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文科学作为关于人的价值及其精神表现的学科是正确反映了人文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肯定和维护人文科学的科学地位和科学称号,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和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也便于对科学系统的统一管理.但由于人文客体具有不同于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诸多特点,使得人文科学包含了若干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与品格,因而也具有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和不可取代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科学研究,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文明共建并进,使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科学协调发展。一、精神文明的内涵、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趋势里.精神文明的内涵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世界得到了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它主要包括王个方面:一是指精神发展,包括思想、政治、伦理、道德、信念、意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 人类的命运始终与自然界的存在、发展休戚相关。人为了适应并改造自然,使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我们所说的自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它向来是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对象。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界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并且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巨大推动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确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以创新精神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和思维活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高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以及社会道德风尚、价值取向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经济发展效益,越来越体现着生产力的强大作…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与现代化陈战国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文化范畴,属于民族文化的价值系统。所谓价值系统,就是一套对于世界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态度。它不同于科学系统,它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在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便...  相似文献   

7.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自身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就是文化行为,即文化价值行为,通俗一点说,人的活动行为就是文化。如果我们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人的活动行为中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命需要;二是人的活动除了满足物质需要而外,还有精神需要;三是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人只有在其生存过程中,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才开始考虑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人不是单纯地谋求生存的满足就完成了其最终的活动目的,除此而外,还必须考虑人的活动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最终意义是什么。这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这是社会科学院发展的一个科学定位,既指明了社会科学院发展的前进方向,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打造一流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提上重要日程。从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发展现状和世界"思想库、智囊团"发展的实际出发,需要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打造一流的"思想库、智囊团",必须在提升对社会科学的认识上有所突破社会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地位作用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而且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意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把马克思主基  相似文献   

10.
康德对自然与精神的划界,导致价值从认识论隐退,从而使实证主义有机可乘,以知识论取代了认识论,这让哈贝马斯感到震惊,于是,哈贝马斯通过重新考察认识论,以兴趣为导向作认识的基础,力图恢复认识论的价值意义。为此,他分析西方实证主义兴起对社会科学产生的重大影响,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社会科学,认为把价值从社会科学中驱除的做法,危害着社会科学自身存在的价值,应该通过辨析自然科学方法使用在社会科学上的危害性,提出社会科学应该采用批判解释学,摆脱自然科学方法论阴影,从而克服社会科学所产生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两种知识都需要普及。科学知识的普及 ,一般来说就是把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 ,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 ,进而能够运用它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当前 ,科学普及工作、特别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 ,需要探讨新对策和新措施。新形势与新任务当前的国际、国内新形势 ,使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也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世界科技经济的新潮流使科普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世界范…  相似文献   

12.
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它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创造本性,其基本依据是以主客体统一为特征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超前认识的发生,与人类实践所包含的需要、价值、理性等基本要素密切相关。首先,超前认识与人的需其直接相关,其目标是为了设计和创造自然和社会中本不存在,但却为人所需要的过程、程序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需要;其次,超前认识与人的价值设计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人的价值设计也就是超前认识,它是主体思维对未来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可能运动过程的设计和反映,它遵循人类实践的规律和主体价值利益原则;再次,超前认识与人的理性活动密切相关,它是人类活动中理性色彩最强的一个部分乃至被看作是主体合理性行动的典范。基于此,超前认识是主体的一种对象性的创造活动,它集中地体现出人的实践的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展望”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这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有来自15个国家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机构的代表出席。大会在11月2日上午9点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主持。李铁映院长作了题为“携手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变革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一种强大思想武器,它和自然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无尽的资源。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新世纪又向人文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14.
人们认为,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较之社会科学的贡献要大得多。如果同意社会科学落后于自然科学的说法,那么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则在于社会科学未能正确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的行为。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最主要的是技术进步,是科学的论证能力。社会科学的目的则是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为此必须作出道德选择,而这种选择在自然科学中是不需要的。要弄清人的行为的意义,无须揭示因果规律和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在这两种立场之间不可能采取任何折中的方案。每个社会科学学者都应从这种局面中独立地寻求出路,找出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科学的解释吻合不起来。假设将人类的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行为反应,另一类被看作是行为。纯粹的行为反应包括人体内的过程:心脏的跳动、眼睛的睁与闭等。而行为则是不直接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我们可  相似文献   

15.
提高期刊质量涉及许多问题,除了编辑人员的主观条件之外,还有很多客观条件,应当说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作为社会科学期刊,在众多的条件中,提高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却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 一、提高期刊质量必须提高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生产明显地分为三大类,即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都在整个社会生产这个大系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精神生产也叫意识形态生产,期刊工作就是精神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统计,到1991年11月末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达6500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有11种,《半月谈》发行量最大,每期发行622万份.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阅读期刊获得的科研信息,已占总量的70%左右.(见1992年1月11日《人民日报》)这些数字充分证明,期刊的编辑工作和期刊确实是整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著作家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产品是创作者思想感情的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造成了对人类生存不利的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代价越来越高。以包括气候环境在内的自然生态为前提和依据的生态系统化的社会价值意识为指导,自然科学及其技术与社会科学及其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可能有效扭转气候变化与生态变化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不利趋势,这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在于满足人类的整体需要,不断实现人类的整体价值.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不断处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互生互惠、和洽相处,这必须通过人不断调整自身(对自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来完成.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主体(人),在于主体的内在内涵的正确和由此产生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正确.而在主体的内在内涵中,与人类实践最基础的关联是其价值观,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它有赖于人的价值观的转向(正确),有赖于社会的价值目标的正确,从而把发展看成是维持或增殖社会主体的能力而不再仅仅看成是对社会物质成果的积聚;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整体需要的满足而不再仅仅是对"我的"或当下的"我们的"利益的满足;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精神的升华、自由度的拓延和人的全面性内容的持续获得而不再仅仅是对人(社会)的物性要求的满足.新价值观的这些内涵,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然而,方向和前景不等于现实,正像人不可超越自然而在现实性上与自然平等一样,人也不可超越现实的、具体的人和社会的存在去侈谈人与人之间平等、人的思想观念的"正确"等,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其自然限度,而且更有其人文限度[1].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关注的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人们深刻反思科学精神对自然科学的物质功效,与对社会科学的精神功效的整合,这也正是科学精神价值统一体的深刻内涵.科学理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精神的价值理性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从文化价值论层面、科学认识论层面、科学价值论层面、科学方法论层面探索科学精神价值理性,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精神体现出科学价值理性;反思人与社会关系,科学精神体现了社会价值理性;反思人自身的思维运动,科学精神揭示了精神价值理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赢找到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精神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在人们劳动和改革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的人进行创造活动(通过一定的产品体现出来)的一种过程。这种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客观属性。它是以满足人们利益为目的的客体。价值是文化活动的产物和成果,是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文化价值的这种性质不是由文化本身的自然性质所决定,而是由社会历史实践的现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论第二自然     
一、为什么要研究第二自然人类的出现,是物质世界进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人类以其特有的思维和劳动能力,而高于物质世界的任何其他部分。由于人类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它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使物质世界达到了自我认识,而它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则又使物质世界达到了自我改造。人类的思维和劳动能力,或者说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在客观上集中地表现为一件新事物的出现:这就是大量人工创造物的产生,如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及文化艺术产品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