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小院     
从事摄影工作40多年来,我的脑海里时刻铭记这么一句话:美在身边,重在发现。因此,我平时都用我们摄影人敏锐的目光观察人、物与景观,唯恐错过最佳的题材和捕捉时机而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2.
刘树勇先生认为报道摄影“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功能”是“真实地呈现对象”,因此,报道摄影中“没有个人”,也“没有艺术”。然而,报道摄影的“呈现”要以影像对客观时象的“观看”和“言说”为基础,所以,从理论上或报道摄影的实践上来看,我们都不能否认它具有“个人”和“艺术”的成分,既要反对将报道摄影个人化、艺术化,又不能因此陷入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3.
拍体育照片,首先要热爱体育,熟悉体育。我多年在鹤城晚报工作,搞了八年多美术编辑,特别偏爱体育摄影,当时我自己也讲不清其中的原委,只是隐隐觉得,喜欢便一定能做好。上学时的广泛爱好(美术、雕塑、音乐、体育)为我今天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体育运动的直接参与以及由此带来体育运动之外的益处。一、体育摄影的构思特点以瞬间、高难为特点的体育摄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在创作中它具有哪些特色呢?多年的拍摄实践告诉我们:1.体育摄影作为直观造型艺术——摄影的一种,在表现形式上受到…  相似文献   

4.
摄影是诉诸视觉的艺术,摄影作品在传达外部世界真实信息的同时,经历了摄影家去粗存精、删繁就简的过程。取景框里突出什么、淡化什么、舍弃什么都要经过摄影家权衡思考后予以取舍。虽然每个人的兴趣、才能、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好的摄影作品,都很注意尽量做到画面简洁。所以,也有人把摄影说成是“减法的艺术”。成功的具有简洁之美的摄影作品看似容易却艰辛,往往能收到过目不忘、震撼心灵的效果。一、什么是摄影作品的简洁之美美的定义有多种,简洁即为其中之一。即画面上除了必要的表现对象以外,其余的都尽量予以排除,实在排除不去…  相似文献   

5.
阳光 《21世纪》2009,(8):32-33
6月18日,《伊莎贝尔·于佩尔——肖像中的女人》摄影作品在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展出。展览汇集了多位世界级摄影师专为伊莎贝尔·于佩尔拍摄的100幅照片和视频影像,被称为她“过去25年的肖像摄影史”。  相似文献   

6.
《女人世界》2005,(8):20-21
她最难忘的是那次摄影作品获奖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播放后一个女孩流动的打来电话:“赵姐,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真高兴,你获奖了祝贺你!”那一刻被这个普通的客人发自肺腑的言语所深深感动了,因为那不是亲戚朋友的祝贺,而是她的客人对她的最大支持与肯定。  相似文献   

7.
《女人世界》2008,(5):90-90
深圳金夫人婚纱摄影:深圳金夫人婚纱摄影以重庆金夫人为龙头,目前已成功发展到98家全国连锁经营企业,享有“拍婚纱照到金夫人”的信誉口号,在全国率先运用数码高科技婚纱摄影及后期制作,为中国近60万对新人提供完美服务,故被中国摄影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影楼”、“中国摄影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理念是现代旅游策划中经常提到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平遥国际摄影节的分析,探讨“文化旅游”理念在会展旅游策划中的应用,看“平遥国际摄影节”如何实现会展与旅游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摄影界,王小慧的事业如日中天。她被中国和新加坡妇联推选为25位最为成功的亚洲女性之一,而香港的《凤凰周刊》向全球华人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她榜上有名,这就是知名的旅德华人摄影艺术家和作家王小慧。  相似文献   

10.
摄影是“自然之笔”与现实相对应。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用镜头记录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其作品所表现的个体与群像在纪实品格外凸显出强烈的视觉美感和深刻性,形成了“新纪实摄影”风格;而杰瑞·尤斯曼的“超现实摄影”与前者相异,他用纯熟的后期暗房合成技术,通过底片叠加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幻景,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拓展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时空维度。文章以两位摄影大师为例,从三个维度来比较“新纪实摄影”与“超现实主义摄影”:“标记符”与“象似符”;“视觉寓言”;审美欲求。  相似文献   

