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的境界     
肖云军 《社区》2012,(5):4-4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  相似文献   

2.
乐书     
宗璞 《社区》2012,(14):7-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这个人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他在写书的时候,对自己已经进行了过滤。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学者藏书既有助于学者的学术事业和人生,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藏书和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乐书     
宗璞 《社区》2008,(11):7-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凤。”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凤”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5.
艳洪 《山西老年》2013,(12):22-22
徐特立青年时就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壮年时他有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要求学生读书量之大与读书速度之快是令人吃惊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教纲”与耶鲁大学的“指导研究”,以及达特茅斯学院的“达特茅斯计划”、斯沃斯摩尔学院的“外来试验项目”和公立大学的“荣誉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读书能力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与成功。  相似文献   

7.
《论语》之“学而优则仕”一语,往往被人们理解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又是为了光耀门楣,谋取私利。于是,“读书做官论”便被当作“学而优则仕”的代称。其实,人们将“学而优则仕”视为“读书做官论”时,却并未了解其确切含义,这就有必要为其“正名”。在这方面,已有学者进行探究。笔者也发表几点浅见,如蒙专家教诲,则幸甚。我们先也不妨将“学而优则仕”称作“读书做官论”。因为“仕”即做官,至于“学”虽然不仅仅指读书,却毕竟包含读书在内。那么,《论语》①之“读书做官论”到底是怎样的?从《论语》看,孔子确实…  相似文献   

8.
程立海 《社区》2008,(11):59-59
年年读书日,今又读书日。但对每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知道的有几,更遑论努力读书了。这决非信口雌黄。每当读书日期间,你若问一问身边的人,对此节日的知晓度,多数人会满睑茫然地说:真的,“世界读书日”,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世界性的读书节并未真正达到它应有的初衷而走入人们的视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件太奢太侈的事。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词例如“刻苦学习”、“苦读”等来形容读书之苦。其实我认为应该是“读书之苦是源.读书之乐是泉”。  相似文献   

10.
书累     
余斌 《社区》2008,(20):4-5
老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还应补一条——“书到搬时只嫌多”。都是说书,这里“多”与“少”却有有形无形之分。“恨少”是恨肚里少,“嫌多”是嫌架上多。读书是要读进肚里才算数的。当然不是太容易。替代的法子是充以满架图书。朝夕晤对,虽不能将满架图书化为满腹诗书,至少向往之诚是有了。所以平日并不嫌其多,坐拥书城,关起门来,反有顾盼自雄之慨。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谭可(广东高州中学525200)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朗B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  相似文献   

12.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近年来,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许多学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节”“书香满校园”等活动,形成了大量的书面资料,课外阅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学校还评选了一大批“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可谓可喜可贺。但这其实这都是表面的繁荣。我们发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结合本校的读书情况,发现课外读书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表面热闹的读书活动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14.
阮直 《社区》2014,(35):9-9
读书是件奢华的事儿。大众的读书在本质上不是读书,而是渴望学习知识,知识的来源未必只有读书一条道,在没有书籍的远古时代,人类文明一样能够传承。有了书籍当然是好事,由知识分子记载下来,便于更广远播,但书籍一特别是那些经典,从来都是给少数知识分子看的,比如我们的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从古到今也没有多少人看。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三件宝贝——“信念之灯”、“清心之镜”、“公平之秤”体现着党员干部的修养和品行。“三件宝”是抵制诱惑,拒腐防变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夏德锦 《社区》2010,(23):51-51
古人谓读书有“三上”之说,是说“时光容易把人抛”,劝读书人“莫辜负了好日头”,抓紧一切可用的辰光来读书。白日苦短,黑夜漫长,还得焚香以继昝。似这等读书行状,岂不显得匆忙了一些?目下读书种种:读应考书,为达龙门:读实用书,为强技艺……实是经世致用,目的性明确。  相似文献   

18.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入门”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说”、“学”、“乐”、“画”、“物”的导人方法所“逗”出的“情”.它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启动内驱力的前提和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学生的“情”被“逗”开了,也就具备了跟课文“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斗全 《社区》2008,(11):15-15
“读书种子”一语,近年常被人提起,亦多有文章谈之。一般都用来指爱读书的人、大学问家,例如说“陈寅恪是杰出的读书种子”、“钱钟书是难得的读书种子”、“在全国招三十名读书种子推荐出国”等。此间的有些大词典也释为:“读书人,能读书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另一位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其实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自动、自主而充满兴趣地学习,掌握一套有成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具备一种不断探索、更新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是极为紧要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种教学思想呢?这需要作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