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开发我国"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节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窗口;现代"节文化"则是市场经济催生下的产物,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与创新精神.我国有丰富的"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这些资源,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必将促进我国的旅游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家庭文化形态和内容.传统家庭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伦理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传统封建意识形态在家庭文化中的表现.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现代家庭文化无论在家庭模式、家庭成员的关系,还是在家庭决策的价值标准和家庭成员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等方面都不被限定于一种形式或一个标准,而以尊重个性、实现民主化为原则.这样,就意味着传统家庭文化的嬗变与现代家庭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塑造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诚然,历史走到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处在个性健全、人格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面对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浮躁"、"急功近利"等各种人格问题暴露无疑。如何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伦理的建构必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是中国伦理走向的必由之路。审视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 ,应对传统伦理文化进行分析、鉴别 ,赋予其时代内容和形式 ,使之成为当代中国伦理独具特色的丰富养料 ;2 1世纪的中国伦理 ,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应有选择地吸收外国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使之成为“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训随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精神理念和伦理内涵。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使大学校训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同时,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与“超越”,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剖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宗法家族伦理观念和“家国一体”观念对台湾经济的影响,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