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英汉语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解释英、汉语形合与意合的外在表现。英汉翻译中应当体现句法结构上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顺畅、优美,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
以《七步诗》及其两个权威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的角度分析形合意合对具体典籍翻译的影响,可以看出,汉语重意合,这在语序、修辞手法和紧缩句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英语重形合.因此,汉英译文中的语序、修辞和紧缩句也需转变为符合目的语读者思维的语言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3.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本文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形合和意合的辩证关系和英汉语篇章的特点,探讨其翻译策略.从语篇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意合和形合,揭示了形合与意合的相对性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并不意味着英语完全不使用意合或汉语一概排斥形合.  相似文献   

4.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汉语采用意合法。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在句法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区别,且在英汉语中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英汉语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差异,在深入分析原文的基础上,译出地道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实现连贯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层次,一是小句级层,英语是主语加谓语的句法结构,而汉语却可能呈现话题加评论的语义结构;二是在句子和语篇层次上,英语偏重形合,汉语偏重意合。所以在译者作为交际活动的主宰,促成跨语言交际活动即翻译的过程中,英汉语篇实现连贯的差异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只是相对的,这里的相对性是指原文的连贯并不必然导致译文的连贯,而是需要译者具备对原文语篇内容的理解、结构的认识以及对译语语篇构建的能力,与此同时,原文的连贯结构也是一个必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构建的外在表征,也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重要区别特征。指出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而在句子以上(语篇)层面,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语用主体出于交际目的之需要在实际话语活动中的语用选择,这种选择受认知环境、文化认知范式、审美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7.
语篇的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是语篇语言学和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注重显性接应,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形态上,而且反映出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思维观。英语语篇的形合特征则与西方民族形式逻辑思维法密切相关;汉语语篇的意合与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模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省略衔接是五种衔接方式中重要的一种,在英语、汉语中的使用都十分广泛。英语形合及汉语意合的特点使得英语、汉语中的省略衔接也有诸多不同。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目的语中省略衔接的特点,增补或删减一些成分,再现译文中的语义连贯。  相似文献   

9.
语篇形合与意合的语用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共有的话语活动,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形合与意合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的特点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而在句子以上(语篇)层面,形合与意合则是语用主体在实际话语活动中的语用选择,这种选择具有语境理据、文化认同理据和美学结构理据.  相似文献   

10.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共有的话语活动,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形合与意合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的特点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而在句子以上(语篇)层面,形合与意合则是语用主体在实际话语活动中的语用选择,这种选择具有语境理据、文化认同理据和美学结构理据。  相似文献   

11.
形合、意合的英汉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现象进行了对比。即简要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形合,意合的起因;形合,意合采用的不同衔接手段;以及这一研究给翻译带来的启示。认为,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形合与意合的区别,但这一区别并不是绝对的。译者在处理衔接手段时既要谨慎又要灵活。文章还提供范例分析说明了其中一些具体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论英汉语篇中的省略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以英汉语篇中的省略现象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上所体现出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获知英汉互译中省略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汉英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在于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而英语属于形合语言。笔者运用认知科学中的神经网络学说、激活扩散模型和图式理论等进行分析,指出汉语重意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汉人的大脑概念网络习惯于"节点触发"的方式,而英语的形合主要是由于英国人倾向于用"路径连接"的方式进行激活扩散。  相似文献   

14.
从文本的风格系统构成来探索形合与意合问题可以发现,英语形合性与汉语意舍性实则是作品语言风格和民族风格的体现,而其相对性则是对言语风格和语体、时代风格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研究中,需要充分关注常被忽略的英语意合和汉语形合现象。在翻译实践中,有必要保留原文中的形合或意合特征,有时需要特意以汉语形合的方式翻译英语的意合表达,或反之,以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原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企业对外推介的英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中西方民族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不同,企业对外推介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英汉语的两大差异造成的:首先,形合、意合的区别,汉语重形合而英语重意合;其次中英修辞习惯的差异,英文讲究直白简洁,中文讲究雅,修饰语较多.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上述差异对企业对外推介英译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汉语小句复合现象中,小句间是否存在并列或主从依赖关系,一直争议很大。本文建立在赞同汉语小句复合体有并列和主从之分的基础之上,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语气是小句间依赖关系区分的根本标准。文章通过添加疑问语气词、变换语调序列的方法,从疑问语气来检测小句复合体中的首要句和次要句是否同时具有语气,研究结果表明,并列关系小句复合体中的两个小句各自都有语气选择,主从关系小句复合体中,首要句有语气选择,而次要句没有语气选择;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省略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共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英汉语言中都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现象,但是在各自的运用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中省略的应用,英汉两种语言形合及意合的特点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8.
英汉句法结构的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最为基础性和普遍性的差异为:英语句子重形和、汉语句子重意和,英语是静态型语言、汉语是动态型语言,英语句法结构象树状、汉语句法结构象竹状。翻译时,充分考虑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掌握两种语言形式之间各自的转换规律,用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能够通顺、流畅、自然。  相似文献   

19.
在语篇衔接手段中,省略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省略大体上可以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省略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而英语则是形合为主的语言,所以英汉语言的省略现象依然存在着一些本质上的不同。本文主要论述了省略的定义、功能、分类,以及在英汉语篇中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