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琳 《社区》2010,(16):52-52
北京市延庆县香水园街道在新兴东社区举办了“送法进社区,解民忧、暧民心、构和谐”暨“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延庆县首家“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拉开了序幕。该社区坚持“五项措施”扎实推进“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法治社区”创建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2.
社区法治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我国社区法治建设已经开始并初见成效。然而有关社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社区法治建设应明确社区和社区组织的定位,理顺社区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关系,实现社区依法自治,建全社区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社区共同体建设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邻里和睦和诚信互惠的公共精神价值维度。其中民主法治是社区公共精神的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是社区公共精神的精神内核,社会参与是社区公共精神的力量源泉,责任担当是社区公共精神的价值灵魂,邻里和睦是社区公共精神的德性修养,诚信互惠是社区公共精神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洪国英  王晓宪 《社区》2009,(16):46-46
无锡市惠山区金惠社区居委会是一个农村拆迁安置房集中居住小区,目前已有5534户15000人入住。2008年,针对该社区居民户数多、人员相对复杂、外来人口多、流动量大等状况,居委会推出了“法治楼道长”制度,首批任命的70位“法治楼道长”上岗。所有楼道长全部都造册建档,挂牌上岗。对于运作经费,社区和街道也给予了充足的保障。这些“法治楼道长”都是经群众推荐、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全国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农民因拆迁而划入城市管理系统,华丽转身变为“农转居”社区。尽管与城市社区一样配全了社区工作人员,但“农转居”社区居委会还是原有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对社区的治理方面也基本上延续了原村民委员会工作方式,这已经成为城市法治社区建设中的障碍。法治文化建设是引领“农转居”社区走向制度化、法治化的关键所在,法治文化建设机制创新是“农转居”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其基本路径为推进法治宣传队伍建设、构建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和建立法律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较好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在技术手段、目标设置与治理格局诸多方面呈现出新型治理意蕴。但实际运行中,由于当前基层综合治理体制组织资源、制度资源的薄弱,导致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和结构面临了诸多困境和问题。从根本上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社区公共服务,同时也属民生法治领域的治理范畴。由此,在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必须建构与农村社区法治需求相适应的民生法治体系,以“共治”为思路推进政府、社区与居民依法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以“民生”为前提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矛盾纠纷治理,以“法治”为保障努力把社区矛盾纠纷的解决纳入法治化轨道,从而形成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实现以民生法治为导向的基本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尹武 《金陵瞭望》2006,(24):64-65
江宁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湖熟、周岗、龙都合并成立了新的湖熟镇。合并之后的湖熟镇现有人口8.02万人.面积145平方公里,辖22个村(社区)。三地合并以来,该镇紧紧围绕“法治江宁合格街镇”创建.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扎实工作,使全镇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氛围日趋浓厚。  相似文献   

8.
以调解为代表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应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完善社区调解制度。社区调解制是社区调解员采取说理的方式,运用情、理、法化解居民之间纠纷的制度,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秩序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海市社区调解在全国占领先地位,但是上海市社区调解制度尚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就是把法律秩序内化为青少年的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文章对近三年常州市高新区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分析了造成未成年人法治缺失的自身文化原因和外部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司法机关、学校、社区家庭、文化部门、社会组织都应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村规民约是推动农村社区法治建设进程的途径之一。分析了我国村规民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社区调解制度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文化范式,其成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我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发展,几千年调解制度的发展造就了特有的调解文化,而社区调解文化体现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向度,社区调解制度的人文精神包括对人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本文提出社区调解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法治的发展规律类似,这种内涵于社区调解制度的人文精神也集普遍价值与民族特色于一体,要进一步发展社区调解制度就应当创设一个社区调解制度与人文精神协调发展的新境界,这个新境界就是通过建设一支优秀的社区调解人队伍,来表达社区调解制度的人文关怀,将人文精神落实在社区调解人所进行的生动具体的调解实践中,以培养人们对社区调解人的信任,树立社区调解的制度权威,使这种柔性的东方法律制度在世界法治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核心领域,智慧治理充分彰显市域社区治理体系的活力和韧性智慧。社区智慧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法治和制度体系固然是其良性发展的最强动力,但也不能忽视技术理性过分张扬引发的诸多伦理问题。为此应对城市社区智慧治理进行必要的伦理审视,构建基于价值导向、主体行为和治理程序三个基本向度的社区智慧治理良性伦理秩序,其中价值导向是基础、主体行为是关键、治理程序是支撑。具体来说,要坚持以整体性治理思维为引领,树牢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塑造合格的社区治理行为主体;坚持以公平正义为治理之本,优化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程序伦理。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社区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法治”理论、立法的原理,结合北京市社区教育实际,从依法治教、顺应社区教育发展、解决北京市社区教育面临问题、发挥立法超前作用几方面论述北京市社区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他,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浦口区泰山街道锦城社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先后被授予“省和谐示范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青年文明社区”、“市优质服务窗口”、“浦口区平安社区”、“建设泰山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6年跻身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荣誉榜。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的最普遍表现形式。为了实现社区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也为了克服社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法治化则是社区管理工作的理性选择。作为城市基层组织单位来讲,实现社区管理的法治化,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强社区的民主自治能力,民主自治是社区管理的法治核心。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文化建设和居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要注重社区文化的"阵地建设"、"资源共享",把法治、德治与居民教育融入社会文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7.
管宫 《金陵瞭望》2007,(23):27-27
2006年11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大光路街道视察,对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大光路街道按照法治创建的要求,从推进责任落实、推进依法行政、推进社区和谐、推进惠民工程着手。在“抓落实、创特色、求实效”上下功夫,有效提升了工委的组织协调能力、街道的社会管理功能、社区的民主自治功能及地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了地区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尹春灵 《社区》2023,(1):34-35
2022年,河南省新郑市以“五星”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一池春水”。按照该市社区“五星”党支部创建,是指建设党支部过硬社区、共建共享社区、平安法治社区、幸福和谐社区、宜业兴业社区。将创建标准具体量化为五个星,即:支部过硬星、共建共享星、平安法治星、幸福和谐星、宜业兴业星。创建工作总体部署,新郑市委社治委围绕牵头负责创建的社区共建共享星、幸福和谐星成立工作专班,采取“一二三”工作法,通过夯责任、抓关键、补短板等,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9.
村规民约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村规民约建设提出了如下几点看法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规范的统称 ;提出农村社区多元规范构建侧重的思路和村规民约发挥独特作用必须坚持的原则 ;村民自治是村规民约的前提和基础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石和保障 ;村规民约为农村社区法治的实现提供现实依据 ,农村社区法治是村规民约建设的重要保证 ;应结合社会变迁对村规民约进行前瞻研究 ;村规民约建设作为村民自治一部分借鉴国家体制既有可能性又有有限性。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南海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创新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广东南海推行了以"政经分离"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在考量当前制约南海城乡社区稳定的基本因素后,提出了夯实基层民主法治基础、规范社区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建议:完善城乡社区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法治保障;厘清城乡社区基本治理主体的地位及其职能;改善城乡社区党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理顺政府职责及其与社区的关系;确保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的保障力。为了消除影响南海城乡社区和谐稳定的痼疾,亟待推进以破解集体成员权保障难题为基点的配套制度改革:实行以经济社(原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成员权时点确权;依法界定享有成员权资格的成员类别及其权益保障范围;深化成员权和资产权相分离的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政经分离"后城乡社区治理结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