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三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解放初期,我国总耕地面积235866万亩,人口为5416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达4.35亩之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增至111191万人,耕地却下降到219831万亩,人均占耕地仅1.9亩,人均减少耕地达2.4亩以上,目前全国被利用的耕地19亿亩左右,在人口已超过1 3亿的情况下,人均耕地尚不足1.4亩.在粗放型经营的西北地区,至少有4亿亩种植的是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目前,全国粮食生产土地不足15亿亩,与1957年相比,净减50450万亩.由此可见,节约土地,利用高科技成果拓宽增产空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荆州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不断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1年,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640.43万亩,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85.94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3.4%,比2007年增加27.22万亩,增长46%。其中,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1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4.8%;流向农业企业、回归企业的1.11万亩,占流转总  相似文献   

3.
一、水土流失现状海东地区总面积1.32万km2,占青海省的1.83%;总人口158.6万人,占青海省的28.5%。按习惯全区分川水、浅山、脑山三种生态区,56%的人口居住在高寒、干旱的浅脑山地区,78%的耕地为山旱地。总耕地面积323万亩,约占青海省耕地面积的39.8%,其中水浇地68.77万亩,浅山地177.91万亩,脑山地76.33万亩。  相似文献   

4.
邹宝俊 《决策探索》2011,(12):60-60
一、水土流失现状海东地区总面积1.32万km2,占青海省的1.83%;总人口158.6万人,占青海省的28.5%。按习惯全区分川水、浅山、脑山三种生态区,56%的人口居住在高寒、干旱的浅脑山地区,78%的耕地为山旱地。总耕地面积323万亩,约占青海省耕地面积的39.8%,其中水浇地68.77万亩,浅山地177.91万亩,脑山地76.33万亩。  相似文献   

5.
"三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解放初期,我国总耕地面积235866万亩,人口为5416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达4.35亩之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增至111191万人,耕地却下降到219831万亩,人均占耕地仅1.9亩,人均减少耕地达2.4亩以上,目前全国被利用的耕地19亿亩左右,在人口已超过1 3亿的情况下,人均耕地尚不足1.4亩.在粗放型经营的西北地区,至少有4亿亩种植的是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目前,全国粮食生产土地不足15亿亩,与1957年相比,净减50450万亩.由此可见,节约土地,利用高科技成果拓宽增产空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正万州区甘宁镇现有耕地面积32431亩,承包农户15593户,49087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41元,同比增幅15.1%。截至2009年底,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为12550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8.7%;流转的耕地单户规模集约经营10亩及以上的面  相似文献   

7.
《决策通讯》2001,(11):36-37
吐鲁番地区辖两县一市,总面积6.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农业人口41.7万人,耕地面积5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7亩,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5元。  相似文献   

8.
兴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18万人口有15万是农民,人均占有的耕地等农业生产资源严重不足。加上退耕还林、移民迁建、城镇建设、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耕地面积由1998年的22万亩减少到2003年的19.22万亩。人均耕地仅1亩。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空间十分有限。2003年,全县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27.1%下降到20.6%。改革开放以来。兴山紧紧依托丰富的小水电和矿产资源。实施电矿产业结合,企业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9.
数据     
《领导文萃》2007,(12):11-11
去年全国共有耕地18.27亿亩 2006年,全国耕地12177.59万公顷(18.27亿亩),与2005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25%,耕地净减少30.7万公顷(4060.2万亩)。  相似文献   

10.
<正> 耕地资源紧缺并且逐年减少的现实,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制约因素。从1951年到1986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6.11亿亩,扣除开荒造田3.77亿亩,净减少耕地2.34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807万亩。现在,全国已有9个省、直辖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建国后,我国累计减少的耕地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法国,两个英国,三个半日本。  相似文献   

11.
土地中的产权困惑: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我们无可比拟的宝贵资源,……中国的地大物博曾让国人自豪,但是,时代的车轮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土地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从1996年底到2003年底的7年时间里,我国的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减少到18.51亿亩,减少整整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强。在减少的耕地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质良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如剑悬头。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30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正式发布。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共203077万亩,比基于第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20380万亩。此外,建设用地从4.38亿亩增加到5.25亿亩,增加了8729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草地林地园地耕地全国主要地类数据20307722218380925430970431091191364036单位:万亩全国耕地分布东北地区2793.8万公顷西部地区5043.5万公顷中部地区3071.5万公顷东部地区2629.7万公顷20.6%19.4%37.3%22.7%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3.
人均耕地1.39亩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的18.31亿亩净减少460.2万亩。这意味着,我国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39亩。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我国目前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退化 1.耕地数量和人均量持续下降我国现有耕地13004万公顷(195060万亩),只占国土面积的13.5%,人均(12.7627亿人)耕地1.528亩,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约1/3。随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固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耕地283.0777万亩,但地表水缺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上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再加上田块分割细碎、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农业广种薄收,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大量旱地亟待整理配套,才能发挥土地生产潜力。通过几年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全县共整理耕地12.7095万亩,新增耕地1.011万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中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57年至1995年近4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累计损失28亿亩,相当于目前辽宁、四川、河北三省耕地面积的总和,平均每年减少700万亩。近几年情况更为严重,1990年以来,各类“圈地”占有耕地猛增,1992年仅兴办开发区就占有耕地2200多万亩.与此同时,土地抛荒也日益严重。2、人口大幅度增长。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  相似文献   

17.
数据     
2004年我国耕地全年净减1200.4万亩2004年度全国建设占用耕地217.6万亩,灾毁耕地94.9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07.0万亩,生态退耕1099.3万亩,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718.8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18.4万亩。增减相抵,全国耕地净减少1200.4万亩。(《经济要参》2005年第27期)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7560亿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75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增收1282亿元。(《经济要参》2005年第31期)今夏电力缺口2500万千瓦据预测,今年夏季中国电力供应的最大缺口为2500万千瓦左右,比2004年有所减少;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依然偏紧…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26-26
18亿亩红线——安全的只是数字;每周一图;1997年到2010年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746.5万亩;四川省耕地面积10年减少3221.7千公顷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24-24
424“十一五”以来,安徽省批准实施国家、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和整体推进农田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424个,总规模664.83万亩,计划新增耕地面积26.33万亩,计划投资111.04亿元。目前已完成整治面积312.23万亩,新增耕地15.68万亩。  相似文献   

20.
大足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理  何力 《决策导刊》2007,(12):20-21
近年来,大足县遵循“坚持条件,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探索,形式多样,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工作方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据统计,全县业主承包规模经营20亩以上的土地面积达15.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63万亩的24.6%,其比率位居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