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那些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3,(19):17-17
107万亿元:中国债务总规模,GDP增长靠大举借债支撑 ——5月13日,里昂证券在最新一份报告中警示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债务风险。里昂证券估算出2012年末中国的债务总规模(政府、企业和个人)为107万亿元,即GDP的205%。2012年新增债务占到GDP的110%,实际上中国GDP增长是靠债务来支撑的。通过大量举债来推动经济增长已成常态。  相似文献   

3.
2008年末,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井喷。尽管有关方面一再表示“政府性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但质疑之声并未停止。尤其是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包括天津、山西、黑龙江等在内,累计已有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开始实施,再度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配合国家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金融危机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仍然在扩展,有一些研究报告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已经失控,这也就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本文采通过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从现状到原因和对策,提升我国的地方性债务风险控制对策。宗旨是通过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来分析风险存在根源,并提出最终防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唯中国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景象得以实现的其一原因来自地方政府通过担保、间接举债或中央代发公债等途径进行的融资。此种融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也引发了相应的弊端,即巨额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据2013年审计结果,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债务余额已经突破10万亿,13年6月至今债务余额又呈现几何式增长,而相应的,受房价调控措施影响,土地出让减缓,我国各级政府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财力十分有限。本文首先介绍地方政府性债务,其次列举主要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类别并分析其成因,最后给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和演进不仅给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醒各主权国家应该对政府债务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中国中央政府债务虽然远在警戒线之下,但是庞大的隐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容忽视,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严控地方政府原始举债规模、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加强逾期债务清偿能力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的良性发展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盲目和过度负债,会给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在金融风险不断财政化的今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种主要的财政风险,已经超过了金融风险,成为危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隐患.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化解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历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今年盛夏跌至GDP单季增长7.6%的近年新低。这并非短期的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正在内外夹击下探寻新的增长模式。尤其是在房地产调控持续紧绷的大背景下,卖地财政越来越捉襟见肘。如何解决土地财政绑架房地产调控、如何根本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中央地方两级财源分配失衡等一系列难题,都使得重构地方财税体系到了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9.
余华 《管理科学文摘》2011,(15):139-140
近几年来,各地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激增,债务风险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要在摸清债务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评价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维护财政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缓解当前地方债务压力?如何遏制未来地方举债冲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相当庞大,并呈现不断膨胀之势,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由于地方债务的积累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及其表现据最新审计署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余额178908.66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60.85%,政府或有债务(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为满足推动可持续发展、民生建设和行政管理而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地方政府不得不大肆举债以弥补日益扩大的财政收支缺口。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急速膨胀之势,风险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地方政府债务所蕴含的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政府债务风险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中央陆续下发政策文件对政府债务实施管控。作为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来源,银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出台以后,中央一方面进行政府债务置换,缓解还款压力,一方面推行"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系列新举措在冲击银行传统业务、缩减综合收益的同时,缓解了银行贷款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事实上,政府债务政策的变革与金融业发展紧密相关,历次政府债务政策的转向直接影响银行业务发展。银行系统应紧跟中央政策,积极应对每次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查英 《决策》2012,(11):44-47
无论从财政透明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债务管理、控制财政风险的角度,未来都需要政府财务报告,而政府资产负债表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目前没有出台政府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试编工作是在探索未来应怎样改革。我国各地方政府在经历2009-2010年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之后,负债率都有大幅度提升。为稳增长,今年地方18万亿以上的稳投资计划引发了人们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如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到底有多强?会不会引发系统性的债务危机?在财政部的  相似文献   

14.
刘澜飚  陈晨  王博 《管理科学》2023,(7):76-105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改革,并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政策,自此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权得到实质放松.为评估该政策取得的实际效果,本文在测得2009年—2019年全国30省、市、自治区包含除西藏、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外的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债务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和广义倍差法考察了举债权放松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并使用2012年—2017年关于城投债发行的微观数据,进一步剖析政策实施对以城投债、城投平台为代表的隐性债务及其发行主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省份层面来看,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在总体上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缓解程度在不同财政透明度的地方政府中存在异质性.从微观城投债券层面来看,政策实施后城投债隐性担保强度有所减缓,城投债发行更趋市场化.本研究有助于决策部门评估放松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实际政策效果,并对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现在的国际、国际形势,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济过热、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并分析了可行的规避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和风险,已经影响了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只有准确认识地方债务政策的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对政策的实施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评价,才能对相关的财政风险或债务危机形成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3,(24):I0026-I0027
继2011年普查公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后,今年6月10日,审计署又公布了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的"抽查"结果,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其中12个地方政府本级减少1417.42亿元,24  相似文献   

18.
彭冲  陆铭 《管理世界》2019,35(8):44-57
中国的新城建设集中体现了增长目标短期化下的发展模式。本文发现,在人口流出地和中小城市,地方官员变更是引发新城建设的重要成因。同时,相对年轻的地方官员在新城建设上动力更足。尤其是在2008年后,为遏制经济增长下滑态势,新城建设被普遍用作应对经济下行的手段。新城规划面积越大其城投债发行规模越大。虽然新城建设所伴随的投资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但也促使地方政府债务累积,为长期经济健康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通过新城建设可以看出,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短期化是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无到有,愈演愈烈,部分基层政府的“资不抵债”程度实际上已达到破产边缘。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严峻形势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文着重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其成因,同时对此提出遏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政收益债券: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断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必须及早从体制和机制上扭转债务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 ,将债务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为此 ,要根据经常性债务与建设性债务分类治理、债务存量和增量分流解决的思路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县乡两级政府债务以经常性债务为主 ,通过调整事权财权、划分支出结构、控制经费开支等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省市两级以建设性债务为主 ,难以通过增收节支方法得以解决 ,必须开辟新的替代性融资渠道 ,其中发行地方市政债券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新途径。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期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市政建设的客观需要 ,应该积极探索发展地方债券。收益债券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债务负担 ,且由于其特殊性 ,存在以某种变通方式突破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 ,应该从收益债券起步、以企业债券为突破口 ,循序渐进发展地方债券 ,为分流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快地方市政建设提供规范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