11.
王婧  蔚薇 《金陵瞭望》2011,(25):29-29
10月8日,由金陵嘹望(金陵画报)杂志社、中北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北地产.发现之美”摄影比赛在“中北英郡”楼盘拉开序幕,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摄影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报名参赛。此次活动是为了反映中北地产在为南京城市建设人性化、人居环境美好化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影像展示中北地产的人居理念,倡导和谐社会,提升品牌价值.使之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喜爱摄影是我从高中时就认定的事。那时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想记录下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留住眼中的美景。当时正好学校里开设了摄影兴趣班,我不但报名参加,还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了坚定的职业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摄影专业。  相似文献   

13.
摄影界经过“分裂”主义运动,使摄影从早期对绘画的依附中独立出来,但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又使报道摄影凸现了艺术的特征。这一走向从罗钦可和寇德卡的摄影实践中清晰地显现出来:俯瞰或仰视视角的大量运用;空间形式的独特把握;“陌生化”效果的有意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又与报道摄影的纪实性质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充分继承了“分裂”主义运动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唐义 《老友》2012,(4):45-45
如今网络新词频出,那天在报上我看到“拍客”一词,觉得既新鲜又好奇,于是上网查了查。原来,“拍客”不是什么天外来客.也不是对摄影技术高的人群的称呼,它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各类数码设备(如相机、手机或摄像机等)拍摄图像或视频,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后.上传网络并分享、传播影像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袁毅平 《百姓生活》2014,(11):60-61
袁毅平,1926年10月生,常熟人,曾任《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大众摄影》编辑组组长。《中国摄影》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六、七、八届顾问。1985年国际摄影艺术联盟授予“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2006年中国摄协授予“杰出贡献摄影家”称号,2009年中国摄协授予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11届造型艺术成就奖。代表作《东方红》拍摄于1961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摄影在五四前后历经内容上的转变,数量上的增加,组织性和专业性的加强等诸多外显形式的变化。然而,基于新闻摄影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我们发现早期的新闻摄影主要用于“印证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五四之后,新闻摄影成为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文艺界精英们抒情写意的工具。他们在创作实践上和摄影理论上的撂索和总结,把新闻摄影从机械复制时代弓}向艺术创造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新闻摄影(WPP)比赛中,中国新闻摄影界频频失利。究其根由,除外在原因外,更在于目前教育中的诸多缺憾——对摄影精神的教条、僵化理解,重“训练”,轻“交往”,缺乏“视觉传播”理路,课程设计不具备“现代性”意识等。很显然,这种种“设计”威胁着我们的新闻摄影事业,“教摄影,教什么”正在逼问新闻摄影教育,中国能否贡献出伟大的新闻摄影名家,就在于在何种方位上反思,又在何种程度上超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炒作现象逐渐渗入新闻图片摄影中,一些新闻图片摄影工作者为眼前利益而放弃起码的社会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导致诸多虚假图片的出现,成为新闻炒作的“形象化”帮凶。分析了新闻摄影中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提出了解决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缺失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了解西方现代摄影的发展史有助于正确理解西方的摄影观念。笔者分析了直接摄影、现代主义摄影、后现代主义摄影等西方摄影流派 ,对如何借鉴西方现代的摄影观念来发展中国的摄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家父名叫李定,如今已是90岁高龄了。一位耄耄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自然有人要打探长寿秘诀,可他本人却说不清楚。不过有件事倒还值得一提,那就是他数十年来从未间断义务扫街,据母亲和家里人说,父亲扫街颇有些名堂:一是动手早,不烦人从退休至今,无论春夏秋冬,家父总是每天五点钟左右起床去扫街。二是日日功,不间断。一年中除凌晨有雨、街道泥泞无法清扫外,家父扫街从不间断。 对于家父的义务扫街活动,我的一贯态度是不宜过分鼓励,也不便硬性制止,并没有认真想过。最近我学习了几研究老年心理的文章,联系自己年近花甲之时的一些心态,对家父的扫街之举似乎有了更多的理解。我想,作为晚辈,从老人的行为中王少应当悟出这样几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