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核心期刊文献量与统计文献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为依据 ,从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四大类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8个学科 ,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文献量与统计文献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目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文献量占统计文献量的平均比例为37.4 % ,个别学科还不到20%。这一事实将提醒我们对核心期刊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它已经从过去的统计数量与学术质量合一的概念转向现阶段的单一的学术质量概念上来。并指出 ,如何处理好核心期刊数量与其文献量的关系 ,将成为今后核心期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理想概念的核心期刊与实际测定结果存在偏差。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而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 ,它只有在一定的时域内才有意义。由于受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影响 ,核心期刊的排序还不尽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在制定奖励办法和论文作者在发表论文时不能惟核心期刊而论 ,应注重期刊自身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核心期刊”和“论文学术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期刊”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其实际效用从原有的参考工具书被衍生为职称评定、学术评定,甚至学位评定的门槛值。使真正的“论文学术水平”与“核心期刊”的概念混淆起来。本文试图从对这两个概念的论述入手,建议中国学术期刊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评定期刊学术水平的机构,从而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核心期刊"概念漂洋过海传入我国,已风风雨雨30余载,既推动了我国期刊理论建设和学术发展,又在学术与期刊评价等方面滋生出诸多负面效应。钱荣贵先生《"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一书的出版,是校准"核心期刊"理论的重要成果,也是端正对"核心期刊"认识的心血之作,具有很强的理论建设和现实警示意义,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核心期刊"的作用,推动学术事业的繁荣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创设的"核心期刊"名目,引发了学术界、教育界及出版界的深入讨论和争议。虽然如此,"核心期刊"中的期刊在质量上大部分都是优质的期刊,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是衡量期刊等级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未被评入"核心期刊"中的学报类期刊也就有了启示和鞭策,使其在办刊质量上有更高的追求和措施,构筑实力,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在武汉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这是国内外第一种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排行榜和权威、核心期刊指南,系统评价了中国学术期刊的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核心期刊可以作为评价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的参考工具,部分地代替同行专家来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这一事实,提出了用核心期刊评价科研成果时应注意的3个问题:核心期刊与单篇论文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期刊质量与论文质量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核心期刊只能起参考作用,不能起标准作用;要严格区分属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评价对象,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调整核心期刊,定出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重要期刊表。  相似文献   

8.
核心期刊是某一学科中具有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期刊,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核心期刊的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我国核心期刊的认定还是民间行为,为了正确评价学术论文的质量,我国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了期刊评价法和期刊与论文相结合评价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已经发布了多种核心期刊目录,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已经初具基础。核心期刊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优选期刊和学术评价两个方面,但是学术界对核心期刊的评价效用则颇存争议。面对核心期刊的论争,学术界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特别是要思考如何克服核心期刊评价效用的缺陷与弊端。  相似文献   

10.
核心期刊已成为学术界、期刊界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核心期刊效应的定义做了较详尽的阐述,提出核心期刊效应所带来的启示。指出要进入核心期刊,关键在于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提高内容质量;提高编辑人员素质以及与国际接轨,使期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领导的重视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前题和先决条件;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根本所在,应从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编辑专业素质和学科专业素质、科研能力三方面着手提高编辑质量;应切实发挥编委会的指导作用;还需建立合理有效的审稿机制,保证刊发文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术质量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影响学报学术质量的诸多因素,阐述了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重要性;从稿源、审稿以及论文的时效性三方面入手,为进一步提高学报学术质量,编辑部应发挥其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快捷的网络交流对高校学报传统的办刊模式产生的冲击,提出了开放式办刊的策略,通过组建一流的国际编委会,在巩固校内优秀稿源的基础上,吸纳校外乃至国际上优秀的稿源,扩大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同时,采取办专业化期刊,策划精品栏目和重点专题,出版专辑和国际会议论文集等灵活多样的办刊方式,来打造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期刊大国而非强国,我国期刊市场的建立以及期刊品牌在市场上的出现,是近二十年的事,我国期刊还处于"品牌探索"的阶段。期刊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创名牌,树品牌。文章归纳分析了中外知名期刊的三大品牌战略:一、准确的市场定位;二、卓尔不群的品质;三、灵活的品牌运作。认为这三大战略对成就期刊的品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处于品牌打造中的期刊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学报优秀稿源严重流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有关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我国高校学报尤其是普通高校学报的尴尬处境,即高等学校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但依附高校的高校学报整体质量却不高,其影响远不及全国性学会和科研机构主办的刊物。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即高校学报的优秀稿源严重流失,并对高校学报优秀稿源严重流失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如何吸引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进而提高普通高校学报质量,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学者办刊"对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媒技术和手段日益发达、媒体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的今天,编辑及其编辑工作也显得更加重要,尤其在我国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学术期刊要在竞争中做大做强,质量是其生命线,也是办刊者要研究的永恒主题.学术期刊的质量在于其刊文的学术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队伍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因此,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水平,走"学者办刊"之路,是学术期刊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优化选题质量是打造期刊优势品牌、形成期刊自身特色的前提。优化选题质量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统筹性原则,坚持围绕期刊宗旨进行选题,把握选题的方向性;紧扣时代精神进行选题,体现选题的时代性;按照发稿计划进行选题,注重研究的连续性;紧贴读者需求进行选题,突出选题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传播理念鲜明,导向正确。《湘学新报》创刊时坚持不谈朝政、不议官常的办刊宗旨与导向,坚持为学术而学术的办刊理念;《湖大教育学会教育杂志》倡导养成研究之精神,以坚实教育学术之基础的传播理念;《员辐》提倡“文以载道”的传统学术传播理念;《国立湖南大学期刊(新一号)》提倡兼容并蓄的学术导向,坚持扶持学术名流与发掘学术新秀相结合的传播理念;《湖南大学季刊》坚持贴合形势选稿组稿的传播理念,提倡根据时局需要策划专栏专刊的学术导向;《学术丛刊(人文科学号)》坚持以学术质量为选稿标准的传播理念。对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的传播理念和导向进行研究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多数高校学报没有能力将学报做成专业期刊的背景下,设置特色栏目就成为这些学报走出“千刊一面”困境的唯一途径,工科院校文科学报也不例外。地域优势、利用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综合素质高的编辑以及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是特色栏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特色栏目的创建需要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以及学科带头人,需要期刊编辑独到的眼光以及扎实的专业素质,需要一定比例以及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只有学科、专家、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工科院校文科学报才能办出特色,才能提高自身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才能在期刊的改革大潮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核心期刊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它是期刊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其理论依据是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即布拉德福定律。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首先引进并开始研究核心期刊,其后一些研究单位也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始性的成果。随着核心期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并且这种影响力受期刊界和学术界的推波助澜,核心期刊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不可否认,核心期刊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贡献功不可没,其积极的一面要远远大于其消极的一面。对待核心期刊应采取科学的态度,不能把它的作用推向极端,而应该克服它的局限性,科学合理地加以应用,使其在激活学术期刊市场、促进学术繁荣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