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珂 《东方论坛》2003,(3):33-40
散文诗是一种世界文学体裁 ,散文诗文体在生成发展过程中与诗、散文等文体相互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类似于散文诗的文体在特定时代契合的产物 ,是西方散文诗文体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文体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偏向于散文 ,在中国偏向于诗 ,甚至被长期视为新诗的一种诗体 ,极大地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散文诗”作为这一文体的“称谓”是不准确的 ,造成了这种文体与诗和散文两种文体的串义现象 ,导致了中国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与新诗的文体建设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现代散文诗这朵绚丽多彩、浓郁芬芳的奇葩,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块沃土上成长并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小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刘半农首先介绍和倡导散文诗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并率先对散文诗进行了成功的创作尝试和辛勤的耕耘。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现代散文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涛中降生,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多年迂回而曲折的道路。“五四”开创时期,散文诗曾经有过一段甚为繁荣兴盛的历史;与之相适应,散文诗创作理论的建设,当时也取得了相当坚实的成绩。一九二二年,《文学周报》自二十二期起开辟了《论散文诗》专栏,吸引了不少作家、理论家参加讨论。同时,《创造周刊》,《文学旬刊》等,也发表了讨论散文诗创作的文章。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对散文诗的基本特征是有着相当一致的认识的。总的倾向是认为,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本质是人类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因为人只有通过美的东西才能获得财富。在散文诗“小小的规模中我们能看见美的本形,在短短的尺寸里也能有完美的生命。”探寻散文诗的美学特征,能使我们获得对散文诗美的把握、美的享受、美的力量,能使我们沿着一种美好的境界向往而飞升。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我们考察散文诗的美学特征,应从散文诗的诗意美与散文美的和谐统一入手。散文诗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富于抒情性,洋溢着一种真实自然酌质朴美 如果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那么,情感则是文学的重要因素。整个文学创作的审美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它是以情感为始终的,没有情感,任何文学都不成其为文学;投有情感,也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最初获得承认的原因是什么? 文艺思潮产生的最初诱因是什么? 推动文学创作不断发展,促进文学更新变迁的又是什么? 这是文学理论界历来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有不少研究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我国文论界,权威的解释是“社会进步决定”说,“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文学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从终极意义上讲,“社会进步决定”说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是在充满变革的 19世纪产生的一个文学新门类 ,它给整个文学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屠格涅夫是散文诗的创建者、先行者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叛逆性和探索精神 ,其成就不亚于小说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辨     
在我国新时期,散文原野,花团锦簇、蝶舞蜂喧;新诗世界,云涌星驰、新潮迭起。随着散文和诗的发展,我国新时期的散文诗创作,已在走向繁荣。且不说这几年报刊上发表、文诗单篇或组曲的盛况,仅以散文诗集而言,一九八一年以来,已出版“黎明散文诗丛书”,“曙前散文诗丛书”等一大批。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都忠实按照诗歌掌握世界的方式,来构想散文诗的诗情内涵并付诸艺术表达,具体体现在构思方式、结构特点、抒情手段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如此,他们二人的散文诗,既富于鲜明的个性特色,又都深得散文诗文体的神髓或共同本质,为人们学习散文诗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散文诗,是我国新文学的一个支脉,它的发生、发展和臻于成熟是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同步行进的。尽管散文诗在百草千芳、林林总总的现当代文学园地中算不上一个大的品类,但它也是自成体系的,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争芳斗妍,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创作业绩显示其不容轻视的客观存在。从“五四”文学革命直到现在的七十年间,由最初乍脱离其母体的婴儿成长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是在与其它文学门类交相融合,彼此渗透,相互竞争中得到发展的。全面地回顾这段长达三分之二个世纪的文体发展史,对于了解散文诗的形态特征、美学本质、形成的轨迹和预测它的走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中外散文诗的发展,按刘再复的说法,大致呈现两大基本流向。一是以屠格涅夫、普列什文以及泰戈尔为代表的支脉,着力于“以纯真的感情描写自然与人生”;另一支脉则以波特莱尔、鲁迅以及纪伯伦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把社会人生的矛盾内容带入诗章,把美丑、善恶、真伪的对抗以及对这种对抗引起的颤栗展示出来”。刘氏认为,这一支脉的“散文诗境界形成美与丑的一种张力场,从而使散文诗的内涵更加深邃”。这两大支脉的代表作家中,中国的鲁迅属于后者。按理说,在鲁迅及其散文诗代表作《野草》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散文诗应更有可能偏重于第二支脉的发展;然而纵观自  相似文献   

11.
散文诗曾经被人视为盆景式的小摆设。它不能像小说那样展开广阔的生活画面,揭示复杂的人生内容;也不像诗那样感应着社会的变迁,成为时代的敏感神经。散文诗诞生的时间并不长,除了《野草》因为是鲁迅的作品而争相研究之外,散文诗似乎还未进过文学史册,也鲜有人进行介绍评论。然而新时期散文诗确实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一些刊物辟出“散文诗开拓区”,一些出版社印了散文诗丛书,仅《黎明散文诗丛书》目前已出版了五辑50余种,漓江出版社还将推出洋洋百万言的《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收入了大量的新时期的散文诗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学革命行动之一是引进和译介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样式.鲁迅先生是散文诗最早的探索与实践者之一.他将现代派文学手法与我国传统文学手法有机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散文诗创作成果.本文试就鲁迅先生散文诗创作的概况及其散文诗所表现的思想特点和手法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散文,广义地说,甚至是除诗歌以外一切文学体裁的母体。她孕育着文学体裁,一旦成熟,她们就会脱离母体,如小说,报告文学,杂文,散文诗等无不如此。但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又是“单纯的”。所以,在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散文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夹杂在赋、古文和骈文中,是古典文学中最成熟的传统文类之一,无愧为《野草》文类的传统渊源。古典散文诗审视内心、自我言说的特质和以诗为文、诗文交融的优良传统在《野草》里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野草》和中国古典散文诗有着历史形成的一脉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法国象征派诗歌在19世纪下半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延续到20世纪上半叶。它的理论主要包括三点:象征是该派诗人表达通感的方法,也是他们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追求“纯诗”,发展了自由诗和散文诗;接触到梦与潜意识。总之,象征主义是唯心主义作用于文学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