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与信息》2006,(2):69-69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一旦产能过剩将会导致固定投资下降,在其他板块没有追上的同时,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从2005年的数字看,固定投资约占中国GDP增长的四至五成,产能过剩如果导致投资减少,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外来投资者正在减慢把厂房迁往中国内地的步伐,因此,他估计今年的出口只会增长15%,远低于2005年的28%。  相似文献   

2.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122,自引:1,他引:122  
在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框架下,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研究了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一证据支持中国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并且这两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假说。这一推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短期来看,在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的发展战略目前仍然有效。适当的“先行”可避免周期性电力短缺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斌 《管理世界》2004,(9):13-23
本文试图运用古典的内生经济发展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做一个简单考察。文章考察了投资、消费与经济内生演进机制在中国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这一机制的总体特征,并依时序发展考察了其演进与变化的过程。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地表现为两个阶段。90年代中期后,经济演进机制的运行变化的紊乱,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不足。解决好上述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何者更为重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卢卡斯(Lucas,1987)通过计算发现降低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要远远大于存在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因此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使得经济增长维持在尽可能高的速度,根本不必关心经济的波动。本文认为卢卡斯的论断不能适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卢卡斯模型本身的错误和中国经济较高的增长率导致了对降低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的严重高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了对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的低估。本文通过设定修正的模型和数值模拟发现,对于合理的偏好参数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这两种福利成本大致相当。因此,如果政府关心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也应该关心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换句话说,如果政府认为经济的波动无关紧要,那么政府可以采取降低经济增长率以防止经济过热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并运用灰色技术对其进行改进,采用C-D生产函数扩展模型,揭示了GDP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通过对能源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于测算和预测能源消费的增长率比较理想,由此测算了未来几年的能源消费量。得出结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必须实行节能降耗;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加大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有序发展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7.
陈东琪 《决策》2001,(12):6-7
我国经济学界和统计部门预测明年经济增长为7%左右,低于今年,有的国际机构预测调低到6.5%甚至更低。据我看,明年和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会降到6%以下,6%是底线。中国潜在增长速度应为10%左右,未来几年的实际增长虽然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政策环境下,也没有必要追求这个速度,但争取7%以上的速度既有可能,又有必要,因为如何再低就会引起很高的实际失业率,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中央政策、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提出了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不会出现所谓增长"拐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公共支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立群 《决策探索》2014,(16):43-43
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在稳增长方面继续发挥明显效果,经济增长呈现走稳态势。与之联系,就业形势平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为实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1000万人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就业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基础性支持。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307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3%。  相似文献   

11.
"商而优则仕"的现象让具有企业高管任职经历的地方官员(本文称"政坛CEO")与辖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但之前并未获充分的研究。通过对199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定量分析,本文发现具有市场经济时期企业任职背景的官员对辖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任职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而仅有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任职背景则对此无影响。而且,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对这种关系更敏感;省长比书记对这种关系更敏感。本文的另一贡献在于通过探索性案例和计量检验的混合研究方法讨论了以上结果的影响机制,发现市场经济企业背景的官员能通过管理方式、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本3个途径有益地方经济,促进投资增长和工业发展。本文结论将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领导干部交流提供丰富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正从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增长动力转换之间,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原有平衡被打破,亟需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并有效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飞跃 《科学咨询》2003,(15):18-19
中国在1980-2000年间,GDP年均增长10%左右,是同时期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人均GNP从290美元提高到840美元,踏人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为756-9265美元)行列,创造了世界20%的人口迅速摆脱贫困的经济发展奇迹.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和相关专家表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三项具体措施体现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全新思路,将锻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势力",有望打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2011年的经济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过程应该更集中在机制、体制和供给政策上,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2011年的经济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  相似文献   

17.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相比去年此时,其发展程度、表现形式、实际影响等又有新变化。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如何研判危机在今年的蔓延趋势?这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将带来哪些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需要怎样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于绍文 《经理人》2011,(11):41-41
中国经济、中国企业都面临转型的关键抉择,中国CEO商业思维需要全方位的讨论。《经理人》杂志研究发现,很多企业在转型路上成功率很低,通常不到50%,成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走进了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对200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1,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按照经济学界一般观点,中国经济自1991年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4个经济增长周期,1992年到1994年为经济扩张阶段,1994年以后为经济收缩阶段,其中1994—1996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