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纳兰性德第二次东巡科尔沁诸旗,索伦诸部的问题,由于史料缺乏、记载简单、措词含糊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困惑于学术界,成为众说纷纭的问题.人们争论的焦点是:纳兰性德是否有过第二次东北之行;此论点如若成立,那么其东巡的中心任务究竟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对于我们研究纳兰性德本人及其清初的民族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纳兰性德确实有过第二次东北之行,此行的具体任务是宣抚内蒙古科尔沁诸旗和索伦诸部.为此,本文试图根据纳兰性德本人的作品及相关的史料对上述诸点作出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2.
朝鲜《李朝实录》中关于“明珠之子往战大鼻鞑子”的记载以及关于“大鼻鞑子”与“鱼皮鞑子”关系的记载,是纳兰性德第二次东巡在邻族史籍中的反映。 有些人推测:所谓“大鼻鞑子”,只能指俄国人,或专指清初侵入我国东北的沙俄哥萨克人。我们认为:这样“望文生义”的解释未必是符合原意的。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在他苦短一生所创作的七百多首词中,边塞词多达八十余首,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值得一提.纳兰性德笔下的边塞景物元不流露出浓浓的羁旅愁思和兴亡之感,同时,他在边塞词苍茫壮阔的境界中注入清新婉约的情思,在历代边塞词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词派纷呈,词学极盛。纳兰性德虽未开宗立派,标举词张,但散见于他的诗词作品、杂识笔记、书信序文中的词论观点是清代词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可以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尊词体、重寄托;主情致、崇境界;显个性、求独创。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死于康熙二十四年。他自幼好学,过诵不忘,能骑射,善书法,工于诗作,尤喜填词。清初词坛分为两派,他的好友朱彝尊和陈维嵩分别是两派代表。陈派尊崇苏东坡和辛弃疾,词凤豪放雄浑;朱派尊崇姜夔、张炎,工力深厚,句琢字炼,格律严谨、醇雅清空,有形式主义倾向。纳兰性德自立于两派之外,崇尚南唐后主李煜,认为“花间词如  相似文献   

6.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两位才华杰出的人物.两住词人的词作都充满了真挚沉郁的感情,词风都呈现出衷感顽艳的色彩,情感意象的选择具有相似性,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二人词作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悲剧命运和相近的气质才华是他们词作神似和契合的原因.同时两人又各具独特性.作者试从二人词风入手,探求其同样悲剧人生下,愁苦的意绪中,所显示出的别样词风.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的词风,向称"哀感顽艳",而思想消极颓丧。思想发展与词风形成紧密联系词作是思想的艺术记录,思想知道词风形成,在由踌躇满志到心灰意冷的痛苦转变过程中,思想与词风始终统一。  相似文献   

8.
蒙古科尔沁部的迁徒、分化塔娜科尔沁部作为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及其后裔所属,自蒙古帝国时期即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湖一带游牧生息,元末明初逐渐兴起,到明末清初称雄蒙古东部为止,其势西扩南展,迁徙频仍,西抵天山南北、青海高源、河套地区,南达东西辽河两岸,东跨嫩...  相似文献   

9.
从“四喻”看纳兰性德诗词中的“多民族凝聚”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喻”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表现手法。作为清代满族著名诗人的纳兰性德,在其创作的诗词作品中运用“四喻”手法抒发了“多民族凝聚”倾向这一主题,从而构成其诗词抒情的主流。本文阐述了纳兰性德诗词中“多民族凝聚”倾向的具体形式,辨析了“四喻”手法在表现这一主题所起的作用。文章认为,在纳兰性德诗词中,“多民族凝聚”倾向是抒情的主流,而“四喻”则是认识这一主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鼎盛的王朝时代,其煊赫的家族背景,绝世的个人才华以及顺畅的仕途生涯,使人们习惯的认为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盛世之音的歌颂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词作中更多流露出的是与其身世、家族、王朝乃至整个时代完全相悖的哀婉感伤之音。事实上,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着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和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的。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人生经历的了解,从其所处的时代氛围和家族背景、独特的个人情感经历、来自汉文化的熏陶以及身处羁旅仕途的困倦之感四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得出纳兰性德感伤情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马轼、马愈父子是明朝前期两位不太引人注意的人物。马轼曾以星占服务于军中,又是著名的院体画家;马愈是书画家,以诗文书画与江南士有广泛交游。马氏父子的民族无明确记载,根据他们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特别从马轼的星占活动和马愈的《马氏日抄》对西域事物的特殊兴趣上,我们怀疑他们是回回阴阳人的后裔,是已经深度汉化的回回文化人。  相似文献   

12.
13.
达赖喇嘛,是个尊号。达赖,是蒙古语音译借词,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音译借词,意为“上师”。达赖喇嘛,这个尊号,始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顺义王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赠给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人物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简称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系统于此时正  相似文献   

14.
自五代未至北宋末,在今湖南省靖县、绥宁县曾设置羁縻诚、徽州,首尾达146年之久。其“溪洞”氏族势力大体北抵宋沅州(治今藏江〕,南达融州(今融水县),东接邵州(治今邵阳)。对诚、徽州及其族源问题,有过若干文章做过考证和讨论,可惜仍有一些不充分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试图再做努力,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新选出来的第八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3月3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天津厅举行了首次会议.副主任委员李学智主持了会议,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原贵州省省长王朝文(苗族)讲了话.  相似文献   

16.
波巴第一次全国人民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藏族地区重大的历史事件。大会宣告了波巴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制定了波巴政府的施政纲领及各项方针政策,这无论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上,还是在藏族人民历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拙文依据馆藏档案资料,拟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出比较全面的评述。一一九三六年二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天全、芦山,宝兴等地向甘孜地区转移,先后占领道孚、炉霍、甘孜等县。红四方面军一面休整,一面帮助藏族人民建立  相似文献   

17.
《民族大家庭》2021,(3):66-68
历史转变时刻的重要会议 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统战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各方面统战政策.由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又处在一个历史转变的时刻,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致使原定半个月的会议实际开了一个半月.  相似文献   

18.
格珍 《西藏研究》2010,(1):31-35
1906年12月赵尔丰的巡防军平定盐井“腊翁寺之乱”后,该寺叛乱主谋德林及其残部逃窜盐井西北察瓦岗,勾结当地少数头人欲攻盐井。1907年经赵尔丰批准,巡防军后营管带程凤翔率部第一次进兵察瓦岗的扎玉、左贡,将德林捉拿归案。文章就进兵的准备、时间、空间、路线,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作了简要分析,以求通过历史问题研究推动现实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代表们,同志们:我们从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来到我国西南边疆重地西藏首府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感到非常高兴。这次大会,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是西藏人民大革命胜利者的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要宣告西藏自治区的成立,这是西藏人民的大喜事,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它标志着西藏人民革命事业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进入了新的里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代表党中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元月4日,济南市。济阳县辛集、店子两个偏远的回族乡。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堂和副市长杨佩钦亲率各县(市)区长及市直各部委办局的负责同志到这里现场办公……济南市是少数民族散居、杂居较多的省会城市,有回、满、藏、苗、壮、蒙古、朝鲜等37个少数民族1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