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得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都遭遇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球公民社会,从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形式、合作理念等方面展示了一种适应和体现着全球化时代权力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权利民主化等发展需求的新国际合作观。纵使面临着相互关联的独立性、代表性、合法性困境,全球公民社会的国际影响已日渐增强。特别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出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多元化策略调整。因此必须抛弃"国家中心"主义的藩篱,注重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劳动密集、低成本出口贸易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后,中国的比较优势仅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一观念普遍为社会所接受,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幻,我国必须重视劳工保护的问题,培育新的国际竞争力,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3.
4.
[提要]法国政治话语中的“solidarité nationale”,字面之义为“民族团结”,但并非汉语语境下通常所表达的含义,其实质是“国民团结”,它折射出法兰西资产阶级共和派所主张的公民民族主义与工农劳动阶层的“团结主义”诉求之妥协。文章阐释了法国“国民团结”概念的内涵及其思想根源所在,指出法兰西资产阶级民族建构思想以及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工农劳动阶层“团结主义”运动,是法国“国民团结”内涵主要体现国家对国民个体的经济社会救助而非聚焦于族裔群体关系的两大原因。  相似文献   

5.
海洋综合管理是当今世界海洋管理的新趋势,海岸带综合管理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点之一。拉美地区海岸带综合管理发展道路曲折、经验丰富,对海洋经济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意义,因此通过对比研究拉美地区与中国浙江省沿海地区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历史沿革、渔业、港口经济及海洋运输服务业、海洋生态与环保、管理结构与框架等领域,总结经验与教训,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国际组织的新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以来 ,尽管联合国体系的治理卓有成效 ,对推动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随着全球化的来临 ,它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遇到诸多矛盾和问题。国际组织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 ?本文从全球公民社会和全球治理的角度 ,分析评价了联合国体系的作用和缺陷 ,并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定位 ,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civilright意义上的公民权研究无法有效回应社会团结问题,须在citizenship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公民权。这种公民权遵循从身份承认到权利获得的逻辑,为存在分殊差异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团结资源。以此为理论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农民工的身份承认问题,认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市民与农民工彼此的公民承认共同迈进公民权的体系中,各自能够以公民身份自我宣称与相互宣称,最终达致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人运动也在中国兴起。李大钊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国际工人运动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劳工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思想渊源,是一个内容上熔知、情、义三种教育于一炉,目标上集政治革命、社会进步和人的完善于一体的思想体系。这既是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初步探索的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有着深刻鲜明的生成逻辑。这些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团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理念,在历史层面汲取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团结经验,在实践层面扎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呈现出系统性和辩证性的丰富意涵,在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诸领域追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全方位团结,强调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团结与奋斗、团结与斗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在推进新时代的团结实践、绘制未来团结篇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劳工保护领域,存在新自由主义和发展主义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迎合了全球化与资本的需要,但是按照其逻辑发展,社会将被损害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和社会关系紧张。转型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使国家必须把主动追求对劳工的保护视为目标,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的否定,发展主义开始成为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竞争"与"效率"优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成为次要的价值目标。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全球化压力使中国对劳工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发生偏差,离劳工保护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强国家"与"弱社会"的格局使得国家为主导的劳工保护的行动具有尤为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采购改革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近两年来的政府采购改革与立法是涉及到政治、经济与法律等多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采购的经济、政治和法治意义,之后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政府采购改革与立法作一评价。最后,文章对我国在未来的政府采购改革与立法的阶段性进程及当前的立法着眼点,以及我国政府采购方法与程序之立法对策等基本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从总体上讲,西方各国劳动关系的发展是从对立向对话、从冲突向合作、从无序向法制化方向逐渐推进。国家主导的立法干预机制、劳资双方集体协商机制、及时公正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保持劳动关系长期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条件。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时期,建立健全顺畅、高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进程日趋加深的今天,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发生了变化,文化安全在各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国际交往中的国家利益之争、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软权力"说的兴起和盛行等因素使得文化安全成为影响当今国际政治中南北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发展中国家应树立强烈的文化主权意识,运用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在创新和发展本民族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争取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和中国外交的审视不能离开全球化的总背景。由近代开始的全球化进程,由于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问题而在冷战后加速发展。全球化使国际安全的内容和表现、国际冲突的起因和解决、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角色的地位和作用等发生显著的变化,国际安全的重心由东西关系向南北关系转移。作为谋求实现现代化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面临全球化、现代化和民主化等多重挑战,“全面外交”是我们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虽已有法律规定和理论标准,但实践中有时仍难以对其作出明确区分,主要原因是,有时难以判断劳动者是否以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者的身份提供劳动.作者提出,应参照劳动者劳动岗位的性质、劳动稳定性,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劳动者是用人单位内部成员.同时提出,为防止用人单位故意将劳动关系转为劳务关系,逃避社会保险责任,应从立法上规定,劳务服务关系的主体双方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边疆研究逐步进入到人类学视野之中。全球化时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走出了民族国家知识体系框架,通过阐释边疆空间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社会关系和可能性结果,继而形成了“从边疆看世界”的鲜明的人类学叙事特征,内容包括边疆空间意义的地缘政治变迁和主体意义的生命政治形成,前者描述了边疆社会变迁和政治秩序的变化,后者则描述了边疆区域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以及相应治理技艺的演变,一同构成了全球化时代边疆“内”与“外”关联的多层面理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对中国边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当前的劳动关系存在着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法制观念薄弱、员工流动性大、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因此,应树立和谐社会价值观,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并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劳资关系协调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需要重视劳资关系协调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充分认识劳资关系协调理论研究的综合化集成化发展趋势.针对今后我国企业劳资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应从协调机制、和谐劳资关系的基本内涵、基本目标出发,探索我国企业劳资协调机制的内在演变机理、现行协调机制缺陷及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也是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两大基本劳动关系主体。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当前存在劳动争议高发频发、劳动合同缺乏规范、劳资双方沟通协调机制缺乏、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等突出问题。其主要成因在于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导致其身份地位不平等、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欠缺导致劳资冲突、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导致农民工保障面扩展缓慢。构建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协同治理。治理中,可将对私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作为关键环节,将组建工会和构建三方调节机制作为主要途径,将完善与农民工相关的保障制度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