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南交通大学在机关作风效能监察中首次引入商业领域中普遍认可的“神秘访客”调查法,即针对高校行政管理特点和调查目标,设计可行的调查问卷,在教师、学生和离退休人员中招募和培训“神秘访客”对校机关所有部门按照问卷调查事项进行“暗访”。结果表明:校机关工作作风总体情况较好,个别单位满意度评价较低。可见“神秘访客”调查真实地反映了校机关作风实际状况,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对推动校机关作风改进起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明查”式监察方法,“神秘访客”调查对于监测高校“无为而治”管理状态具有明显优势,是客观评价高校行政效能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孔丘最早对“学”的过程进行了理论阐释,他认为“学”是一个流程,应该分为“博学”,“思”,“习”,“行”四个递进的阶段,这对我们研究教与学的理论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包世臣是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的书学著述涉及到中国书法的诸多方面,尤其对学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用笔方法及其产生的效果,包氏阐述了“始艮终乾”、“中实”、“断势”和“形直意曲”等有价值的理论,可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杜吹剑 《社区》2014,(18):13-13
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社区由一个个“单位”组成,所有的城市居民都是“单位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扮演的基本是“拾遗补阙”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单位制逐渐解体,如何加强对无所属单位的人口的管理,成为城市基层政府面临的新问题,于是,单纯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块状网格人为划分成“社区”,“社区化管理”由此应运而生。旧有的行政色彩较浓的居委会,在某种意义上也被“激活”并实现更新换代,基层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热情也逐渐高涨。  相似文献   

5.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6.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国“放管服”改革的一大创新,但是其在公共行政领域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认知。步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政府改革的指导原则。在公共行政实践创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沟通,表征了政府对人民服务效能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承诺,克服了政府本身的“索取”欲望。在公共行政理论创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试图融合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长期争论,兼顾政治与行政、公平与效率、私利与公利的二元价值。要巩固和升华改革成果,让“中国话语”在公共行政领域落地生根,仍需探索“以人民为中心”与“以领导为中心”、依法治理与柔性治理、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乡镇是我国行政管理层次中最低一级的行政建制,它责任重大,但处境窘迫。乡镇政府违法“寻租”、“创收”的“非法生存”现象非常普遍,危害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要从行政体制、财政经济改革和强化依法行政等方面来杜绝其“非法生存”。  相似文献   

8.
从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入手的“放管服”改革,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府管理创新的“先手棋”和“重头戏”。当前地方政府的改革在“放”的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但却面临着如何在“放”的基础上做好“管服”的挑战。导致挑战的原因在于政策执行环境存在制约因素,行政权力结构调整滞后,政策执行信息传递效率不高,执行人员的素质能力、激励方式和执行资源有待完善。必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和要求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关于壮语的第三人称代词te^1的来源,语言学界的关注不多。有学者认为借自汉语“他”。本文从一些语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多来源于其它词类的事实,比如,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来自指示代词“其他”的“他”,苗语、瑶语第三人称代词“他”,来源于名词“人”,讨论了壮语的第三人称代词te^1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符杰祥 《东方论坛》2008,1(1):47-51
鲁迅的意义不在于为提供了什么高明的现代化理论,而在于确立了一种近代中国最缺乏的“批判性质询”的态度。从这种现代性态度出发,鲁迅建构了自己关于现代化问题思考的完整构想:以“审己”为原则,以“比较”为方法,以“自觉”为“本根”,以“精神”为“根本”。鲁迅的构想是出于文化整体的观照,他同样重视精神之外的政治、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善于利用新闻的快速反应造成舆论攻势,以动摇、瓦解对方,动员、鼓舞己方,团结、说服友方,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他也认为新闻的快慢要视时机而定,该压的就压,“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他还认为新闻报道必须“服从党的当前政策”,如果涉及有关机密或于全局不利,再好的新闻就只能割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所形成的新闻出版思想被确定下来,实践证明,其主要论点和基本内容是正确的,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抛弃了过去“左”的政策,提供了较宽松的环境,但仍坚持了“稳定压倒一切”。后来江泽民提出的“弘扬主旋律”,并以此作为“新闻”、“旧闻”和“不闻”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项目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立项实施的重大高等教育项目——“211工程”和“985工程”,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视角界定了高等教育项目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以传统管理模式管理重大高等教育项目产生的问题和不足,并在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重大高等教育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陆九渊以其心学成就和教育家风范名垂史册,也与其个性总力、人格力量感召后世。陆的文化个性是在与来喜的学术论辩中呈现精彩的。陆、朱之异,是两种文化视点的不同与文化个性的分歧与对立。陆九渊“拗”,甚而至于有点“狂”,成为他文化个性中的一道特色。他不迷信,呼唤并张扬主体意识。换个角度审视陆九渊,他又有“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一面。他严格地要求自己,深恐困粗疏而传谬,导致贻误后人的发生。这种互为表里的文化个性相反相成,在这种互补的关系中,他完善着自己的文化人格,实现了自己“不枉为人”的道德践履。虽然地位不高,职不显,业绩上也无皇皇巨著或烈烈轰轰的政绩可言,仅只是蛰居山曲,授业解惑,却步入了史册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走着走着,喜羊羊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突然灰太狼窜了出来,张着血盆大口,说:“喜羊羊,你来给我送美餐来了吗?”喜羊羊灵机一动,说:“刚才我遇到了一只大老虎,我帮他做出了题,他就放我过来了。我想你应该比大老虎聪明,要不,我出一道题,你答对了,我给你当美餐;你答错了,你放我过去。怎么样?”灰太狼说:“这方法倒蛮有趣的。好吧!你出题吧!”  相似文献   

15.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发生于云南省的“躲猫猫”一案,引发了又一轮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行政过程,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必须提高政府公信力。本文以“躲猫猫”一案为视角,介绍了政府公信力的一般理论、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变现及其缺失之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无为而治”管理伦理思想源远流长。文章概述了“无为而治”管理伦理思想的精华,探讨了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提出了操作上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潜规则”是与正式规则行对应的另类规则,它侵袭着正式规则,是一种隐性的却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行政文化,是滋生哺育腐败的文化基础。“潜规则”行政丈化表现为正式组织下的派别集团化、公共权力和价值的异化、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等: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人伦情结、行政资源的稀缺、“经济人”理性、监督制约惩罚机制的缺位、积极行政文化的沉沦是其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从制度、规范化行政裁量权、主体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先进的行政道德理念的培育等方面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9.
冲突回放 “听说前台连一次性纸杯都开始限制了。”电梯里,马唯听到另一个部门同事在议论。下楼吃完午餐回来,负责行政后勤的阿姨又给他发了几大本“环保”笔记本(废纸再利用)。马唯深切地感受到危机早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0.
孔子整理《诗经》,提出“诗,可以兴”,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开始渐渐露出它的本来面目。虽然孔子的思想折射着社会伦理政治的色彩,但他看到了文学在人生中对心灵的激发作用。孔子对文学的观点由“仁”展开,由人生展开,他将其人生哲学渗透进对文学艺术的看法中,在真诚的基础上,他将审美与政教一体化,使艺术与人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联结,其诗兴论体现了一种“仁”性内涵——“为人生而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