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阴阳感应思想是理解《周易》治理之道的关键,《周易》治理之道建立在《周易》的礼治与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综合协同治理思想基础之上。《周易》的阴阳感应以礼乐为规范,礼治与德治的精神建立在阴阳感应的基础之上,《周易》的阴阳感应思想为礼乐制度的制定,以及礼制礼治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民众心理基础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对《周易》政治思想的研究,分析了《周易》所蕴含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的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补,阴阳矛盾促成变化。得出《周易》所蕴含的政治思想是在遵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基础之上形成的,包括顺时应变,以民为本,君臣共治为主要内容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艺术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最重要的艺术学思想是关于象的论述:"观物取象","观象制器","立象以尽意",此外,则是关于阴阳的学说。《周易》和《老子》一起,为中国艺术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论《周易》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富于哲理性的先秦经典巨著,主体内容是以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为基础,包含着自发和朴素的辩证思想,故被后人加以运用、继承、发扬光大。《周易》中的阴阳学说是非常丰富的,它蕴含着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以及阴阳的消长转化作用。此后,出现了《内经》等经典医著,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周易》阴阳理论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发挥和运用,指导着中医理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内经》以《周易》理论为指导,论证了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思想内容。由此,阴阳学说成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6.
《周易》与中国书画理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周易》太极阴阳观与书画之本原、生生不已说与书画之特色、观物取象论与书画之创作均有着内在的共通关系。  相似文献   

7.
《乐记》之形成受《周易》深刻影响,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学方法进行论述、梳理,认为《乐记》或秉承其思想:礼乐法天地的天人感应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变易的辩证思想、简易思想、崇德思想;或用其词句、袭其段落。通过诠释这些沿袭方式,揭示了《乐记》把《周易》自然宇宙之学重构为社会人事之学,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周易》阴阳气论思想对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影响 ,认为“精气为物”思想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以阴阳论气思想对中医学“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 ,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易》象数思维影响了民族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古代文学思想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天人合一、阴阳互动、通变致久等思想构成古代文论的哲学基础,而"言意之辨"、"意境说"等文学思想都和《周易》象数思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周易》阴阳合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构成中华传统德性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周易》之后的中国传统德性文化中,诸子学说,都从各自主张出发,共同遵循《周易》的顺应天道、天人合一等思想。阴阳之道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主要有崇阳说与崇阴说两大类。儒家思想重于崇阳,道家思想偏于崇阴。儒、道两家即使有崇阴、崇阳上的偏重,也从未将乾坤阴阳截然对立,而是把乾坤阴阳视为宇宙天地的两个方面。儒家的经世致用、内圣外王思想,道家的阴阳互济、天人合一思想,无不从乾坤阴阳之道中化生而来。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它名为一部筮占书,而实为一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天人之学”。《周易》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儒、道、墨、法、兵、名、阴阳等诸子百家思想都能从中投到各自的渊源。“厨易文化”还具有超时空的价值,诸如印度的佛教哲学,西方的近现代科学等等,无不与之相融通,所以它在当今世界上享有“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等美称。  相似文献   

12.
《周易》"乾"、"坤"两卦是阴阳对待的易理思想的集中展示,不论经文与传文都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突出体现为人在天覆地载之中,看龙飞马跃而立象昭德,取法于天健地顺的体性,自觉地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宏大势能,达到刚柔统一、德能一体、如天地之美的完善品格的建立,并避免阴阳失衡可能导致的凶险之变。  相似文献   

13.
《周易》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事实上,无论从《周易》文本的性质、从其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运行规则还是从哲学文化的意蕴上来看,《周易》皆具有典型的管理学特征。《周易》的管理思想可从人、物及管理模式进行考量,其所涉及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模型管理等思想极具现代意义。同时,《周易》管理思想所特有的诸如宏阔的视野、人文的关怀、义利的统一、变易而开放的思维模式等品质于当下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易》本体论中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哲学明确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模式.<周易>哲学的和谐之道,是整个中华文明和谐理论的源泉母胎,沿着"道体"、"阴阳"、"三才"三个逻辑环节连续展开,完成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从而也就完成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论,即"道"与万物和谐;"阴阳"间同济和谐;"三才"天地人和谐,并贯穿在中华文明从科学到人文,从本体到现实的文化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周易》是史"的重要观点。从"《周易》是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解析《周易》与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的关系。《周易》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出某个数学定律、数学定理或经验公式等数学内容,但它彰显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却一直在中国传统数学中发挥作用。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等中国传统数学家们所取得的杰出数学成就,均显示出《周易》的影响。揭示《周易》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观念,以"顺于天地之心"为易道之要义,并以"君道"的视野来论易道,实现了易学由筮到德再到道的理论提升。随着易道观的提出,《要》篇对《易》之为书的内涵和价值做了新的解读,特别从易象角度阐发三才之道和四时之变。与《说卦传》相关章节相比,《要》篇"损益之道"章的问题意识和致思理路更为原始,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周易〉阴阳说与和谐世界建构》.我们知道,上世纪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进入新世界以来,种族之间的冲突,局部地区的战争,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就国内来讲,信仰危机,道德滑坡,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都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因而,我们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但从《周易》阴阳说的观点看,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机遇的时代.《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时间关系,这里无法详细解释,但它的里面确实有一些思想智慧,对我们思考上述问题很有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成书于战国后期。先秦道家思想于春秋末期形成,刚好处在《易经》、《易传》的成书之间,而三者定然会相互影响,因此文章以此为视角,从易道思想的共同推动力、易道融通的哲学基点和阴阳对待、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感而遂通、直觉体悟的认知方式4个方面初步探析了《周易》与老庄思想关系的渊源贯通性,以期对于易道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易》学界对《周易》之《乾》、《坤》两卦大象传的解释,因不明关键词健与坤之训诂而导致误断、误解,根据韩仲民先生的研究和进一步考证,可以断定旧传之天行健和地势坤宜句读为天行。健。和地势。坤。,而孔子所云乾坤其易之门宜独立为句,是《周易》大象传的主旨,意在表明天地阴阳,乃《周易》之本,人们只有理解到效法天地,才能深入理解《周易》,其经世价值即效法天地,修身治国,在与天地共存亡的指导思想下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这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本文从天地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揭示了《周易》以天地万物始于暌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绵延不绝的中国哲学长河,《周易》无疑是其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