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同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法人具有不同的权利能力,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经营、业务范围上,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商业发展趋于繁荣的背景下,是否继续保留对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即是否继续规定法人的经营、业务范围成为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抽象和具体的二重性.一为抽象的资格,一为具体的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限制仅仅指的是作为具体意义而言的权利.自然性质、法规和法人目的事业限制的是法人享有的具体权利范围.而法人超出经营范围的行为不应一概认定为无效或者有效.法律在权衡法人与善意第三人利益关系时,应侧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以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 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国有独资公司中的经营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从法律上规范了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怎样组织和行为,为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指明了方向。可是,一些进行试点的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在改革  相似文献   

4.
梅乔 《科学咨询》2008,(5):22-22
吊销营业执照是公司解散的原因之一,公司解散是公司法人资格归于消灭的必经程序.公司解散后是否还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公司法的规定、财产、债权债务以及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等说明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依法注销前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5.
吊销营业执照是公司解散的原因之一,公司解散是公司法人资格归于消灭的必经程序。公司解散后是否还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公司法的规定、财产、债权债务以及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等说明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依法注销前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6.
经济合同条款是签订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的具体内容,体现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双方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是合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体法上的困惑我国现行立法并未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性质作出明确规定,而就业主委员会是否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1.业主大会属于社团法人,而业主委员会为该社团法人的代表机构,对外以业主大会的名义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并由业主大会对其合法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即业主委员会不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1)。2.业主委员会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已具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的条件,业主委员会应属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其他组织(2)。3.由业主大会选举成立的业…  相似文献   

8.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是各行各业生产保障,而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供用电双方关系中,由于供电营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供电人具有唯一性,而用电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任意,复杂且多元化,因此,在客户法律维权意识逐步增强的形势下,对于供电企业来讲,抓好供用电合同签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高校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学校的法人代表。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就使得高校从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到独立法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就迫切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革。本文主要论述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构建更合理的理财体制推行绩效管理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法人产生以来至《德国民法典》建立法人制度以后,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之一,虽已被各国立法所采,但关于法人本质的争论从未停息,对于法人本质的问题,学说和立法却都未有共识。本文无意证成某一种法人本质理论的正确性,而将转换视角,本着开放的态度,试图充分挖掘诸种法人本质理论的合理内核,以为法人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找寻理据。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责任机制是指依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使其人格化和获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是人格化的法人,具有法人地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自主地对外开展活动,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我国立法设计的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相结合的法人机制方案,已经不能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法人形态多元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故应当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事人已经获得了市场主体性地位,能够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的利益,在民事诉讼法中体现为能够自由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然而,作为当事人一项重要权利的处分权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严重缺陷,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完善处分权制度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相似文献   

13.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传统制度,它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当事人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就民事权利和义务或诉讼权利和义务问题达成协议,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活动。调解制度是解决纠纷地一种有效工具,但是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本文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希望国家的行政诉讼制度能逐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14.
游伟 《领导文萃》2015,(7):23-24
<正>在实际生活中,个别行政机关或企业单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害公共利益,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损害的行为时有发生,但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却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追责。之所以存在这种状况,与我们的诉讼理论及法律规定的滞后有关系。我国原来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过,去年生效的民事  相似文献   

15.
武瑞玲 《决策探索》2005,(11):59-60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只有产权归属清晰.才能有明晰的财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人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只有产权的清晰界定才能够帮助解决信息和激励问题,以便降低交易成本,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资源就可以得到合理的配置。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支配交易的真正基础是产权.只有产权明晰,经济行为主体才能形成与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从而产权就会像稀缺性和竞争性一样,进入决策者的信用函数,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完善民事执行活动,是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议题.其解决路径,包括对民事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执行救济和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执行监督.明确两者的关系,是完善民事执行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宪政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限制约束权力,以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为目的的机制,同时联系民法上的民事权利,得出宪政与民事权利的关系,即民事权利催生宪政,宪政保障民事权利,两者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影响着事业单位法人的发展.法人治理结构能够解决事业单位所有权归属,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问题.事业单位法人建立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以理事会或董事会为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事再审事由作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突破口,要想解决“申诉难”和“申诉滥”的困境,必须以科学设立民事再审事由为根基.究竟何为科学设立,设立后又如何使民事再审程序顺利推进,使得人民的合法权益达到最大化的保护呢?针对这些疑问,本文主要从设立民事再审事由的角度进行探讨,力争寻求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提高民事诉讼效率,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涉及到民事权利的保护,与当事人的利益攸关。本文从民事权利的种类体系出发,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做出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