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法、与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中有利于健全人格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归纳、分析,认为传统武术在传授武术技术的过程中较为重视以伦理型文化为主的道德人格塑造,为促进武术文化全球化发展、帮助广大习武者更快地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必须充分挖掘武术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习武者的健全人格塑造与培养。  相似文献   

2.
廓清武打与武术、套路与武术、气功与武术、招式与桩、太极拳与武术、摔跤与武术以及武德与"打不还手"等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正确认识和研究中国武术,继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重振中国擂台武术雄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武术教学中往往忽视武德教育的倾向提出见解,并以武德教育与武艺并进一同分析,使习武者树立以德为先、以武会友的高尚品德,更好地成为新时代的武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从文是一个具有土家族血统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土家族文化传统的作家,他以湘西民间优秀文化精神及城市下层民众的优秀品德为参照观察"现代"文明,从而发展了自由主义的保守性,成就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他虽然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传统具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基于救亡与启蒙的使命而"退返民间",从民间优秀文化精神中探索中华民族的活力与重造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术与气功教学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人们对“意”、“气”的认识,根据武术与气功的实际练习效果,对武术与气功的教学提出了适当的要求与意见。  相似文献   

6.
庙会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国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精神信仰的主要途径,其文化是中国底层人民重要的精神寄托方式。同时,庙会文化又是中国民间民俗习惯的表现方式,它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民间人民朴实地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俗的方式和方法。另外,庙会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主要途径,其与地方经济也息息相关,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庙会文化的正向影响。此外,庙会文化还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社会民众通过庙会文化来表达内心的恐惧与不满,喜悦与幸福,从而实现内心的平和,这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总之,庙会文化具有记录、认知、教化、变革和融合等多种功能,对于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等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对于促进基层中小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武术课程教学应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予以重视与强化;重视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加强武术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需求,拓展武术多元教学手段;试点武术段位制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激发学习动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区域地方民族民间武术文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在世界民族传统文化中厚重泰极,数千年的传承中武术教学过程是对习武者人格凝炼及思想银塑的过程,是一个根据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具体时代环境确立正确价值导向从而实现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双向价值过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生态资源开发是民族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以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为背景,以武术之乡湖南新化梅山武术拳种为具体对象,对梅山武术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凝聚的传统生态元素进行剖析,并探析其传统生态资源开发路径,可见,各地传统武术在传统生态资源开发路径上,应结合各自凝聚的传统生态元素,在区域性本土文化圈打造、本土武术竞技性能挖掘、民间社团组织的建立以及本土武术文化进校园等路径建设上下功夫,为当地民众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文化背景的熏陶,深深扎根在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使中国民间音乐的内容和基本形态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这种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艺术形态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与精神内涵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使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更具有音乐的线条、音乐的精神与音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论述了儒、道、佛三学的鼎立与交融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后指出,三学在发展中对武术、气功产生了或利或弊之影响.相较而言,儒、佛对其有一定积极意义,而道学则起到了主要是思想上的消极作用.文章还探讨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对武术、气功发展的影响,认为自新儒学产生以后,武术、气功向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文化的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新时代语境凸显了民间信仰的文化性。历史地看,民间信仰文化性是学理反思的产物,并以民众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客观结构与意义结构为内容,以主体性的文化自觉为旨归,体现为一种异于宗教性或民俗性的社会文化特质。民间信仰文化性经由作为日常生活方式、作为公共治理叙事等具象表达形式,促使其内嵌的文化规训、文化治理、文化象征功能得以张扬,构筑了一条将个体、社会、族群等多元主体囊括其中的文化意义网络。因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战略目标中,要积极推动民间信仰文化的治理转向,彰显其应有的文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中国民间优秀宗教文化代表之一的闽南民间关帝文化,完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这传承千百年来的传统宗教文化将焕发出新的更大的生命力。它带给老百姓的将不再仅仅是精神世界的支撑与寄托以及信仰的终级关怀,带给老百姓的将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财富收益。  相似文献   

14.
论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发展--结构或功能传播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奥运会为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供了世纪契机,国家武术管理部门应确立可行的战略决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加速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是确立武术文化传播信息化的现代发展之路.应确立结构功能协调的武术文化传播实施理念,做到功能发挥与结构分工相一致,科学高效的实施武术文化传播工作.本文从社会文化学角度出发,以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武术文化传播问题为个案研究,诠释结构功能武术文化传播实施理念,以期推动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文化帝国主义”的视角以及“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下的梅山武术传承和发展现状来看,“蛮”是梅山武术的精神要核,梅山武术的“文化悖谬”主要体现为文化传统与现实诉求的矛盾;传统精神与现代价值的差异是梅山武术生存危机的直接导因,社会基础的变迁是梅山武术现代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升华梅山武术的现代精神价值理念,确立对梅山武术文化的认同与适应,重视传统的维系与超越是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 ,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 ,民族文化一直影响武术的审美意识 ,武术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骨气  相似文献   

17.
盐池县铁柱泉张家武术是宁夏民间古老的武术流派。张家单头十八模子棍为母子棍系 ,棍用一头 ,兼含枪法 ,体系完整成熟 ,是西北单头棍法的重要流派之一。铁柱软鞭动作古朴 ,技法风格独特 ,是宁夏民间武术中的珍品。张家武术是在宁夏特有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中孕育形成的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是西北民间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唐人尚武,在唐代武术文化中,往往还推重比武过程中的灵感智慧,以一种乐观豪迈的精神,描绘比武过程及其所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武术中某一技艺以技服人,还往往有为国争光震慑外夷的更大用场。这种主要以武术比试较量所形成的豪侠观念,还泛化到其他文化分支。成因有:人类争强好胜的本能与宽松文化环境的充分适合;中外往来活动的催发;帝王将相的喜好与江湖技艺游乐精神的共生互动。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通过对武术文化丰富内涵的挖掘,进一步探讨武术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功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引起人们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以及在武术教学中如何培育和发扬武术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少林寺.坐落于少室山麓五乳峰下的丛林之中,以禅宗和武术闻名于世,有“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观:少林文化。少林文化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包括少林功夫,禅.寺院建筑、碑刻等.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少林已经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