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4):15-15
什么是职业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对多数人来说,回答并不甚为难,犹如画家物我两忘地画画,歌唱家幸福地唱歌,创作家忘情地创作,许多人都在工作乐趣中享受着简单的职业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够找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少点,算是种“安逸”的幸福;也有的人为了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打打临时工,却是一种随手可得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6,(3)
《麻辣婆媳》20集电视剧《麻辣婆媳》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几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能遇到的麻烦和问题、快乐和幸福,通过“麻辣”的感觉视角演绎出来,通过夫妻生活、婆媳生活和一家人过日子的家长里短,进行了对“饮食男女”中价值观念、情感方式和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繁盛期一般出现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剧变触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几乎使人人都成了悲喜交集的剧中人,使人人都成了躁虑不安的思想者,使人人都成了情感激荡的准诗人.这样的历史时期多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期.这样典型的历史时期,在欧洲,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我国是“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4.
青连斌 《社区》2012,(22):9-9
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所谓“高档社区”的居民其实并不多.但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社区是一个和谐、幸福、舒适、宜居的社区。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1,(5):48-48
快乐的“职场向日葵”吧!※善于发现微小幸福阳光、目葵”,做个“向日葵”族的概念里,敏感与细全代表着多愁善感,对微小快乐其实是幸福的来源之一。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像戏剧那么精彩,蕴藏在平淡里的小幸福才更值得珍惜。  相似文献   

6.
看大戏     
子言 《社区》2013,(33):F0003-F0003
看戏.一直是城乡居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没有电影、电视的时代,看大戏的号召力更是不容小觑。一旦有剧团来演戏。“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跑来“捧场”。几乎人人都是看大戏的“粉丝”。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比如说,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惟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享受微幸福     
刘锴 《社区》2012,(29):27-27
现代社会真成了“微世界”:微机、微博、微信、微电脑……其实,还有一种“微”常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微幸福”!谈到“幸福”,很多人马上想到舒心的工作、丰厚的薪金、名车、别墅、锦衣关食、高官显位……他们认为“幸福”是一种昂贵的外衣.一般人是“买”不来、“穿”不起的!其实,现实生活中,隐藏着很多廉价的“微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低成本的“微幸福”享受者!而那些“微幸福”积攒多了,便成了“大幸福”——那时,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拥有幸福了!”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改革开放”直至今天的30多年,是中国急速现代化的一个时期。在这30多年中,我们取得了新型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的巨大成就。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越来越多,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几乎家家有电视、电脑,人人有手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91亿。那么,今日中国人的生活比30多年前的生活幸福多了吗?未必!财富总量快速增长了,但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了。中国共产党不再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了,但穷人和富人、百姓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变得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高之善,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美德) 的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但并不是其幸福观的独特之处。其灵魂学说,特别是其中关于“理性” 划分为“理性本身”与“在欲求力里的理性”或“被欲求力分有的理性”,不仅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构成了其幸福学说的特别之处。通过这个区分,亚里士多德找到了成就“伦理德性” 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理性本身的活动也即“纯粹理论活动”之所以高于理性的“实践活动” 的理由。因而,虽然合乎伦理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却只是“次级的幸福”,只有合乎理智德性的生活才是真正最高的幸福。这种生活一方面是合乎神性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是成就每个人真正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并非只关乎人性,亦关乎神性。  相似文献   

11.
积雪草 《百姓生活》2013,(12):45-45
台湾著名漫画家几米说:“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相似文献   

12.
福利解析     
福利是人的幸福利益,福利涵义中的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或愉悦。从基本涵义上讲,“福利”与“幸福”是同义语,与“利益”亦是同义语,我们对幸福和利益基本涵义的阐释,也就是对福利基本涵义的阐释;在基本内涵和本质上,福利与利益及幸福具有同一性,福利的本质是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认识和把握福利的本质。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指导和影响社会的福利制度。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福利的主要功能包括;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结成,增强和调节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这是不必争辩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幸福离不开人类社会。而人在劳动中产生,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幸福的源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幸福产生于实践,实践催生幸福。  相似文献   

14.
收藏幸福     
何谓幸福?每个人自有不同的思量和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  相似文献   

15.
朱江丽 《社区》2010,(4):49-49
新村社区居民刘光菜满怀感激地将写有“社区就是贴心人,雪中送炭暖心间”的锦旗送到了社区,望着她脸上荡漾的幸福和激动,我的耳边不禁响起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广为流传的歌词。锦旗上虽然只有14个字,但字里行间表达的却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一种有意识的“生活”,它不断叩问、追寻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努力提升自身的生存质量,追求人生的幸福。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一个信条草案中曾说过: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的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个人幸福的追求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因为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即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把这两个方面内在地具于一身。所以,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也就无所谓社会;而个人又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存在,正是在社会中人才获得了其本…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有人说,老年幸福不用研究,钱多肯定幸福;房子大,地位高,就幸福。做出的研究结果正相反。有个名大学的名教授,两个孩子是博士、博士后,都在美国。老教授有一天下楼梯,滑了一下,股骨折了。孩子们都在美国,老教授是孤苦伶仃,冷雨敲窗,青灯对壁。所以说,人的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健康。这是幸福的基石。70年代送礼送什么呢?点心;80年代送礼送保健品;90年代送礼送鲜花。21世纪最宝贵的是送健康,怎么送健康?健康最好的就是“养心八珍汤”。“养心八珍汤”那是真…  相似文献   

18.
简介     
李庆欣 《阅读与作文》2010,(6):F0004-F0004
幸福是一首歌 也许不动听 也许不高雅 但人人都想唱 幸福是一曲旋律 也许很普通也许很单纯 但人人都想赞颂 幸福,人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自由幸福是美好生活的集中体现;追求自由幸福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使命就是保障每一个个人追求和实现自由幸福。法治的自由价值和幸福价值高度关联融合。自由是幸福的前提,幸福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幸福是最高位阶的价值,意味着人生存和发展的完满;法治则是实现普遍自由和幸福的首选方式。资本主义使追求自由幸福合法化,却因其“虚假共同体”的本质而制约着自由幸福的普遍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聚焦自由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既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护航,也促进“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实现普遍自由幸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沈志添 《社区》2014,(24):45-45
每天清晨,当你路过福建省厦门市思鸣区金鸡亭花园小区的区心公园时,都会看到一幅热闹非凡的运动景象。公园虽不大,晨练的人却不少,几乎都是中老年朋友们。有打太极拳的,有练气功的,有做健身操的……他们大多成群结队,而且每个群体都携带一台小型多功能录放机,以便随时播放伴奏音乐。乐声、口令声、说话声汇成一台气势恢弘的交响乐章。此情此景,真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当今中国老年人实在太幸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