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内涵与旅游翻译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中外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其中,旅游翻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图在目的论的关照下,以中国沈寿艺术馆的旅游资料英译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翻译策略提高旅游资料英译文本的宣传效果,以实现它的预期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高汉译英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传达含有文化因素的信息成为这类翻译工作的难点。艾克西拉采用了面向目标系统的描述性态度,其针对文化差异所提出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分类比较全面细致。对其策略在旅游宣传资料汉译英实践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有所差异,英语习语的汉译并非易事。结合实例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成语,因此,在英汉互译时, 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这两种语言成语之间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从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在英汉成语的互译过程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6.
德国翻译功能派代表人物之一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广泛应用于实用文体翻译。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创新,目的论为实用文体,如旅游宣传资料等的翻译策略研究打开了新视角。该理论注重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三大法则为指导,以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互译为中心,分析其功能及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实现方式,探讨旅游宣传资料的具体翻译策略,以期指导相应的翻译实践,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标准的一项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根据该理论,作为应用翻译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宣传文本具有特殊性,它集信息性和呼唤性于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8.
旅游翻译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章,为读者准确传递信息是其核心。文章以旅游翻译中的汉译英为载体,旨在探索交际翻译策略在旅游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从而更好地提升旅游翻译的质量,充分发挥旅游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翻译研究将“忠实”视为普遍规则,适合于任何文本类型。翻译实践证明在很多情况下,忠实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根据翻译目的论原理,探讨旅游文本英汉翻译中改写策略的理据,并用实例分析改写策略在旅游文本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受诗歌不可译论以及翻译目的论的双重影响,目前,国内著名旅游景点介绍中译者对于古典诗词大多采用了删减的翻译策略。从文化翻译和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国内目前经贸旅游资源宣传推介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将求真务实作为旅游翻译的指导思想,对古典诗词采取变译为主,直译为辅的翻译策略,从移植、嫁接、修剪、培基四个方面入手,做好旅游文本的译介工作,从而让旅游作为载体,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商标翻译是使商标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指导下,目前很多商标的翻译都存在着忽视的语文化的问题。"目的论"是"以的语文化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它鼓励译者积极分析跨文化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异同,努力消除文化差异对商标的负面影响,创造出与原文同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优于原文的商标文本。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研究了英语和汉语中引喻的基本形式与作用 ,并对引喻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 ,我们总要涉及两种语言的比较 ,而语言的比较总离不开文化的比较。本文旨在通过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对比说明翻译中了解文化伴随意义的重要性和应采用的正确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英文数字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英文数字的文化观及其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是数字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习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英语习语汉译并非绝对等值。翻译时,要把英语习语的"形"、"神"在汉语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深刻理解习语的文化蕴涵是关键。本文从英语习语文化内涵入手,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学名著在我国被反复重译,每个时期的译本透露当时的语言、出版、文学风尚、读者要求和总的社会文化情况。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展示了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众所周知,译者并非处在一种理想化情形下,而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中翻译。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说,翻译界一般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通过对比研究分别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两部《傲慢与偏见》中译本,可以揭示译者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下主要倾向于哪种翻译策略,"归化"还是"异化";及随着两种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异化"的翻译策略是否最终会占上风。  相似文献   

17.
认知文化图式的差异和翻译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图式理论分析了认知文化图式对翻译的影响 ,指出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是以共享的文化图式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读者认知语境中相关文化图式缺省或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文化图式相异 ,就会导致理解失败和偏差。因此 ,只有清除认知文化图式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文化赋予其语言不同的内涵和联想,而这正是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在本文中对动植物在汉英文化中的不同涵义及联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内涵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往往鲜明的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翻译界一直有"译名难于译文"的说法。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对于提高译本的可读性和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