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3):26-26
2013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统计监测结果。测算结果显示,2012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北京最高,为90.18%。2001—2012年均增长最高的是贵州省5.43%。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1,(28):27-27
近日,中国统计学会发布了《综合发展指数研究》课题报告。报告使用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个方面45项指标,涵盖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科技、民意等领域。测算结果显示,31省(区、市)的综合发展指数,自2000—2009年大都呈现向好的趋势。需要关注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管理科学文摘》2011,(31):1-15
根据对全国内地30个省(区、市)民生发展情况定量分析,2011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测算结果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中国省级民生发展指数的排名区域集中度较高。按照指数由高到低,民生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由强渐弱的阶梯型分布趋势。二是在排名阶梯型总体趋势下,部分省(区、市)呈现出与其所在区域总体位次趋势不一致的情形。如西部地区的内蒙古、陕西进入前15强,东部地区海南则排名第25位。三是排名表现出较强的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这表明保民生和促发展二者间并不矛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必要和可行的。将经济发展成果不断转变为人民福祉,是“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地区企业经济发展趋势的直观分析,文章基于电力大数据视角,开展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发展趋势评价方法的设计研究。将电力指数作为评价乡村产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趋势的关键指标,明确电力指数由乡村产业兴旺电力指数、乡村生活富裕电力指数、乡村民生宜居电力指数、乡村绿色用能电力指数四部分组成,设计设计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发展趋势评价指标;为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统计评价指标,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并计算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根据电力指数分项指标权重,计算并量化电力指数,以此实现对企业经济发展趋势的评价。以新疆“涉农龙头企业”作为试点,设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评价方法应用效果良好,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掌握地区乡村产业经济变化趋势,并根据产业电力指数,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感知地区电力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1,(17):30-31
为了全面平衡民生发展、引导各级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施旨在全面提升民生发展的治理模式,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首次对外公布了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域面板的民生指标体系.以及民生指数的测算结果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京浙沪民生指数排名位列全国前三。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2,(7):27-27
2月14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10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首次公开广东21个地级市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范围内,广州市以指数83.79排名第一,东莞第二,珠海第三。其中,人均GDP位居广东省第一的深圳,幸福广东综合指数仅列珠三角地区第四。  相似文献   

7.
每周一图     
《领导决策信息》2012,(1):26-26
国家统计局近日对外公布《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重庆。2000—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排在前三名的地区分别为贵州、新疆、重庆。2010年,北京的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上海的人均GDP最高,若将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序结果,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内蒙古差异最大,人均GDP(6位)比综合发展指数排名靠前14位;2010年,上海的全面小康指数最高,若将各地区全面小康指数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新疆差异最大,人均GDP(19位)比全面小康指数靠前ll位。  相似文献   

8.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把武汉促进中部率先崛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开创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投人民生资金累计达到33.8亿元,年均增长35%,远超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70%。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3,(43):26-27
中国中小城市年度评价指标体系立足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8.9,比2012年提高了0.8。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加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趋势,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首先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美好、美好生活以及美好生活指数的内涵,接着探讨了影响美好生活指数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美好生活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了解我国民生美好生活的现状、美好生活的程度以及如何推进民生美好生活指数的提高,为制定政策、检验政策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谭涛  石宇 《领导科学》2012,(2):21-24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无锡、扬州、盐城三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民生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政策、乡村发展等五个方面构建"包容度"指标体系,测算三市城市包容乡村指数,为我国城市"包容"农村发展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实证依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提高江苏省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关键途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民生福利和公共服务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民生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为了准确把握延边地区民生财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延边地区民生发展现状和民生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延边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民生与地方财政之间存在的关系。基于延边地区在建设民生财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边地区建设民生财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14-15
内蒙古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战略,高度重视民生发展,将各项救助政策落到实处,提升全区城乡困难群众幸福指数。2011年,全区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47.43亿元,并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提标、城乡医疗救助和贫困大学生救助等多项业务工作纳入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群众办的“十二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创新社会救助机制、方法,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内蒙古社会救助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以"经济企稳背景下的民生发展"为主题,继续在全国开展近5.1万份样本的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在安徽等8个代表性省份开展近1万份样本的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编制31个省份的年度民生指数以及就业等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企稳,民生改革措施力度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民生整体满意度普遍上升,对12个民生领域的满意度均呈上升态势。城乡居民民生关切主要集中在收入、医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依然存在不同诉求。民生指数测算结果表明,过去5年31个省份民生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民生领域和不同区域的改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建议积极回应经济企稳时期的民生关切和民生诉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夯实民生之本;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壮大民生之源;坚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民生之基。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7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达48.07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2,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指标趋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80.6,要素聚集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30-31
10月17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达48.07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2,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指标趋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80.6,要素聚集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0~2014年期间的中国民生指数调查数据,对改善民生在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人群分布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论文主要发现如下:(1)中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长对国民幸福提升作用逐步减弱的阶段,改善民生对国民幸福感的作用更大;(2)2010年的省级民生指数表明,居民的民生主观满意度与民生发展水平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民生改善对民生主观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3)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四类公共服务在2011~2014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和城乡比较来看,城乡居民对四类公共服务均存在客观状况与主观满意度的反差;(4)个体对各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呈现明显的人群差异,这既体现在高学历背景、城市居民和中青年年龄组个体由于对公共服务有较高期望而导致的相对较低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也体现在低收入群体、外地户籍以及职业类型处于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由于在获得公共服务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而导致的相对较低的公共服务满意度;(5)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显著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比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根据国民的诉求来明确各项公共服务发展的优先序,优先改善经济社会地位处于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才可能使中国人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降低在"中上等收入"发展阶段发生"伊斯特林悖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实民生的文章,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夏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适逢建国60周年,在当前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夏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思想和“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执政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0,(44):26-26
2010年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发布了《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在反映绿色发展状况中综合排名第一,其次是青海、浙江、上海、海南、天津、福建、江苏、广东、山东分别列位前十.而资源大省山西位列最末。报告同时表明,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位居绿色发展指数前十位的地区中除青海外,其余均为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