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潘诺娃是苏联战后文坛创作日常生活题材小说的先驱人物 ,她的艺术视野主要集中在小人物及小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复杂个性特征和精神道德冲突。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宛如一幕情节生动 ,表演真切的话剧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是描写中等人家日常生活的先驱.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重点强调了奥斯汀一贯的写作主题--爱情与婚姻,以及她常用的写作手段--人物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在张爱玲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中,弥漫着浓郁的“都市风情”。张爱玲从女性的视角和生活环境出发,重视人与景、人与物的联系。她长于在小说中对上海的街巷、公馆(公寓)的堂屋、阳台等的点染描绘。这些小景色、小环境往往成为她小说中人物重要的活动场所。她笔下的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构成了上海都市风情的重要内容,也显示了张爱玲卓越的艺术才情。同时,张爱玲善于营造世态人情氛围,从而为她的“都市风情画”注入了日常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4.
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是描写中等人家日常生活的先驱。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重点强调了奥斯汀一贯的写作主题——爱情与婚姻,以及她常用的写作手段——人物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玛丽·克罗斯(Mary Close)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其创作以人物画和静物画为主.她的人物作品除了对人物肢体直接表述之外,还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及生命感受,画面取材定格于日常生活片段,绘画题材关注老人和女性.她的静物画通过构图和物体的摆放暗喻某种对个人和生活的理解,述说象征性主题,审美视角独特.  相似文献   

6.
沦陷期的上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文化想象资源,是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空间.她对上海的文化想象,是建构在"重新塑造"的都市空间--公馆、内室、公寓、电车、影剧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和都市化物质形态,成为小说叙事意义的生产者,参与了故事情节的推动.而香港,在张爱玲的笔下,处处成为上海的"他者"形象,成为上海的必要的对照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凡俗世界的歌者--论池莉小说的平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当代中国文坛执著于颂扬市井平民凡俗生活的作家之一.她坚守平民价值立场,显现出歌颂庸常人物、凡俗人生的写作姿态;运用洒脱通达、幽默风趣而又不动声色的叙述话语和平民化的人物语言,真诚地面对现实人生,描摹日常生活的原生形态;展现困在爱情婚姻中的市井平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论徐小斌小说的人物对位与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徐小斌的小说中 ,人物经常对位呈现。作家通过这些对位组合人物表现了她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自我认同。大体说来 ,通过她笔下的对位人物形象 ,徐小斌在八十年代实现了她本人自觉的自我认同 ;在九十年代表达了她本人焦虑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9.
池莉是在1987年发表她的《烦恼人生》而蜚声文坛的。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她不断有新作问世,《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在文艺界和在读者群中,成为被注视的作家。她的小说乍看上去似乎很平淡,她在文本里所选择描写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苦种种生存相、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娶妻生子,家长里短,吵架斗嘴等庸常的生活内容填充了作品的全部画面。她笔下的人物,也都是些市镇小市民:普通工人,公务员,一般的知识分子,家庭妇女。表面看她的作品好像游离社会重大事…  相似文献   

10.
贯穿小说始终,基兰·德赛在叙述中不断把情节和沉思的状态相交织。她对她的主要人物,特别是杰姆拜伊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思考,也让读者反省了生活中的荒谬和矛盾。小说通过主要人物赛伊之口叙述了作者所做的沉思。  相似文献   

11.
青春三部曲是村上春树走上文坛最初的作品,它字里行间折射出作家自身生活的境况,透露出作家的思想情趣.三部曲中的几位女性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长相一般,经历平凡,社会评价不高,这种大众脸谱使她们具有日常化、生活化的特性.她们主要作为男主人公性伴侣的身份出现在文本中,各自不同的行为所蕴含的温情感动了男主人公,成为他们牵挂依恋的对象.解读她们,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女性意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作家利金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平实、自然、逼真地描绘生活中的善与爱,揭露人性中的恶与丑,呼唤人性美、人情美。作家描绘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五、六十年代苏联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和道德追求,在短篇小说《虹》与《黑头鸥》中尤其突出。作家以独有的视角勾勒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文风貌,表现出无私无畏的济世救民的精神和深刻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3.
新英雄传奇以当代新英雄为表现对象,借用古典"传奇"艺术进行创作,其"传奇"性主要有4个方面:(1)神鬼之奇。新英雄传奇以神话、传说及人物的写意化描摹来营造虚实相生的故事氛围;(2)人物之奇。侧重强调、夸张新英雄异于常人的行为能力;(3)庸常之奇。以大量偶然、巧合因素使日常生活传奇化;(4)文章之奇。从语言、修辞、艺术手法等各方面表现战争英雄的精神风貌。新英雄传奇利用古典传奇进行现代启蒙,形成了奇幻相生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井伏鳟二是日本文坛享誉盛名的作家,但是在国内对他的研究起步还比较晚,研究资料比较零散。本文围绕井伏鳟二的小说展开,对不同时期的小说加以论述,分析井伏文学的魅力。他的创作之路分三个时期,其作品往往在平易通俗的文字中蕴含着幽默含蓄的笔调,使平易的文字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人物多是些善良的劳苦群众。井伏鳟二在不倦的写作中,创作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精湛的叙事技巧,冷静写实的艺术手法,流畅而机敏,幽默而讥讽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从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作题材和写作对象三个角度对汪曾祺的小说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汪曾祺作品中的“最后一个”模式;《戴车匠》《鸡鸭名家》等通过对劳动者高超娴熟的传统手工艺的描写,抒发了汪曾祺对传统手工艺消失的惋惜;《羊舍一夕》等折射出人性的美,反映了汪曾祺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陈小手》等则揭示了人性的丑恶,批判了封建旧势力与当时丑陋的社会现实。“最后一个”模式概括性地反映了汪曾祺文化小说中的独特艺术魅力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五镇的安娜》系阿诺德·贝内特的"五镇"系列小说的一部。它描述了英国著名的陶瓷产地"五镇"的普通人的生活,体现了作者的进化论思想。这部小说虽然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在中国对阿诺德·贝内特及其作品的研究近乎是空白。文章拟用进化心理学中女性和男性择偶倾向来研究《五镇的安娜》中主要人物的配偶选择,揭示阿诺德·贝内特的进化论世界观以及进化思想在该小说人物行为和情节安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书法欣赏论     
书法欣赏需要具备书法关学知识、书法史学修养、博览古今书迹的阅读积累,以及书法临习和书法创作的切身体验。要“三观”作品、“五视”作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或情境。要着眼于笔画线条、结体造型、章法布局、墨色运用、署名落款、格调气息、师承创新及文字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老舍作品的翻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深远.本文梳理了老舍小说英译作的种类、特点及与译者的关系;指出目前老舍译作研究的不足;提出可行的研究视角,旨在为深入研究老舍作品英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许多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被东方化了的东方男性人物形象。分析其作品中的殖民话语,发现康拉德的作品中存在复调结构,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并不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形成作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语境,两者的语言具有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平凡的世界>通过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来表现"平凡"这个作家所力求的主题,强烈的真实感则是这部作品最具感染力与魅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