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水污染防治主要以属地管理模式为主。由于水的流动性,水污染一旦发生,极易形成跨界水污染事件。当前跨界水污染缺乏制度性的应急合作机制,使得跨界水污染事件不能有效应对。本文从应急管理角度出发,结合区域合作、公共管理的理论,对三峡库区流域进行针对性研究,力求完善地方政府应急合作的机制,从而实现跨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及时有效治理。经研究发现,完善跨界合作的应急法律体系、建立应急联动工作委员会、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和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具有来势凶猛、破坏性强、处置困难、隐患较大等特点。如何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理、事后恢复等工作,有关管理部门应做出制度安排。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中,要按照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两类主体的责任。该文论述了永安市可尔乐食品厂氨泄漏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处置的全过程,提出了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36):21-21
安徽省综治办等六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全省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防范沟通化解机制、医患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近年来,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区域性跨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跨界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但区域环境问题的不可分割性和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区域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开展区域环境联动机制是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京津冀行政管理联动机制就此被提上日程,采取相应的联动机制举措:在各地区内部建立联合执法制度,有  相似文献   

5.
王晶  靳菁 《办公室业务》2014,(11):41-42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近年来,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区域性跨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跨界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但区域环境问题的不可分割性和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区域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开展区域环境联动机制是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京津冀行政管理联动机制就此被提上日程,采取相应的联动机制举措:在各地区内部建立联合执法制度,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分析,说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归档与不归档范围。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统计是应急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应急统计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统计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投入的应急资源以及事件对国民经济运行、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影响等情况,并作出评估分析,是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课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应急统计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统计体系,实现应急统计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切实提高统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26-27
正晋宁"10·14"事件发生之后,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市委书记高劲松、市长李文荣当天即赶赴冲突现场指挥处置工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市长李文荣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晋宁县富有村"10·14"事件处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经过连续数天的工作,相关事件责任人和涉嫌实施犯罪的人员得到应有惩罚。此次舆情突发事件应对及时、措施有力、查处力度大,受到舆论普遍认可,成为2014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国突发公共事件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务院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志着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1月底,国务院又陆续发布了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了由《应急预案》、25件专项预案和80件部门预案组成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一方面,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种类多、频…  相似文献   

10.
刘霞 《经营管理者》2012,(4X):382-382
<正>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  相似文献   

11.
《决策与信息》2006,(7):33-34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推广运用,我国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对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电子设备与技术支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支付清算系统应急处置与保障任务也越来越重。本文结合中央银行清算工作实际,就如何有效处置支付清算系统突发故障和灾难性事件、提高支付清算系统应急处置与管理能力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梳理福建省2013—2018年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分析总结此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和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危化品源头管理、应急联动、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对社会公共危机的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在政府危机管理的应急处置中,正确的应急决策是制定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以探寻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解决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引发的问题。首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博弈过程及相关的利益冲突,并考虑当群体间存在信息交互时,监管部门采用舆情引导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演化特征。其次,运用优化理论探讨了监管部门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整体利益时应如何解决环境污染事件。研究表明监管部门加强舆情引导、避免发布错误信号、提高其公信力均有助于环境污染事件冲突的规避和解决;对于污染的治理问题则可以合理采用实物保护和警告处罚等方式。本文在综合考虑长远影响和整体利益的情况下,考虑信息交互并引入舆情引导,运用演化博弈和优化理论探讨监管部门应如何有效地处置环境污染群体事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缺失下的应急方案选择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缺失是应急事件处置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考虑信息缺失的两阶段应急处置问题,本文提出了应急方案效度的概念,构造了考虑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应急方案选择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数值结果表明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工作,需要认真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及其特征;厘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大力完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与方法,构建灵活有效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总体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总体预案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把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设计为6个层次。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经历了禽流感、松花江水体污染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此次总体预案的出台,为提高国家整体…  相似文献   

18.
构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是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高校校园应急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已经开始对校园内可能会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防范,但是,还没有形成预防、处置的综合管理保障体系,完善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应包括:应急管理预案制定及管理、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合作博弈模型和数值计算,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跨界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的形成条件。各地方政府的净效用是经济效用与跨界污染治理成本的差值,通过联盟有助于扩大经济效用增量和节约环境效用损失,利用Shapley值法分配地方政府联盟过程中获得的合作净效用;当各地方政府参与合作带来的效用大于不合作所能获得的效用时,区际合作开展经济发展和跨界环境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7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对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指出,《意见》的实施,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