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轶口 《今日南国》2009,(11):46-47
借钱给陌生人?乍一听到这句话,很多人一定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借钱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并因此获得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回报。但网上借钱不同于传统民间借贷,隔着几根光缆和电线打下的“借条”,法律效力有多少还有待商榷。然而,凌佳(化名)这类的网上债主,常常会有铤而走险后的失败和无法可依的无奈。  相似文献   

2.
朋友的真伪     
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朋友?这应是有N多答案的话题。电视连续剧《手机》给出的判断方法有两个:能借钱给你的朋友或能接受你随时骚扰(敲门)的朋友。《手机》并没有细论“借钱”是怎么一回事,使这一标准变得模糊不清。能借钱给你是指能借多少钱呢?100块钱.还是100万块钱?你到底交的是穷朋友还是富朋友?他能慷慨到多大份儿?而你到底要借多少钱,去办什么事?  相似文献   

3.
穆重 《社区》2011,(13):5-5
搜索发现,“乞讨”的网店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金额多是一元起步,乞讨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有自称创业没有本金寻求资助的,还有借钱买房娶老婆的。虽然大部分“乞讨网店”的卖家还销售诸如上网卡、衣服等商品,纯粹“乞讨”、“借钱”的只是极少数,但网络乞讨的出现,无疑已引发公众的纷纭热议,有网友就提出这样的网店应该马上封了。而我却认为,容忍“乞讨网店”也是一种善。  相似文献   

4.
陈淀国 《社区》2008,(14):20-20
毛泽东是个“孝子”,他曾说过:“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  相似文献   

5.
你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里,谁是真正让你钦佩不已的“技术派”?前不久,小编向读者朋友发布这条校园“技术派”的“寻人启事”,好多同学来稿推荐。在此,小编择优刊登了六个不同领域的人选,大家来看一看,可还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6.
陈侠 《社区》2010,(30):31-31
“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空,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不过,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大城市、小城镇,还是农村,70.4%的人都有过向别人借钱的经历,更有78.3%的人有过被别人借钱的经历。可以说,借钱是一笔难算清的人情账。  相似文献   

7.
举债看世界     
方冠晴 《社区》2009,(14):62-63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相似文献   

8.
乔芙 《社区》2009,(24):20-21
生活中,谁也免不了遇到亲戚朋友开口找你借钱的事。如果你很富有,帮助一下他人是应该的。但如果你不是很富有,又有人向你借钱,你还担心对方借钱不还,本刊建议你要分清借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图书拒借率是指图书馆的读者在一定时期内未借到藏书的数量占全部合理借书要求总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在把图书馆仅看成是为读者“借”、“还”图书场所的传统观念里,拒借率是衡量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有效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几年来,许多图书馆的图书拒借率非但没有降低,却反而越来越高。常常可以听到一些读者抱怨:“填了好多张索书单,却只借到一二本书。”而且是“越需要越热门的书,越借不到。”或者说:“书架上怎么都是一些老面孔的书?”这些情况确实存在,是不是图书馆的工作越来越不行了呢?为此我们必须分析一下造成图…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近来,不时有人向我借钱,请问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离休干部:王X 借钱给他人是挺有讲究的,起码要注意以下10点: 1、查清资信。俗话说:“借钱一副脸,还钱一副脸。”不能被借钱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心慈手软。在决定借钱之前,要从平时交往过程中看其出手是否大方、用钱有无计划、有无正当收入等细节综合分析借款者信用情况。对出手大方、花钱无度、不守信用者坚决不借。因为,不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人从借钱之初就可能不准备还钱。  相似文献   

11.
辜鸿铭曾说:“银行家是晴天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此话后来被收入《英国谚语》,可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几乎所有的银行家都嫌贫爱富,只乐意借钱给富人,热衷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不符合他们的商业规律。孟加拉却有个另类银行家,反其道而行之,专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他叫尤努斯。  相似文献   

12.
刘继兴 《21世纪》2010,(10):45-45
有学问的人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字句,往往爱诘问:“语出何典?”殊不知,还真有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口语化的幽默小说名为《何典》  相似文献   

13.
【文题设计】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洲时,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然而招聘主管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这份工作没车是不行的。”为了这份工作,从未摸过方向盘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四天后你开车来上班”,主管说。四天后开车上班,这位中国留学生做到了。他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车,第一天跟人学开车,第二天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开着车上了路,第四天竟开着车去公司报到了。今天,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曾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和难度。好的开头应该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这就是要自然、美丽、新奇,能够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曾面临许多人生抉择:“为官”还是“归田”?“独善”还是“兼善”?“独居”还是群居”?“有君”还是“无君”?“有神”还是“无神”?这些人生抉择的过程、冲突与结果,展示了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与境界。  相似文献   

16.
李劼  陈颖  许健 《社区》2009,(27):56-57
日前,著名演员葛优在做客《超级访问》时,自曝自己曾患上焦虑症,还曾和崔永元分享吃药心得。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郁闷”、“焦虑”并不陌生,甚至还是不少人整天挂在嘴上的口头禅。那么我们经常用来形容自己的“郁闷”、“焦虑”和医学上的“抑郁症”、“焦虑症”是不是一回事昵?  相似文献   

17.
夫妻俩一起生活久了,慢慢会出现“夫妻相”,但你知道吗?不小心的话,还可能带来恼人甚至要命的“夫妻病”。最近,国内一项6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与配偶有夫妻相的只占33.9%,但曾与配偶同患“夫妻病”的却高达55.4%。  相似文献   

18.
“金融后援”作为一种岗位,在职场里流行起来大概是近两年的事。还在学校就读的年轻读者可能要问:何谓“金融后援”?我想还是先从什么是“后援”说起。  相似文献   

19.
大矛 《社区》2013,(1):4-4
“请记者过来帮帮忙吧,我老爸老妈已经被洗脑了。”前几天,家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市民周先生反映,说是其父母轻信一个促销团伙,已经陷得很深,希望媒体能帮帮忙,把老人拉回来。“现在我爸妈已经要借钱去买那里的东西了!我劝他们,他们不听,还跟我闹,如今搞得那些促销员都已经比我们亲人还亲了,我好无奈啊!”  相似文献   

20.
王朔 《可乐》2010,(11):16-17
“马锐,今天我想跟你谈谈。”马林生看着儿子说。 “我又怎么啦?”马锐一脸不乐意。 “从前,有一段时间,咱们要比现在亲密一些。” “我小时候?”马锐试探性地问。 “对,你还记得么?” “模模糊糊吧,那时我还不懂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