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辉 《浙江统计》2006,(10):21-23
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1993SNA)中,对政府单位及非营利机构的非市场产出是按如下方法核算的:生产和提供此类服务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之和,即中间消耗、固定资本消耗、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等项之和,此时假定该类生产性活动的营业盈余为零。如此处理的原因在于:1·若不假定营业盈余为  相似文献   

2.
朱贺  向书坚 《统计研究》2022,38(1):15-30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毛邦基 《统计研究》1986,3(2):51-59
(二)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是为了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更主要地通过中间投入来反映,因此,投入产出表引进了总产出,中间投入等指标,补充了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着眼于最终产出,不能反映部门间的互相联系的不足,成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称工业增加值。从生产角度讲.工业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即为增加值;从收入角度看,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之和。因此,工业增加值实际上就是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整体经济效益。作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活动,即对这一成果的分配必须界定它的合理比例,才能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员工平均收入的逐步提高。一、“八五’时期轨迹1990—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构成变化单位:%从九十年代以来,绍兴市工业以…  相似文献   

5.
投入产出模型求解条件的经济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玉潜 《统计研究》2003,20(2):54-5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AX +Y =X式中 ,A为n阶投入系数矩阵 ,元素aij是非负 (为简化说明 ,本文设aij>0 )的投入系数 ,其含义是j产品部门 (以下简称部门 )生产 1个单位的总产出所投入 (消耗 )的i部门产出量 ;X为总产出向量 ;AX为中间产出向量 ;Y为最终需求向量。对于非负 (元素不全为 0 ,以下同 )的最终需求Y ,需要什么条件才具有正的均衡总产出X ,即满足上面平衡关系式的正值总产出 ,投入产出分析给出了两个数学条件 :霍金斯—西蒙 (Hawkins Simon)条件 (以下简称H …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2008年SNA,阐述了GDP核算框架中的R&D支出资本化核算处理、基本分类和基本方法,分别从生产法GDP核算、收入法GDP核算和支出法GDP核算三个角度,系统梳理了各种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资本化核算对GDP核算和相关主要变量的影响,详细讨论了自给性生产与以出售为目的生产、市场生产者与非市场生产者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资本化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对GDP核算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后,从生产法看,总产出和增加值有所增加,中间消耗有所减少;从收入法看,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保持不变,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增加;从支出法看,资本形成总额有所增加,政府消费有所减少,居民消费和净出口保持不变。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开放经济中研发出口和进口核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在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部门处理的,其处理方法与SNA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请参看本刊今年第1期《如何估价银行。的产出》一文),它不仅把金融部门从事经营汇总、结算、代办等业务获得的手续费作为各部门对金融部门所提供的劳务的中间消耗,而且把金融部门运用存款所获得的利息、红利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利息的差额也作为各部门对金融部门所提供的劳务的中间消耗,分配到各相应的部门中去。两者均以各部门利息支出净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同时,还利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损益明细表及基层调查汇总表中的有关资料推算出金融部门的投入构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鹏  许健  吴灿 《统计研究》2010,27(7):73-77
本文以中国1987、1992、1997、2002、2005年五张全国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对象,研究了1987-2005年间中国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总体差异程度总体上为下降趋势;直接消耗系数的稳定性和直接消耗系数数值的大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差异程度增大的部门主要集中于高科技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差异程度减小的部门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1987-2005年,中间总投入比成逐年增加,各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比的平均值逐年下降,离散程度减小;1987-2005年,三次产业均增加了对第二产业的中间消耗、减小了对第一产业的中间消耗。  相似文献   

9.
《浙江统计》2002,(12):43
(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 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用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利息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国际上的做法是在非金融企业部门内,不把部门的利息收入(还有类似性质的红利等)包括在部门的总产出中,同时也不把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利息支出包括在中间消耗内,而是作为该部门增加值的构成项目。但在对银行部门净利息收入(已收利息减已付利息)的处理上,按时间先后而有所不同。 如果只是把银行实际收取的服务费作为总产出,那么银行部门的营业盈余是负值,一般情况下,增加值也将是负值。似乎表明银行部门没有为社会增添财富,这样处理显然极不合理。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银行部门  相似文献   

