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文化人类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就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阿格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一番探讨。撒拉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狭义上说只是原始社会或者是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从广义上说包括早期一直到现代的社会组织结构。笔者主要是从广义性来探讨其社会组织,考察其内部变化的机制。这一社会组织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部分地存在着平均主义观念,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平等、合作、协调的内涵。一地拉族先民氏族的产生①撒拉族…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撒拉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变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撒拉族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开始转型,民众的婚姻家庭观念出现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趋势.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传统文化、传统性因子依然是影响撒拉族婚姻、家庭观的主要因素,现代文化、现代性因子也已进入撒拉族婚姻家庭观念之中,使得撒拉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互动、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透视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事象 ,探讨了撒拉族的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马伟 《西北民族研究》2015,(2):129-134,153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工"在撒拉族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撒拉族地区有"撒拉八工外五工"的说法。关于"工"的来源与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根据民族学、历史学材料,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对撒拉族"工"的名称来源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工"来源于汉语,原意为"工区",后发展为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区划的观点。"工"是清王朝加强对撒拉族地区统治的产物。正确分析"工"的词源,无论是对了解撒拉族社会文化,还是理解清朝王朝如何具体将"边疆"地区真正纳入其直接而有效的统治范围当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讯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芈一之先生新著《撒拉族史》,于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芈一之先生继《撒拉族政治社会史》(1996年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之后,又一部撒拉族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撒拉族的民族来源、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斗争、社会性质等诸多方面,是一部研究撒拉族历史的权威著作。全书共32.6万字。《青海省志·民主党派志》,于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4万字。该志是青海省志组成部分,芈一之教授为该书全书篡修。书讯@贾伟  相似文献   

6.
撒拉族饮食文化在特殊的经济生产方式、伊斯兰宗教文化信仰、高原气候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展现了独到的民族和地域特点,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盛开的鲜花。本文通过对撒拉族饮食文化形成的因素,撒拉族日常生活及节庆礼俗中的饮食文化及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在现在化进程中撒拉族饮食文化发生的变迁,并提出传承和创新人口较少民族——撒拉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迫在眉睫,需引起政府、社会及撒拉人个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从外来词透视撒拉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来词透视撒拉族文化韩建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来文化的特征必然要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撒拉族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时,与各种文化和语言互相接触、交流和融合。在这种交流、融合中,通过借词输入新概念而不断丰富撒拉族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撒拉族文化吸收外...  相似文献   

8.
青海撒拉族饮食文化撒拉族饮食文化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周边兄弟民族文化长期相互影响、交融、发展而形成的,既充满了撒拉族的个性,又渗透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具有突厥传统、伊斯兰特色和高原风味三大特点。传说,撒拉族先民曾牵着骆驼,驮着《古兰经》,...  相似文献   

9.
撒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马伟一问题的提出撒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是撒拉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现实的需要,撒拉族人民越来越多地掌握了汉语,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实施,更使汉语在撒拉族地区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个村子———石头坡村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文化特征来透视整个撒拉族及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1980年5月始创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以来,民族研究所就致力于民族学科建设,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两部风格,出版《青海地方史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撒拉族档案史料》、《撒拉族史料辑录》、《青海民族史料摘抄》(明实录)、《十族族源讨论集》、《青海民族史料辑录》(上卷第一、二分册)、《民族语文散沦》、《青海民族史入门》、《民族学探索》、《青海少数民族》、《撒拉族政治社会史》、《民族宗教问题论集》、《中国婚俗文化》、《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青海藏族史》、《伊斯兰文化新论》、《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民族理论概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撒拉族史》、《土族婚丧文化》、《撒拉族语言文化论》、《语言心理民俗》、《河湟蒙古尔人》、《西宁历史与文化》等独、合、参编论著百余部。这些成果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学科的活动在于现实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所领导及时调整了民族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大民族学”学科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青海撒拉族民间音乐调试旋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撒拉族在长期迁徙的历史发展中,受诸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吸收了诸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从而更加丰富了本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撒拉族民间音乐。本文在初步阐述撒拉族民间音乐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分析论述了撒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旋律型态及调式。  相似文献   

13.
介绍撒拉族"羊背子"习俗的由来及其使用情况,分析它在制作与使用时的特点,以显示其中隐含的民族性与宗教性,并分析"羊背子"习俗的社会功能,探讨突厥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羊背子"习俗中体现的文化整合现象,以及"羊背子"习俗在撒拉族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撒拉族家庭的民族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体单位。它必须履行两个方面的职能 :一方面是适应外界对它的冲击 ;一方面是调整其内部的关系 ,使自身更完整、更充实地适应社会的设置。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也可以说家庭是婚姻当事人个体活动的各种社会产物的总和。撒拉族家庭也具有个体单位与社会设置两方面的联系与互动。本文以韩热木赞老人一家的家庭生活为代表 ,通过对撒拉族的婚后家庭居住形式、撒拉族家庭的规模与结构、撒拉族的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民族社会学考察 ,揭示了撒拉族家庭在新时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青海撒拉族婚俗文化撒拉族在循化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从该民族婚姻习俗的简析中,可以窥见隐藏在习俗表象下的深层文化意象,使读者对该民族的婚俗文化有一个由表及里的初步认识。撒拉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历史记忆的文化生产与族群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理论,以撒拉族为例,探讨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在其文化再生产和族群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集体记忆分为历史记忆、社会记忆和个体记忆,本文主要研究撒拉族的历史记忆,探讨一个无文字的简单社会(人口较少民族)借助族群的历史记忆如何维持族群边界、强化族群意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青海循化地区。在元朝其首领曾为世袭达鲁花赤,说明撒拉族在元朝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以撒拉族为主体,包括藏、回、汉等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撒拉族笃信伊斯兰教,由于历史的原因,撒拉族妇女不但要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还要受到名目繁多的教义教规的约束。解放前,撒拉族男子尚有雇人念书的陈旧陋习,而妇女的社会地位更是低下,只能在家缝衣绣花,操持家务,根本没有进学校的权利。解放后,撒拉族妇女虽然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了翻身解放,但上学读书的权利未能得到充分的享受,许多撒拉族的女孩子仍然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围着锅台转。以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以及封建意识和宗教影响,回族、撒拉族文化比较落后,女孩子上学的极少。解放后虽有变化,十年内乱又有反复,以至女儿童入学率仅占10—15%,有的公社甚至没有一个女中学生。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青海省各级领导对此十分重视。除了向回族、撒拉族群众宣传学文化的重要性外,还决定在门源、化隆、循化、湟中、大通五个县各创办一所女子中学,面向全县农村的回族、撒拉族招生,有效地提高了回族、撒拉族女儿童的入学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撒拉族谚语的检索,来考察谚语所反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同时,分析了这一文化价值对撒拉族行为方式的影响与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