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在中外文学史上,苔丝和尤三姐是两个非常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家庭环境,男权社会以及她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她们两人悲剧的成因和她们个人对待悲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从这点出发,对苔丝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与秋瑾分别生活于宋、清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她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超凡的才艺,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相似的审美情趣。虽然她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但她们人生悲剧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李清照是哀婉的秀美,秋瑾是崇高的壮美。究其原因在于她们的个人精神支柱和彼此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3.
卡捷琳娜和刘兰芝跨越了巨大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并身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她们都对生活充满憧憬,对自由和幸福充满渴求,然而,她们最终都投入了滔滔河水之中,结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是封建礼教和宗法道德筑就了她们的悲剧命运。正是在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中,在对那扼杀爱情和幸福的黑暗势力的反抗中,她们展露出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个性力量。她们的悲剧也因此冲破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重大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笔下的女性人物大都对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及幸福的生活抱有美的渴望 ,然而她们的命运却都注定具有悲剧色彩 ,面对悲剧她们失望、痛苦、迷茫、挣扎 ,最终甚至以扭曲的心态结束生命。研究、探讨这些女性悲剧人物的命运 ,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奥尼尔的悲剧美学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被动,是责任,是诸多的不得已和自控,而且更多的是不自觉地顺从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她们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对道义的推崇,对人性和个人情感的忽视。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则体现了西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情感的浓重的个人主义观念。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态与中西不同的经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笔下的女性人物大都对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及幸福的生活抱有美的渴望,然而她们的命运却都注定具有悲剧色彩,面对悲剧她们失望、痛苦、迷茫、挣扎,最终甚至以扭曲的心态结束生命。研究、探讨这些女性悲剧人物的命运,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奥尼尔的悲剧美学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7.
潘金莲和曹七巧,两个女性相距虽然近千年,但却有着类似的婚姻不幸和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导致了她们人生和人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其实也折射了封建专制社会中许多中国女性的性悲剧.  相似文献   

8.
一鲁迅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善恶两种社会力量在不可调和的斗争中,恶势力暂时压倒了善的势力,它常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等等。悲剧所引起的效果是使人悲传和恐惧,同时又发人深省,激起义愤。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如小团圆媳妇、王大姑娘、翠姨、金技、王婆等,都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角色。她们的悲惨、苦难;她们对苦难,对命运的反抗、挣扎,更具有崇高的悲剧意义。制造她们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她们个人的某种弱点或失误,而是她们所处的时代、生存的社会所造成的。她们“蚊子似的…  相似文献   

9.
王熙凤和郝思嘉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朵靓丽的奇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家庭,但都有着聪明能干、争强好胜、贪图金钱、自私和不顾一切的个性,她们敢于执着于自我,她们的自主行为也都超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定位。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她们最终的命运趋同于悲剧,毫无幸福可言:"脂粉英雄"聪明一世却误了卿卿性命,短命于哭向金陵的途中;"乱世佳人"虽生逢其时,在废墟上建立了新生活,却丧失了其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11.
王熙凤与斯佳丽婚姻悲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婚姻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女主角性格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社会生活背景不同,其爱情婚姻悲剧也各异。王熙凤的婚姻悲剧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夫权、族权造成的,是社会性的。而斯佳丽的婚姻悲剧是由她的骄傲自负,她强烈的虚荣心和自我中心决定的,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鲁迅的悲剧意识在主体性原则上体现为“孤独英雄”的悲剧命运,那么张爱玲的悲剧主体意识则体现为女性地位的丧失。二者在各自的作品里探讨了知识分子和家族女性在转折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其中所表现出的孤独、苍凉、悲悯的悲剧意识,显示了二者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和承继性。  相似文献   

13.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在明清小说中,尤其是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巨著中,作者通过悲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突出表现了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进而达到批判黑暗社会现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尔王、泰门、高老头分别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这三个人物虽然形象各异,性格不同,但他们的悲剧命运以及产生悲剧的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却十分相似,很有必要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5.
女性问题一直是欧茨小说中倍受关注的主题之一,虽然她并不是女权主义作家。本文试图通过对欧茨小说中四位典型女性——洛雷塔、莫琳、杜丽、玛丽亚娜——悲剧性命运的分析,来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尤其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同时强调了女性的生存主题。  相似文献   

16.
悲剧审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主体产生的情感形态具有对立性、相似性的特点;诸情感形态的复合体是一个呈现动态混同性的网络结构;悲剧审美主体情感活动在整体上保持动态平衡的发展趋势,痛感群与快感群存在瞬息的高峰逆转.  相似文献   

17.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奥尼尔的悲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榆树下的欲望》表现了西方现代人在失去"上帝"这一精神信仰后的惶恐和不安。受物质主义文化影响,他们把追求财富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在这种追求中,他们的人性与物质主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导致他们人性的丧失,根本无法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意义,同时也造成他人的悲剧。欲望本身成为他们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他们失去正常人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标志。在物质主义造成的复杂矛盾中,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沦落为物质关系,无论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结果都必然是悲剧性的。奥尼尔通过表现他们在和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时所表现出的悲剧力量,从而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思想:人只要能在绝望的境地里继续抱有希望,他就获得了生命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18.
西方音乐史上舒茨、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威尔第、勋伯格等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是天才人物,都具有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创作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的创作实践与他们所处时代的矛盾冲突,使这些音乐家成为悲剧性人物.  相似文献   

19.
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作家、艺术家大都倾向于以悲剧的艺术形式来处理和表现爱情题材,而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也似乎能从爱情悲剧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这种看似奇怪的艺术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原因,本文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方法,从创作和接受的角度分别对此进行分析并认为,爱情文学文本与悲剧艺术之间确实存在一种符合艺术规律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安娜和爱玛的悲剧成因具有不少异同之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人都没能珍惜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用情太专、自我迷失;对家庭和婚姻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安娜强烈的负罪感和经济、感情的依赖性使她日益自私、偏激;爱玛则过分地追求脱离实际的浪漫激情。安娜和爱玛的悲剧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地重复上演,对她俩的悲剧成因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