11.
张芳 《统计研究》2011,28(8):73-79
 在中国近三十年发展中,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做了进一步开发,编制出中国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包含居民部门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就2002年与2007年中国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2002年至2007年,出口对中国总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诱发量均显著增强,其中加工出口所诱发的绝对量大大小于非加工出口,但其诱发增长速度超过了非加工出口;从拉动机制看,出口对总产出和增加值的间接诱发系数增大,引致诱发系数却在下降;出口对劳动投入的直接诱发系数、间接诱发系数和引致诱发系数均在下降。  相似文献   

12.
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戚少成,王海波,杨红城产出表或制造矩阵简称V表,它是投入产出表的一张附表,在投入产出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V表与U表(亦称投入表或消耗矩阵),采用间接推导法可以编制投入产出表;通过V表计算出来的各种系数可以反...  相似文献   

13.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保险业是比较特殊的部门之一.怎样确定保险部门提供的保险服务的总产出,怎样在各中间需求部门和最终需求部门之间分配保险部门的总产出,是编制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过程中一个有争议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直接碳排放效应和间接碳排放效应用来测算综合碳排放效应.通过行业的碳排放量和行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分析测算出直接碳排放系数,再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完全消耗系数乘以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两者相加得到综合碳排放效应,此种方法成功的回避了投入产出表编制量少及以往研究中缺少对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弊端.并且通过2004-2012年碳排放量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2005年、2007年及2012年中由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作用使得建筑业人均产业增加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综合引起碳排放量变化了21.29、25.80及25.69百分点;建筑业间接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较大;并且农林牧渔业消减了总效应的30.57%、8.19%和9.44%.  相似文献   

15.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于1931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通过国民经济中各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来研究经济结构之间依存关系的方法。随着投入产出法的完善,它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大到国家、地区,小到企业都可以用投入产出表及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编制经济计划。一、投入产出分析1、技术经济联系分析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分析的指标是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是指某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本部门及其它某一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它反映了国民经济中有直…  相似文献   

16.
《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中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二者的构成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第二期)1、在投134表《其他服务部门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调查表》中,“主营业务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概念是否一致?答:在财务报表中,主营业务利润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而在投134表中所有期间费用都已在成本费用部分进行了分解填报。为避免重复填报,此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指标概念有所区别,仅填列扣除各项期间费用后的主营业务利润部分。2、其他服务部门单位在填报投134表《其他服务部门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调查表》时,财务报表中有许多成本费用科目属于增加值中营业盈余部分,对…  相似文献   

18.
严格区分增加值同中间消耗的界限,对于明确增加值的含义,正确计算增加值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增加值和中间消耗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前者是指生产或劳务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后者是在生产物质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的价值。但两者都是企业所生产的物质产品或劳务的总值的组成部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是生产设备及设施在生产或劳务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何丽丽 《浙江统计》1996,(10):25-25
最近,笔者根据工普资料计算工业增加值率指标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即:计算增加值率指标的分母——现价工业总产值用原规定数字还是用新规定数字.大家知道,工业增加值率是报报告期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反映工业生力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公式为:这在以往不成问题,因为增加值是含税的,现价产值也是含税的,范围一致。但1995年工普资料中,既有含税的现价产值(原规定),也有不含税的现价产值(新规定),该用哪个作分母呢?有人说.这要看具体用途,如果是为了与往年对比,应该用含税现价产值;为了与往后对比…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生产率时,是否考虑物化资本对劳动的消耗将时结果产生影响.物化资本消耗包括中间消耗和固定资本消耗.本文以199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劳动生产率,并比较了各种测算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