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的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的.本文阐析了道家"知常曰明"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揭示了道家"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中蕴含了独特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中,道家生态思想对"人"进行了理性定位,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整体,进而探讨了自然内、外价值,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度原则.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现实启示,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道家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深入研究道家伦理思想,人们会发现,道家的伦理思想并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而是一种主张“道法自然”并将自然界定为素朴率真和少私寡欲的特殊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一种强调尊道贵德,崇尚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真正的道义论伦理思想,一种反对道德形式主义、主张纯化道德动机的深邃的实质主义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包含着不少可供我们批判继承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谭景玉 《理论界》2008,(4):105-106
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施韦泽对道家思想有深入研究,其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在敬畏和重视生命、将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生物、对区分生命价值高低的否定等三个方面与道家思想颇多相通之处,可以说其恩想对道家恩想多所借鉴。道家没有像施韦泽那样坚持敬畏和重视生命的绝对性,避免了施韦泽思想中的缺陷。这充分反映了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作为道家学派的元典,有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按照通行本《道德经》,结合郭店楚简本和马王堆汉墓帛本《道德经》阐述了《道德经》生态伦理思想的三个方面,即“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天网恢恢”的生态整体观和“知常曰明”的生态保护观。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实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科学汲取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自然观;克服传统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完善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社会体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观;对传统农业方式进行科学理性的改造,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对构建现代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道家哲学蕴含的环境哲学意义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诠释:一,道家以“自然”基因定义了中国文化及其发展方向和模式;二,“自然”即自然常态的省略表述,这可以用来探索和建构广义的生态哲学;三,道家肯定自然万物具有“内在价值”,为实现深层环保确立了价值哲学根基;四,道家提出了“玄德”和“无为”的理论,为人类的超越和自律指明了出路;五,老子慈爱万物的理念,丰富了环境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以其鲜明的自然主义情怀为西方生态伦理学者们所推崇。然而笔者认为,西方学者所宣扬的自然所具有的权利、价值、尊严,在道家思想看来正是有限之是非判断。道家思想之所以可以挖掘出当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意蕴,更因为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在“回归自然“这一内在精神的上契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道家关于热爱自然,顺应自然和复归于自然的环境伦理学说。道家主张“天人同源”,强调“天人和谐”,反对“以人灭天”,崇尚“本真自然”的文明道德,追求“物我两化”的理想境界,这一古老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今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主题思想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失为一盏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无论在《老子》、《庄子》等历史“文本”中.还是在与儒家伦理的相糅互补历程中.道家伦理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以及对土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人格范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道家伦理虽具有非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但也存在有值得“扬弃”的合理成分.而正是在其“合理成分”中含有“古今共理”的东西,可以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当代中国的伦理建设、也应对道家伦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道家伦理以”无为”原则为核心,展开为三个方面:“道常无为”和人性“素朴”的道德观、人性论;“轻物重生”、崇尚“精神自由”的人生哲理;“与时俱化”又“不与物迁”的人格范式和“柔弱谦下”、“功成身退”的为人之德和处世艺术.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西汉前期大儒的贾谊(前200-前168年),在继承早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颇有特色的环境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有其自身的历史价值,而且对现代的环境保护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贾谊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作为其哲学理论基础。“天人合一”是指天道与人道、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即“天事”与“人事”)之间的相通、相类或统一。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朦胧的整体观念和系统观念。尽管“天人合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具有丰富的蕴涵,“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和仁爱万物的伦理准则,和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非常契合,特别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实现自然道德和人伦道德的逻辑统一、重精神体验和具体经验的思维方式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家伦理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道家伦理对于世纪之交中国的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起到一种社会“制衡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其现代意义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贵生保真,顺任自然的伦理原则;二是“上德若谷”、“为而弗争”的宽容精神;三是超越生死、化同大道的人格追求;四是合理的个体主义理念;五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道家伦理的研究,将其精华有选择、有目的地改造、整合到当前正在建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李辉 《船山学刊》2008,(3):132-134
道家思想中,无论是追求“空灵”“玄逸”的庄学还是崇尚“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黄老,其学说都表现出与王权主义的某种契合。虽然道家思想相对于专制王权所先天具有的缺陷决定了其最终将必然为儒家所取代.但道家思想的精髓与儒家及其他思想的“合流”共同为王权主义打造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荀子是对先秦诸子百家作总结式的大思想家 ,其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皆相当丰富 ,所以人们在对其主流思想作深入研究的时候 ,往往忽视了对其非主流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的探究 ,这是与荀学研究的繁荣局面不相称的。当今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现代生态伦理学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 ,为此 ,对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就摆到了我们面前。一、“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我们说 ,荀子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首先是与其“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分不开的。荀子在《荀子·…  相似文献   

16.
杜宗才 《南方论刊》2007,2(1):94-95
中国古代先秦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拓展。“美丽”中国伟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有赖于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生态伦理意识的养成,这也正是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的终极追求。习近平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它的温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整体特征;二是生命共同体环保新理念的哲学本体论;三是包括节制、公平、友善等德性在内的生态美德论。他的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为我国生态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一种生态哲学的视野,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以其鲜明的自然主义情怀为西方生态伦理学者们所推崇.然而笔者认为,西方学者所宣扬的自然所具有的权利、价值、尊严,在道家思想看来正是有限之是非判断.道家思想之所以可以挖掘出当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意蕴,更因为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在"回归自然"这一内在精神的上契合.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导下,工业化盲目发展,人类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人类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反省和思考,寻求对策和出路,寻求拯救人类的精神资源。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这正是引起世界各国重视关注的及其宝贵的生态伦理文化。优秀文化是不能够改造的,基于优秀文化的强大的感染和渗透力,人的认识水准是能够提升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正依赖这种认识水准的提升。这正体现了道家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万物平等、道法自然、寡欲节用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道家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已发展到生态观时期。如何在新时期把握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已成为当前景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基于古代“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以及与现代人“崇尚自然”这一主题的和谐统一,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自然、人文及科技三方面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并展望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