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王明不止一次地标榜自己是反对“立三路线”的英雄,似乎自己与“立三路线”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事实究竟如何?本文仅就王明在“立三路线”形成过程中的思想、观点及其对立三错误的态度试作剖析,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1930年3月至6月,是“立三路线”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王明写了近20篇文章,几乎和李立三的文章相等。在这些文章中,他的基本观点与李立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  相似文献   

2.
李立三在20世纪30年代初代表全党充当苏联共产国际的替罪羊,除"立三路线"外,还有一条正确路线之说完全是后人杜撰;30-40年代居留苏联15年的工作与生活沉浮不定,40年代中期回国热心报效祖国却被污"里通外国".隐性、显性和虚假的"苏联背景",给李立三的政治生涯加上了厚重的阴影和悲剧色彩,一旦造神运动兴起,李立三即难逃厄运或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3.
三、投俈王明,破坏鄂予皖根据地“钦差大臣”夺权一九三一年一月下旬,张国焘回到上海,开始了新的反革命投机活动。当时,我们党正面临着一场尖锐、复杂的两条路线斗争。半个月以前,王明反党集团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法,从各方面压迫党中央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王明是打着“反对立三路线”的旗号上台的,实际上推行了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的机会主义路线,胡说什么中央“对立三路线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由来一九三O年六月中共党内发生了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为了解决李立三所犯的错误,共产国际为此而召开了专门会议来研究和讨论。当时周思来和胆秋白也参加了会议,会后形成了共产国际的“七月决议”,并指派周、区两位回国召开六届三中全会,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七月决议”的精神,并要求按此精神来终止立三的错误。一九三Q年九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由粗秋白主持,周恩来作了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李立三作了检查发言,并通过了相关的决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会后中共中央的工作由区秋白主持。三中…  相似文献   

5.
李立三正视自我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三(1899—1967),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人所共知,他在历史上犯有“立三路线”错误。但他在后来正视自我、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无产阶级革命者总是力图使自己的行动有利于革命事业和人类社会进步。由于主观、客观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对于纠正党内第二次“左”倾路线起了一定的作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指出,三中全会“纠正了立三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形势的极左估计,停止了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和经常工作。”我们一般的教科书、论著等也都认为,这次会议“基本结束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其不足之处只是对立三路线存在调和主义倾向,果真如此吗?六届三中全会真的对“左”倾错误进行认识和克服了吗?如果三中全会已解决了“左”倾路线问  相似文献   

7.
1930年,周恩来同志在我党中央担任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兼军委书记的重要职务。他不仅对我党我军的各项建设,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特别在制止和纠正李立三“左”倾盲动路线方面,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周恩来同志这一伟大历史功绩,本来是应该大书特书,但是长期以来,从王明到“四人帮”,却把对立三路线实行“调合主义”的莫须有罪名强加到周恩来同志身上,致使周恩来同志这一重要贡献长期不为人知晓。随着《周恩来选集》(上卷)的出版,这种历史的迷雾被冲破了。选集中收录的《关于武汉工作问题》,就是周恩来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立三路线的明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产生、发展及结束的全过程的考察,认为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而其恶性发展膨胀则与李立三本人的错误思想认识有关,其最终的被遏止则又主要归功于共产国际,但同时共产国际对李立三"左"倾错误的纠正又是很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9.
三、投俈王明,破坏鄂予皖根据地“钦差大臣”夺权一九三一年一月下旬,张国焘回到上海,开始了新的反革命投机活动。当时,我们党正百临着一场尖锐、复杂的两条路线斗争。半个月以前,王明反党集团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法,从各方百压迫党中央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王明是打着“反对立三路线”的旗号上台的,实际上推行了一条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11.
党领导的东满地区"红五月斗争",使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在东满地区的"红五月斗争"中产生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但它不是"立三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共产国际及联共(布)中央酝酿并改变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走向."西安事变"始终是围绕苏俄远东战略安全的核心利益展开的.国际地缘政治是研究"西安事变"发生发展的前提.张学良事变的动机在于借助中共谋求苏俄的国际援助,以"西北联合政府"取代"南京国民政府".事变后的政治态势出乎张学良所料.张执意护蒋回府,是幻想破灭与政治谋骗双重打击下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14.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与“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共产国际的下级,陈独秀在无奈地接受了党内合作形式的国共合作政策之后,不得不同意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与国民党的排挤之下,陈独秀才发表了所谓的具有"二次革命论"倾向的文章."二次革命论"中所表露的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及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的放弃,恰恰来自共产国际,而不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关于王实甫《西厢记》思想的看法,基本上众口一词认为《西厢记》是反封建的。这种矛盾、含混的说法显示了人们在《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认识上所处的困境,也透露了人们需要对《西厢记》的主题思想重新认识。在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张珙二人从相爱到结成婚姻经历了一个在"礼"的约束中挣扎、以"义"为支撑冲破"礼"的约束而结合,到最终结为婚姻——也就是回归"礼"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最初的情与礼的冲突"、"婚姻与礼的分裂和婚姻与义的结合"、"义与礼的冲突"、"冲破礼对心灵的束缚,走向情与义统一"、"情义与礼统一"五个重要步骤。通过这些情节安排王实甫《西厢记》清楚地展现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饮中八仙"的演化与李白为"翰林供奉"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索现存资料,知盛唐"饮中八仙"有两说:一无裴周南,一有裴周南,迄今仍没有为大家认同的解释。实际上,"饮中八仙"本来就不很固定,是盛唐俗传的结果,而人们乐道的长安会饮是不太可能的,李白开元、天宝间两入长安的史实也为"饮中八仙"的演化增一佐证。同时,"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分野于开元二十六年,及此年前后李白仍在长安为"翰林供奉"的史实表明:开元间李白确实到过长安,寓居时间在十年左右。准此,李白这段时间的作品就需要重新编年、重新研究,《新唐书.李白传》也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