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辜鸿铭曾经享誉德国,期间,相对于德国哲学界和神学界对辜鸿铭的高度关注,汉学界反应比较平淡,对他的评价也不高。联系到辜鸿铭对西方汉学的激烈批判立场,德国汉学界对辜鸿铭的冷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目前,辜鸿铭英译儒经的研究存在三个问题,即对辜鸿铭苦心孤诣之独特译法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的考察不够充分,对辜鸿铭儒经译本,特别是《中庸》译本的研究不足,对辜译儒经于中华文化在西方传播中的贡献估价不足。我们建议对辜鸿铭通过英译儒经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给予重视,但不急于给辜鸿铭及其所译儒经上纲定性,应切实加强对其译本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12):47-49
鲁迅和郭沫若能否算国学大师;蔡元培是否称教育家更为恰当?辜鸿铭和康有为为何没有入选?2007年5月16日,由国学网、人大国学院、百度等联合举办的“我心目中的十个国学大师”网民投票评选结果揭晓。一时间,针对这个名词的争议之声不断。来自专家的声音更指向了活动本身的荒诞性,专家们指出,国学大师是历史形成的,不是选出来的,更不是一顶像博士帽一样可以颁发的帽子。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对辜鸿铭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无疑对深化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乃至近代思想史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辜鸿铭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述评。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曾经享誉西方世界,引起过西方知识界的关注,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并未受到辜鸿铭的影响,斯宾格勒和辜鸿铭对“文化”、“文明”及东西文化关系问题的认识毫无交集,由此决定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批判视角之间没有关联,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辜鸿铭曾经享誉西方世界,引起过西方知识界的关注,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并未受到辜鸿铭的影响,斯宾格勒和辜鸿铭对"文化"、"文明"及东西文化关系问题的认识毫无交集,由此决定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批判视角之间没有关联,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捍卫者,辜鸿铭通过中西文明的比较,坚定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并向西方世界积极宣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推动中学西渐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批判性地接收辜鸿铭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观点,对当今世界的价值取向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中西文化之异即动静之别,梁漱溟以"意欲"为基点,把文化分成西洋、中国、印度3种模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东方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尚未成熟;在文化的性质上,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重义,西方文化重利;在儒学的宗教性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儒学似宗教非宗教;在文化的未来走向上,辜鸿铭主张中西融合,杜亚泉主张中西调和,梁漱溟主张中国文化复兴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仍可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9.
"深度翻译"通过序言、注释、后记、附录等方式将译文放置于深厚的语言文化与语境之中,使源语文化的特征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这对中华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辜鸿铭《中庸》译本中富含注释,为此以辜鸿铭《中庸》译本为例,对辜译本中的注释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并探讨辜鸿铭采用这种"深度翻译"的思想动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辜鸿铭谈起梅小璈回顾百余年来我们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给人启迪、令人感叹之处所在多有。“文化怪杰”辜鸿铭的经历和思想,便是最能发人深省者之一。就一般民众而言,倘若对于辜鸿铭这个名字略有印象,大抵是因为读过政治或其他什么门类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完全以英语行文角度出发,致力于消除文化陌生感和异质性,从而贴合英语读者的理解。笔者以为,辜鸿铭的翻译体现出一种"刻意为之的译者的隐身",是英语强势语地位下的必然之选,受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影响。辜鸿铭改写的《论语》译本与其说是外译,或许"外化"这一词更加合适。以目的论角度来说,这种"外化"更易于向西方宣传中国,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可接受性。但从文化构建角度来说,辜鸿铭的译本过分迎合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所构建起来的可说是一种"西化后的中国文化",其译本剥离了原语的异质性,中国特有文化思想被西方文化所压制。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批评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话语之一,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在于当时中国文学批评对辜鸿铭的话语资源背景不熟悉,对其话语理论缺乏了解,以及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文章大多用英文写成而且刊发于口岸外文报刊.迟至今日,仍然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必要地"强调"辜鸿铭对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的批评,则显示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不应有的"盲点"或文学-文化视野上的缺陷.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与欧文·白璧德、<学衡>知识分子群体的新人文主义批评在批评的话语资源背景以及实践语境诸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契合.这种思想的关联性的被"发现",不仅将有效地平衡"学衡"派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文化批评的历史叙述,而且还将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反自由主义"思潮上推到19世纪80年代前后的辜鸿铭那里,并使得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学-文化批评已经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辜鸿铭英译《论语》是一项能动的译著活动,能够适应其个人角色、社会背景、译本选择等翻译生态环境.在与传教士理雅各译版《论语》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通过分析辜鸿铭进行翻译活动时在适应其生态翻译环境基础上对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最终得出结论,辜鸿铭英译《论语》是一部获得最高整合适应度的优秀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4.
张耀杰 《21世纪》2010,(8):20-21
按照黄兴涛的解释,罗家伦写作此信的动机,首先是激于新文化运动的所谓"大义";其次还有他与辜鸿铭之间的个人恩怨:"著名报人张友鸾先生就曾生动地记述辜鸿铭和罗家伦之间互相‘讨厌’的故事。据他说,辜鸿铭这位‘名教授’因反感罗家伦这位‘名学生’好出风头,不好好学英文,故上课时‘十回有八回叫着罗家伦的名字,要他回答’。而罗家伦呢,对于这英诗课既无兴趣,英文底子又很差。"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美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首先将美育列入国民教育方针五项内容之一。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情感问题,更加认识到美感教育的重要时,人们不能不佩服蔡元培先生的远见卓识,而益增崇敬之意。本文从蔡元培对近代中国美育事业的贡献、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文化基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做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的教师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从蔡元培的教师观入手 ,认为蔡元培的教师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即教师聘用观、教师素养观、爱师观。分析了蔡元培教师观形成的历史原因 ,指出蔡元培的教师观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钧 《东方论坛》2013,(3):80-88
辜鸿铭融通中西,捍卫中国传统,输出中国文化,是一个立场坚定的文化守成主义者。他抨击时政,嫉恶如仇;臧否人物,不遗余力。其道德文章,镜鉴来者。辜鸿铭是一个真正有操守、有风骨的文化英雄,其思想是中国现代思想史进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其著作则在文学、文化与思想史上具有超越时代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卫礼贤与辜鸿铭有过交往,他对辜鸿铭的评价可以分为前后期,前期高度评价,后期颇多批评.尽管如此,他始终认同辜氏著名学者的地位,既肯定其坚守文化传统、抨击西方现代文明弊端的积极意义,也欣赏他的睿智和博学.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这段插曲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9.
辜鸿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博学多识,精通中西文化,一生积极从事于中西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民族自尊精神的知识分子,在洋人面前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具有民族气节;他也敢于指斥时弊,对于象袁世凯等清朝重臣,甚至皇帝、太后,他都直言抨击。但是辜鸿铭也是近代史上典型的保守人物,反对变革,主张复古,庚子以后他激烈地反对“新政”,并为复辟清朝作了极大的努力。辜鸿铭的这种复杂而矛盾的特征,就是近代中国中西文化激烈撞击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这三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