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志愿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持续发展,珠澳两地毗邻,大学生志愿服务各有特点,研究两地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出珠澳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合理建议,为进一步健全珠澳志愿服务公共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铮  温玉杰  翟进义 《公关世界》2022,(12):142-143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其道德培育作用、精神激励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可以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思想价值观,提高其思想与精神境界。对此,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引导作用、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建设、精心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等策略,继而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秋  王玉文 《公关世界》2023,(8):133-135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教育引导功能和探索其提升路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思想教育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思  魏珊珊 《职业》2015,(8):73-74
志愿服务对于倡导积极的社会风气、增加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志愿者中的主体,志愿服务拓宽了青年参与社会进步的渠道,为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但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要想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走出困境,必须构建一个常态化长效机制,确保其继续为社会发展、公民道德的提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3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了解了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特征、服务领域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寻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八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和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创举。对沪上18所高校66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较高,但每学期平均参与时长较低、持续性参与不够或中途流失的问题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认知程度、参与动机等内在因素对广泛参与度影响显著,而高校和政府支持、组织管理满意度、岗位分配满意度等外在因素对深入参与度影响显著。内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会成为志愿者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推动大学生持续性志愿服务行为要依靠完善外在管理和保障,从而有效防止志愿者中途大量流失,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目前高校探索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尝试,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方面回馈了社会,一方面获得了自我成长,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阳光教室",就是学院在探索适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之路时所作的有效尝试,并已成为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大学生专业特色志愿服务,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一种特色模式。本文阐释了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的意义,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开展,为高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27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社工专业的师生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旬柳一居社区进行交流。旬柳一居现有社工6名,其中社区社工4名,来自山泉社工服务社;项目社工2名,来自济南基爱社工服务中心,该服务社在2007年已入驻社区。此外,济南多所高校社工专业的大学生也在此进行志愿服务。专业社工进驻后,在这一社区做了哪些工作?在交流会上,社工们全面展示了其活力和给社区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在志愿服务事业的整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实践的调查研究,指出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是加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工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北京中关村地区社会工作协会,共同主办的“社工义工携手创新服务模式——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京粤论坛”于4月10日在北京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总体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对志愿服务的水平、方向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北京市青年志愿者调查发现,在当前的青年志愿服务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的精神理解不深刻、志愿服务的实践缺少规范化和持久性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志愿精神宣传、增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强化对服务过程的管理、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探讨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广大青年进行社会化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支持因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随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全面开展,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活动能更好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前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等现状,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深刻理解并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尊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化管理以及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从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时代,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弘扬、传承志愿精神是要关注的课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志愿精神培育和弘扬情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要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创益中心体验志愿服务时,特别关注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和“回馈制度”,希望结合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需要,进行深化、细化,实现长效机制。作为基层治理方式之一的志愿服务,怎样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有益群众生活;作为行善立德的志愿服务,怎样更加吸引广大公民参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此,佛山市南海区文明委、民政局、团委邀请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在佛山市南海区开展了专项调研。本文通过与志愿者沟通交流、了解服务对象反馈、听取城乡群众的意见,详细梳理了佛山市南海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与“回馈激励”机制的状况,希望对全国范围内志愿服务相关部门和组织带来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得到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支活跃力量,在全球掀起了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两岸和平发展新时期,两岸出现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两岸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和激励机制的比较,有利于促进两岸大学生志愿服务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失灵问题难以避免。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的类型为志愿服务错位、缺位、形式化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功利化倾向显著且流失率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志愿服务提供者及需求者误解了"志愿"的本质、志愿组织自主性不足、宏观管理机制不完善、志愿管理制度无效、志愿者流转机制不通畅等。因此,要对高校党委、各级团组织、NGO志愿中介组织、大学生志愿组织等志愿服务的关联主体进行明确定位、合理分工,在志愿立法,建立全国性的志愿者人才流通管理系统,完善志愿管理体系,保证充足的经费供给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起矫正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党员志愿服务对党员自身、党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党员志愿服务的构想及制约因素基础上,总结出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