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出版事业,已经形成极为庞大的产业规模,为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能强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现代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加速发展,应该特别倚重出版事业的催化作用。新闻出版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任务在民族地区加速发展进程中的强有力宣传覆盖率和正确导向;教育出版能保证民族地区加速发展所需的文化普及与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科技出版能保证民族地区加速发展获得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新科学技术;大份量的多媒体民族经济报道对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可起重大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要想尽快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 ,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 ,尽快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就必须充分利用独有的民族立法权 ,加快民族立法 ,尤其是民族地方立法和民族经济立法 ;加强民族执法和强化民族法律法规意识 ,才能适应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早日赶上和超过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化效应是影响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与之相类似的特征。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尊重传统民族文化,又不能为其所束缚,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为各民族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各民族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真实性,这是加速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建国三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在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内地事实上的不平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成果,有了成倍或几十倍的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边牧区,变化尤为显著。在新形势下,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流通,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建设祖国边疆和巩固国防,关系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西部地区存在着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迟缓等问题。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广西两个少数民族杂居村落民族关系现状进行考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民族关系存在着差异,但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随着经济、文化、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的不断加强,必然会使民族之间加速相互融合,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在发展主导产业中的作用朱克勤今年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明确提出,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无疑为中西部广大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民族经济,除了省、自治区以及州政府要作好统...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原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其中 ,城镇化水平的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就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一些地区农民负担较重,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国家在民族地区兴办的大型工程考虑民族地区利益不够,包括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民族权益没有得到完全保障,这些因素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要消除民族地区不稳定因素,促进民族团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包括大力进行扶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此外,要对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民族立法的力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民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跟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民族地区金融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处于不发达状态.资本的稀缺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融资及发展等问题.需要促进民族地区银行和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期解决民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要使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赶上或接近汉族发展水平,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首先要靠各少数民族自己的努力,但国家的支援,汉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帮助,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毛泽东同志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毛选”五卷第28页)今天,支援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民族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12.
繁荣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汉区之间的距离,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全国各兄弟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也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以四川省的情况为依据,探讨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区接壤处的城镇(以上简称接壤处城镇)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期对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有所补益于万一。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旧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仍然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现代化进程的阻力。只有发展民族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 ,扩大交流与合作 ,才能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贵州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速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已经成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如何加速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内资民营经济发展?现以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制约内资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制约因素,提出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题,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之一。民族地区多数位于我国边疆和西部地区,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区域总体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中东部的发达地区。因此,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民族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经济体系的完善,社会组织在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文章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社会组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对比性研究,从而为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结构与区域经济的适度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多种耦合关系。借助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20.0的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概括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作用。以Arcgis10.1和GeoDa为技术平台,探索少数民族人口与各项经济综合指标的空间关系,进一步揭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性特征和关键影响因子,进而提出加速贵州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才问题无疑是关键性因素。当前,民族地区的经济管理人才与当地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正确认识和运用梯度理论对于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影响及对梯度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地区经济应采取的梯度发展、加速梯度推移、发展优势、完善市场机制及建立新产业区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民族地区所处历史阶段的实际,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回顾,指出要正视民族经济发展的困难,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并从自身努力和国家扶持两方面探索,加快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民族地区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依靠自我开发能力,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快速发展,尽早实现祖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