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当前,高等学校灾害知识和能力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零散、通识教育不足等问题,导致师生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技能不足。通过改革灾害教育教学方法,建设防灾减灾虚拟演练实习基地,强化灾害通识教育,实施师资培训,加强学生考核评价,树立防灾绩效评价理念等措施,推动实现全民防灾减灾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网络舆情发生后,一些领导干部的不恰当言行往往会造成舆情态势进一步发酵,引发"次生灾害",为官方的应对增加不必要的困难。所谓"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是指自然灾害在其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因其他一些外界原因而引发的一系列新的灾害和衍生灾害,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灾害链。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并起主导作用的是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就是"次生灾害"。借用这一理论,网络舆情"次生灾害"是指在网络舆情应  相似文献   

3.
马忻 《管理科学文摘》2012,(13):214-215
对城市灾害的防治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采取有力措施,更好地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防治城市灾害,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统计视角看海洋灾害的危害,提出规范海洋灾害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并根据国际通用界定海洋受灾度的标准,进一步细化了海洋灾害统计五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统计视角看海洋灾害的危害,提出规范海洋灾害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并根据国际通用界定海洋受灾度的标准,进一步细化了海洋灾害统计五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Bayes推理的灾害演化GERT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灾害、衍生和次生灾害及其相互耦合使得灾情恶化,作为灾害对抗力量的抢险、避险、控制的救险等措施使得灾害向灾情减轻的方向转化,本文对灾害的这一动态演化过程进行描述,建立一种综合考虑灾害的自然演化与抢险救灾行动的基于Bayes推理的灾害演化GERT(Graph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网络模型;把GERT网络方法和贝叶斯推理工具相结合,根据获得的新信息,对GERT网络中活动参数进行动态修正,对灾害的演化路径,各种主要状态的演化概率和时间进行动态预测、预警与评价;对衍生与次生灾害、抢险救灾行动等外界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给出定量评价结论。本文提供了灾害演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框架与工具,揭示灾害演化机理,为灾害发展态势的预测、预警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应对灾害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灾害理论知识、防灾意识、关注程度、应对灾害能力以及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等内容,在对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从横向数据对比与纵向数据的对比人手,比较分析大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现状。提出大学教育应确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意识,为大学生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意识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周宁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等因素分析了山洪灾害的成因;例举了已发生的典型案例,展示了山洪灾害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雷电灾情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高学 《经营管理者》2009,(15):337-337
雷电灾害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找事故的原因,确定相关责任主体,通过调查雷电灾害来促进雷电防护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掌握雷电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完善防雷措施,预防类似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雷电灾害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事故发生的判别依据,并提出科学、公正、公平的数据,为事故责任追究提供法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气象安全保障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核心。该文系统阐述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确定和管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管理包括单位责任主体落实、人员管理和气象安全保障措施三方面。其中,气象安全保障措施涵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1.
《领导科学论坛》2014,(2X):37-38
<正>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鄂西北山区,地处大巴山脉与江汉平原交汇的长江西陵峡畔。高山峡谷向丘陵平原过渡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使夷陵区成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之一,暴雨山洪、大风冰雹、滑坡泥石流、高温干旱、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均有发生。"多年致富,一灾返贫"现象日益突出,开展政策性自然灾害民生保险,是针对我区农村发展现状和自然灾害特征作出的一项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区的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涛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733-736
社区已成为灾害发生的前沿阵地,使得整个社会对社区灾害管理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社区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对提高社区应急能力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社区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级,在充分分析我国应急体系建设成果以及社区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构造了社区应急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该系统包括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能力和恢复能力等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多个二级指标,并对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多发的国家,所以做好突发性事件的防御,救援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地震灾害为例,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灾害预防和灾害救助阶段,政府应当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R的煤矿灾害救治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金童  汪波 《管理评论》2006,18(10):54-58
降低煤矿频繁发生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优化现有的灾害救治系统。为改变现阶段被动救治的救灾模式,提出并建立了基于BPR原理的煤矿灾害救治系统模型。该模型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模式的弊端,有利于煤矿灾害救治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步,档案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档案利用的频度越来越高,档案需求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因而,解决档案保管、利用以及灾害预防等安全问题越来越迫切。本文就我矿档案保护和灾害预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对杜绝这些问题发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吴景霜 《领导科学》2012,(16):25-26
"次生问题"概念是从次生灾害概念引申而来的。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会诱发一连串的灾害。最早发生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出来的灾害叫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处理不好,常常造成比原生灾害更大的损失。抓落实除隐患,办实事解难题,化危机平风浪,常有类似现  相似文献   

17.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的系统理论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洪水灾害复杂大系统的概念 ,并以这一概念为基础 ,探讨了洪水灾害风险特征及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以洪水危险性分析、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和洪水灾害灾情评估为核心内容的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8.
构建防范意外灾害的管理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永泰 《管理评论》2003,15(4):39-41,5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人口密集度加大,为了防止受到意外灾害的威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从应对意外灾害的防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从应对意外灾害的防范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构建防范意外灾害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气象灾害是不可抗拒和消灭的天祸。中小学师生在彪悍、凶顽的气象灾害面前无疑是渺小的弱势群体。如何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将气象灾害对校园的侵袭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十分重要。该文通过分析福建省气象灾害的种类、时空格局及危害特点,结合大量危害或影响中小学校园的气象灾害实例,对目前中小学气象防灾减灾现状作出科学评价,提出了中小学校园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的新对策,以期在未来应对灾害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提高国家财产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管理的数据平台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但西部灾害事件的信息监测与服务尚不充分,数据的整合与共享程度不足;需正视西部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特点,落实灾害管理大数据的规划与跨学科研究,形成社区和学校间的防灾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将乡土文化中的传统防灾与减灾手段纳入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中,以有效提高西部地区的灾害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